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探讨

2014-07-02 02:53张丽婷李凯旭王淑芹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考核模式高等院校多元化

张丽婷 李凯旭 王淑芹

摘 要:目前高等院校课程考核形式比较单一,考核内容过于片面,主、客观试题的比例失调,建议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将期末结业考试分解为随堂测验、课程论文、章节小结、课后作业、闭卷考试、实践等环节,改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状况。

关键词: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57-02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下,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一方面是“对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总学时却被不断的缩减”,另一方面是传统的课程又存在着“课程之间衔接不够紧密,教学内容出现不必要的重复”的弊病,两者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考试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考试的目的本来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种考查。因此,安排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进行怎样的考核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的展现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考试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如最终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忽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形式单一:多以闭卷方式为主,题型包含(客观性的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属于记忆性考察。主观性考察不够,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因此,做好考核形式多元化的改革虽然只是高校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但是对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却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高等院校开展课程考核多元化的意义

(一)考试目的明确

考试具有对教学效果与优良学风检测、评价、激励、导向和反馈等重要功能,是对一所学校教学效果、教学管理的综合反映。但是,目前在各个高校都普遍存在考试功能失衡的现象,尤其是对于考试的导向、反馈功能基本未有体现。而检测及评价功能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出现了学生学习仅仅是“为考试而学”的现象,使得考试目的的初衷出现了方向的偏离;很多教师在出命题的过程中,更多的也只是围绕书本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运用。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之课程考试大多数是一次性完成的。因此,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的反馈。随着考核形式的多元化出现,使得原来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的惰性思想“为考试而学习”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在以“一锤定音”的方式来作为学生最后成绩的考核,这充分地调动了他们平时学习的热情,更加明确了是为什么而学习的动机。更能充分地反映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考试题型合理化,试题质量提高

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着考试题型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客观性试题所占比例过大,而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案例分析题、阐述个性观点的论述题较少;主观性试题所占比例大,而客观性试题比例少,这虽然有利于教师命题,但又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领会和掌握。因此,考试题型多样化和合理性也是考试改革的重要内容。考试题型合理化往往会提高试题质量。考核形式多元化的出现,使得考试题型的结构要发生调整,避免出现走两极化的极端现象,而是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课程的考核出发点及侧重点平衡考题比例,使试题的选取趋于系统化及制度化,从而提高了试题质量。

(三)纠正考风

考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否则其成绩就缺乏效度、信度和可比性。虽然国家教育部及各高校都三令五申严禁作弊,并加大对考试舞弊者的处分力度,但考试违纪和舞弊现象在高校各种考试中仍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加强考风考纪,成为了学校培养人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考核多元化从某一个角度实现了这一要求,由于考核形式的灵活组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得有丝毫懈怠的成分,侧重于对于学生主观思维表达的考核,随着问题的开放化,打破了原有的唯一标准答案的陈旧思路,更加注重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等院校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

中国高等院校课程的考核模式现主要以书面形式为主,并且存在以期末考试决定最终考核成绩的现象。如各高校组织考试内容编排时,基本上还是以平时教师讲授的为主,课后思考题为辅。考核的题型也主要以客观性试题居多,能够充分阐述学生对问题看法的主观题甚少。这种考核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对学生的测试,轻课程自身的建设。而且考核形式过于单一,使得少数教师对考试重视程度不够,平时成绩的考查和记分有很大的随意性。

三、高等院校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

为了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未来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因此需要构建多元化考核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力水平的考察。现将几种考核模式分析如下:

(一)随堂测验

随堂测验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以考察基本概念、原理、知识为主。因此针对不同的课程,要采用不同的测验次数及形式。现有的考核方式多采用课堂随机测试,条件允许的学校还采用了计算机系统随机抽题的方式,因此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为了通过测试,课下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复习,循序渐进地对相应章节的所有知识点都做到了掌握,从而达到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课程论文

教师结合所讲授的内容提出一些与学科前沿或学科应用有关的问题,给出参考选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研究探讨,也可以就题目中的某一方面、某一点去展开讨论。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对课程论文的内容、格式、字数、评分标准都有具体要求。最后安排一次学生论文交流,学生们从各自不同的领域,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也给大家带来了新的信息。通过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提高了大家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章节小结endprint

章节小结的形式不限,可以是提纲形式、总结性的报告、自问自答形式、框架式或图表形式等。章节小结应具有一定周期。其作用是为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便于后期复习及应对考试。

(四)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内容可以灵活多样,通常当一章节的内容结束时采用为好,其作用在于考核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所学知识巩固。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学生须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得出现抄袭、雷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消化、温习。

(五)闭卷考试

课程的闭卷考试是考核的重要环节,主要考核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程度。命题成为考核的关键,其最大特点是考查整体性知识,以考核学生将新学知识的点和线,向纵深和综合方向发展的能力,体现学生对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期末考试前要安排总复习的教学单元,由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六)实践环节

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实践环节的成绩也应当作为考核方式中的一部分,当然并非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加入实践,但是对于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比较强的课程来说,实践环节的考核应当得到重视。例如信息管理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对于上机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应当被纳入到成绩构成中来。

四、结论

通过实行考核方式多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能从平时完成作业和随堂测试的结果中找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可以重点辅导。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作出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把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整。通过增加课程论文,实践环节的考核,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学科的考核方式不尽相同,可以进行灵活调整,需要根据学校生源的具体情况,不断总结,长期研究、跟踪、反馈、改进以提高实效。

参考文献:

[1] 孙银莲.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2):49-51.

[2] 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6):55-56.

[3] 李健.关于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Z2):3-5.

[4] 甘文田.考试方式与改革刍议[J].高等理科教育,2000,(2):34-37.

[5] 黄德智.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88.

[责任编辑 魏 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核模式高等院校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浅析主旋律电影的现实困境
高校《税法》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