浅读《文心雕龙—情采篇》

2014-07-04 17:08刘丽丽
青年文学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秦伯文采楚国

刘丽丽

《情采》篇是论述作者的情志(质)和作品的文采(辞采)关系的篇章。“情”和“质”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采”和“文”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文学作品的形式,可见这篇文章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的。

作者刘勰在这里提到两种创作倾向:一种是“为情造文”,即“因为情感而去用文章表达,抒发”,这种写作方式是我非常认同的。比如说,你给爱人写情书,这封情书中最能打动人的是深情。对于写情书的人而言,如果有满腹思念和爱慕之情,那一定感到写起来文思泉涌,得心应手,而不至于到处请教别人或请别人代笔。西汉辞赋名家司马相如为表达对“巴蜀第一美女”卓文君的爱慕,写出了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时至今日读来仍能感到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款款深情。苏轼在梦到爱妾王爱云所作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阴阳相隔,重逢只能在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的时间都舍弃不下那种相濡以沫的真情。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死离别,是诗人为文的根本驱动力,也是文章得以流传,被奉为经典的原因所在。在近代,徐志摩和陆小曼,一个是有妇之夫,一个初为人妻,但从他们互通的情书来看,他们相爱程度几乎是干柴碰烈火。当时,徐志摩的情书集《爱眉小札》出版后,许多当时自认为开放新潮的人都觉得脸红,这些文章何尝不是根由一个“情”字。梁实秋在追求歌星韩菁清时,写了上千封情书,有时一天竟然要写四封,比吃饭的次数还多。如果不是真情,即便呕心沥血也无法每天写四封情书。在这里单用“情书”为例并不合适,而且我也深知这里的情并非仅指爱情,亲情,友情等某种实在的情感,而是写作者在创作前的一种真情实感,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愿望,而并非为写作而写作。

与“为情造文”相对地则是“为文造情”。“为文造情”的一个典型就是“无病呻吟”,这是日常语言中的一个贬义词,用在文学上,比喻没有真情实感而强做感慨的言辞,意在吸引读者的眼球。胡适的“八不主义”,其六曰:“不做无病之呻吟。”唐代诗人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贾岛因带着一肚子牢骚出家,所以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他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换个出家人,不许出就不出。佛国无边,何处不可修心养性?然而他却觉得自由受缚,不能忍受。于是叹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他为人非常执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头。他是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据说曾出了两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骑驴过街,当时秋风萧瑟, 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 忽然想到以“秋风吹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市长”大人车马;一次是去访问李凝幽居,于驴背上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 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神思恍惚,结果又撞上韩愈的车马。传说虽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痴迷,则是有根有据的。他时刻想推销自己。“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剑客》)其实他骨瘦如鹤,气短力微,只不过借剑喻己,想叫人赏识罢了。即便今天看来,我们也喜欢那些充满真情的文章,而那些顺应时代潮流而做的文章,或许能得到我们的感动欣赏一时,却终究不会在我们的心理留下痕迹。

那我们应如何选择恰当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内容呢?用刘勰的话来说就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内容需要一定的文学形式表现,文采表现的“度”则是个问题。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说到底文采是为更好表现内容服务的,因此文采的表现不能遮盖文章内容。有两个大家都熟悉的典故,就是形式掩盖了本质。

第一个是买椟还珠。一个楚国人打算把一颗珍珠卖出去。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用翠鸟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一个郑国人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却把珍珠换给了他。第二个是秦伯嫁女。秦伯把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他不仅把公主打扮的雍容华贵,跟着陪嫁去的婢女有七十人,也都穿着华丽。来到晋国,晋国的公子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上秦伯的女儿。这只能说明,秦伯是善于嫁婢女,不能说善于嫁女儿。楚国人善于买盒子,不善于买珍珠。这两个故事说明的是一个道理,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写文章如果过分追求文采,以致文采泛滥、浮夸。思想内容就会受到遮蔽,犹如那个楚国买珍珠的人,如秦伯都会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当然如果说话,做事,写文章,不使用一点点技巧,直来直去,恐怕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有个的笑话是这么讲的;老爸问:“儿子,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儿子:“我要有很多钱,找个好女孩。”老爸一巴掌打过去,说道:“没出息的东西。”儿子马上改口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企业家,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孝顺父母。”其实这是一回事,做了企业家,自然不缺钱,也不愁找不到好女孩。但是前面的回答就会遭到训斥,后面的回答反而会让人欣慰。

我们知道做文章与实际生活也是有共通之处的。刘勰强调的“文质并重”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文学理论也是可以用到生活中去的。抓住这些问题的本质,付诸于真情,生活要充实有意义,学会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这样我们就不會无话可说或说出来令人反感,也不会成为楚国那个卖珍珠的人或秦伯,而恰当的修饰不仅不会挨一耳光,还会得到一个“蜜枣”,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秦伯文采楚国
《烛之武退秦师》的辞令艺术赏析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小燕子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品味语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