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辉 周德书
轮椅竞速运动员上肢与腰、腹肌力配比关系及其训练方法研究
杜少辉 周德书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通过对下肢残疾程度不同的被测试者进行相关数据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竞速轮椅运动员躯干屈肌力量水平增长的相关要素,为训练方法的改进和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轮椅竞速运动员;上肢;腰;腹肌力;训练方法
随着残疾人参与国际体育竞争的增多,世界各国都将残疾人体育运动作为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唤起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社会活动。据文献报道,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其身体、心理因素与正常人有着很大的差别,许多国家的研究都证明[1][2][3]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远不及正常人,从参与活动的内容、频数等各方面都显得少许多。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4]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与正常人参加的体育锻炼有所不同,其中轮椅竞速是残疾人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美国另一项研究认为[5],下肢不同程度残疾的人士,从事轮椅竞速运动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十分有利,这项运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上肢与躯干的运动能力,也是最能调动他们从事高强度运动的项目之一。有人[6]对残疾人上肢对称性肌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说明人体两侧肢体在神经-肌肉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连带关系。也有研究[7]通过电刺激法对残疾人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并与正常人运动电刺激训练进行比较,发现残疾人肌肉力量通过电刺激之后得到明显增长,其增长幅度与正常人运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残疾人肌肉力量的增长机制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别,残疾并不影响他们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原理。同时,电刺激法肌肉力量训练可能对于残疾人朋友是更为实用的方法,对于残疾人朋友的某些肌肉力量来说,可能常规的训练无法实现对他们肌肉力量的改善。美国在一项备战残奥会和奥运会田径运动员的研究[8]也发现,在强度相当的运动项目之间相比,残疾人运动员与正常人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轮椅竞速运动员一般为下肢残障的运动员,其竞技成绩取决于上肢力量,同时,运动员腰、腹力量起着固定身体重心、为上肢发力提供稳固支撑的作用。根据运动员下肢残障程度的不同,腰、腹肌力对于竞技运动成绩的贡献率可能会有所不同。此外,运动员下肢残障程度越高,其腰、腹肌力的可训练性就越差,因为腰、腹肌近固定收缩有赖于下肢肌肉收缩提供有力的近端固定点。所以,如何有效地提高竞速轮椅运动员近固定腰、腹肌肉的功能也是一个理论上的难题。对于轮椅竞速运动员来讲,比赛中的用力更加依赖于上肢与躯干肌的协调配合,其上肢肌与躯干在收缩时相上具有同时性。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轮椅竞速运动员上肢与躯干肌肉力量系统的关系,从理论上了解残疾人运动员肌肉力量系统重建的规律;同时探讨有效快速提高轮椅竞速运动员上肢及躯干肌肉力量的方法,从而快速提高他们的比赛成绩;另外,通过对轮椅竞速运动员肌肉力量系统的重建研究,探讨人体躯干与四肢肌肉力量的增长方式以及如何建立稳定、协调的肌力系统具有较高的实践、理论指导意义。
在广东省以及周边邻省的残疾人运动队中选取26名轮椅竞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所有运动员为男性,平均年龄28.16±2.46岁,平均训练年限4.78±2.12年。所有被试者均为下肢不同程度的截肢残疾人,其中19名运动员为单侧下肢截肢,7名运动员为双侧下肢截肢。
2.2.1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中国博硕学位论文全文库以及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等文献资料,了解残疾人运动训练及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及最新成果,对力量训练乃至残疾人力量训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综述。对实验和训练所得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对不同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检验并对不同残疾程度被试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
2.2.2采用Viking JV型表面肌电图仪记录轮椅竞速运动员在训练中相应肌群的积分肌电、平均功率频率。以此作为计算运动员不同肌群在运动成绩上的贡献率,并分析不同下肢残障程度运动员在此贡献率上的差别。
2.2.3采用美国生产的BIODEX测力系统对运动员上肢各关节肌力、髋关节肌力以及腰、腹肌力进行测试析。测试时严格按照测试手册要求,测试速度分别设定为60°/s、180°/s和240°/s。测试姿势有腰腹肌屈、伸肌力,测试采用坐位,并将被试臀部固定,使其在测试时躯干能够获得稳固的支撑。上肢力量测试采用坐位,分别测试肩关节屈、伸肌力和肘关节屈伸肌力。测试指标有最大峰值力矩、相对峰值力矩、最大功率、相对功率、屈伸肌峰值力矩比。
2.2.4采用悬吊训练和抗阻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被试躯干和上肢肌力进行训练。悬吊训练旨在模拟核心肌力训练的方法,对被试上肢、躯干,特别是上肢与躯干配合肌力的整体效应进行训练。具体方法采用吊环式引体向上、吊环式坐位臂屈伸以及轮椅坐位哑铃练习。
本研究利用肌电图指标来分析轮椅竞速运动员在比赛中躯干与上肢参与工作的情况,也就是从肌肉力学的角度认识轮椅竞速运动的技术结构。采用肌电图的时域分析方法,对被试腹直肌、腰部竖脊肌、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表面肌电图的积分肌电值和平均振幅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见表1。
积分肌电值更多的是反映肌肉收缩的强度,而平均功率值则反映参与肌肉整体收缩的肌纤维数,也就是肌肉参与动作的程度。两个数值加起来可反映肌肉参与工作的程度和强度。表1结果显示,在完成轮椅竞速动作过程中,腰部竖脊肌动员最多,参与工作强度最高,明显高于腹直肌,上肢肌比较中,肱三头肌动员程度高于肱二头肌。单侧截肢与双侧截肢运动员相比,上肢肱二头肌参与工作程度没有明显差别,而腹直肌积分肌电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腰部竖脊肌参与工作的程度单侧截肢运动员比双侧截肢运动员明显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同时,肱三头肌也是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这一方面说明,在轮椅竞速比赛中,运动员腰部用力和上肢肱三头肌用力比较多,是完成驱动轮椅向前的主要动力动作。也就是说上肢和躯干伸肌力量对于轮椅竞速比赛成绩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屈肌力量;另一方面,单侧截肢运动员比双侧截肢运动员伸肌力量或者说伸肌工作参与程度高出了许多,因此也可以判定,下肢残疾程度对运动员伸肌功能有着较明显的影响,而对于屈肌力量或者说屈肌功能影响则较小。下肢单侧截肢与双侧截肢的运动员的腹直肌积分肌电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平均功率频率则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在轮椅竞速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腹直肌的工作,但由于残疾使得轮椅竞速运动员的腹直肌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腹直肌参与收缩工作的能力下降,不能适应比赛的需要。因为,平均功率频率反映的是肌肉被动员的程度,这与运动员腹直肌部位的神经-肌肉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3.2.1不同程度下肢残疾者的腰腹肌力
对于下肢截肢,特别是下肢双侧截肢的残疾人运动员来说,躯干屈肌力量主要由腹肌收缩产生;而伸肌力量主要由腰大肌、竖脊肌、背阔肌收缩产生。
从表2可以看出,单侧残疾与双侧残疾运动员的躯干屈、伸肌力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单侧残疾较双侧残疾运动员肌力总体水平高。具体地,随着测试速度的增高,这种差异表现得越为明显,当测试速度为60°/s时,两组被试屈、伸肌力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测试速度的增高,这种差异从显著性上升为非常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下肢残疾程度对运动员躯干肌群快速收缩启动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而对于在慢速条件下进行的收缩峰值力矩则影响似乎相同,也就是说,下肢单侧或双侧截肢对运动员躯干屈、伸肌绝对力量的影响近乎相同。从完成测试动作的力学机构分析,影响运动员躯干屈、伸肌力的主要因素在于躯干完成屈、伸动作时臀部作为支点的稳固性,下肢双侧截肢的运动员支撑稳固性显然不如单侧截肢的运动员。与此同时,有研究[9]对普通人群从事腹肌练习时,下肢力量与腹肌力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腹肌力量练习能够无意中带动下肢肌肉力量的增长,特别是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力量的增长。
表3结果显示,无论单侧截肢或是双侧截肢,也无论测试速度是高还是低,被试腰腹肌力比都接近1.4这个值,说明残疾人运动员躯干屈伸肌群力量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2.2不同程度下肢残疾被试上肢力量
本研究对不同程度下肢残疾的被试(单侧截肢和双侧截肢)分别进行了上肢力量测试,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无论单侧或双侧截肢的运动员,其上肢力量在左、右两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不仅如此,数据还显示残疾人运动员的左右两侧上肢力量非常接近,这种平衡甚至超过了正常人。因为许多研究发现,一般人都习惯于多用一侧手臂,而导致两侧上肢力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被研究者这种两侧上肢力量的平衡状态可能是由于他们常年从事轮椅竞速训练所致,因为轮椅竞速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要保证在比赛中轮椅尽量能够沿着一条直线向前跑,而这就需要运动员两手臂施加在车轮上的力量要尽量均衡,因而导致运动员两侧上肢力量发展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
从轮椅竞速比赛的动作分析认为,运动员上肢伸肌用力较多,因而伸肌力量应当具有更好的发展水平,但本研究的结果与此相反,被试屈肌力量明显大于伸肌力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这似乎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为什么残疾人运动员上肢屈肌力量明显大于伸肌力量?因为从理论上分析,轮椅竞速比赛中运动员更多地用到上肢伸肌群的工作,因而伸肌力量应当大于屈肌力量。对于正常人田径运动员来说,一般多用到的身体部位的肌肉力量一定大于其他部位肌肉的力量,比如铅球运动员一般来说上肢力量就是伸肌力量大于屈肌力量。表1中所显示的被试腰肌力量也明显大于腹肌力量,也就是被试躯干伸肌力量也大于屈肌力量,从这些数据可以总结出,不同程度的下肢残疾轮椅竞速运动员的躯干和四肢肌肉都是伸肌力量大于屈肌力量。
将单侧截肢和双侧截肢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进行比较发现,单侧截肢运动员上肢力量明显高于双侧截肢运动员,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这说明下肢残疾程度对上肢力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下肢残疾程度越高,上肢力量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高。
将19名单侧下肢截肢和7名双侧下肢截肢运动员的腰、腹肌力和上肢屈、伸肌力值(将左右两次肌力值相加再除以2)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单侧下肢截肢运动员腰肌力量与上肢伸肌力量的相关系数为0.87,与上肢屈肌力量的相关系数为0.76;腹肌力量与上肢伸肌力量的相关系数为0.68,与上肢屈肌力量的相关系数为0.60。7名双侧下肢截肢的运动员的腰肌力量与上肢伸肌力量值相关系数为0.86,与上肢屈肌力量的相关系数为0.64;腹肌力量与上肢伸肌力量的相关系数为0.70,与上肢屈肌力量的相关系数为0.65。
以上相关系数的规律表明,无论单侧或双侧下肢截肢的运动员,其腰腹肌力与上肢力量相关规律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下肢残疾程度对躯干与四肢肌力的关系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两组的躯干伸肌也就是腰肌力量与上肢伸肌力量的相关程度要高于与上肢屈肌力量的相关程度,而且躯干屈肌力量与上肢的伸肌力量的相关高于与屈肌力量的相关。同时,躯干伸肌力量与上肢无论屈肌力量还是伸肌力量的相关程度都高于躯干屈肌力量与上肢力量的相关程度。这说明躯干伸肌力量总体上与上肢伸肌力量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而从轮椅竞速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来分析,当运动员驱车向前时,其双臂向下用力的同时躯干抬起,也就是上肢伸的动作与躯干伸的动作时同时完成的,这样就不难理解运动员躯干伸肌与上肢伸肌力量之间高相关性的原因了。从这样的分析来看,本研究被试躯干与上肢力量的相关关系是由于他们从事的项目特点或训练特点决定的。
本研究被试是常年从事轮椅竞速训练的残疾人运动员,他们的上肢与躯干肌肉力量常年得到系统的训练,然后根据本研究测试研究的结果认为,运动员腰腹肌力与上肢肌肉力量发展水平及其匹配关系与正常人运动员之间有一定差异。为了探讨残疾人运动员力量发展规律及适合他们的独特的训练方法本研究对19名下肢单侧截肢的运动员进行了8周的核心肌力训练。
所谓核心肌力就是指人体核心部位(腰推--骨盆--髋关节)的肌肉力量,这部分肌肉力量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在运动过程中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使整体身体的各部分肌肉力量能够协调配合。核心肌力训练不同于传统的力量训练,它是通过人体的大多数运动关节和多肌群(肌肉)参与的全身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将不同关节的运动和多块肌肉(肌群)的收缩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核心肌力训练的方法有许多,包括卧撑腿臂平伸挺髋、仰卧臂撑挺髋提腿、侧卧臂撑挺髋提腿、侧卧香蕉姿势两头起、俯姿臂撑挺髋屈腿收瑞士球、仰姿臂撑屈腿收瑞士球、仰姿挺髋瑞士球左右摆腿、直臂推拉瑞士球、俯卧长凳子胸压瑞士球举腿、俯姿脚放瑞士球挺髋提腿、仰姿脚放瑞士球挺髋提腿、侧卧脚放瑞士球挺髋提腿、肘撑瑞士球挺髋提腿。这些动作的原理就在于是练习者完成动作时,支撑点变成多维固定点,是完成动作时的肌肉收缩不仅要克服单维收缩方向或反方向的控制用力,而且还要克服支撑点随时可能发生的想三维空间产生的位移,这样,肌肉收缩时的控制维度就从一维变成了三维,不仅增加了控制的难度,而且极大地锻炼了肌肉多维控制运动的能力,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的全方位的锻炼,也是对肌肉本体感觉功能的很好的锻炼。同时,在完成核心肌力训练的过程中,由于动作的设计往往是对四肢和躯干整体动作的设计,也就是说核心肌力训练很少有单纯的上肢或下肢或躯干肌肉力量的训练,通常都是整体肌肉力量的训练,所以,核心肌力训练也是对四肢与躯干肌肉力量整合性的训练,动作过程中,躯干肌肉需保持足够的紧张状态,从而可为四肢动作提供稳固的支撑和用力基础。这一点对于本研究的残疾人被试十分有利。因为残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体整体用力的力学基础,核心肌力训练无疑可以促进残疾人运动员全身肌肉力量系统的重新建立。
本研究选择适合残疾人运动员的几种训练方法作为主要训练手段。具体训练内容与训练安排见表5。
所谓“吊环式”是指训练中所有动作都是在双手握住两个由绳索引导下来的握柄,这样就可以使上肢着力点从固定点转为游离可动点,使肌肉用力时的控制维度增加,从而实现核心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这样训练无疑增加了难度,增加了肌肉控制姿势的功率输出。同时,在完成动作是躯干属于四肢的协调配合能力也被提高了许多。从另一个方面讲,这种训练则是对肌肉功能以及躯干与四肢肌肉整体配合能力的很好锻炼。
本研究进行了8周的核心肌力训练,并停止了被试常规所从事的力量训练,以核心肌力训练完全取代了常规的力量训练。同时,训练间歇与恢复则保持了运动员常规训练的做法,目的是尽量减少由于训练之外的其他改变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也就是尽可能排除对实验结果干扰的可能因素。8周训练结束后对被试进行了与训练前相同的等速肌肉力量测试,结果见表6。
从表6可知,训练后左、右两侧上肢力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与核心肌力训练前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在高速测试条件下,左侧上肢力量训练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核心肌力训练不仅能够改善残疾人运动员的上肢力量水平,而且能够提高他们快速收缩力量的素质。从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来看,核心肌力训练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残疾人运动员上肢伸肌群的力量水平。而从动作分析的角度看,在本研究被试完成实验训练动作时,其伸肌用力时对身体整体性要求不如屈肌用力时对身体整体性的要求高,所以说对于残疾人运动员屈肌力量的改善可能是在训练过程中的一个更大的难题。由于核心肌力训练方式是运动员在上肢处于无固定支撑的状态下进行的收缩练习,运动员在完成训练动作时需要控制悬吊的绳索,也就是说他们完成动作时上肢不仅要完成一维的拉或伸的动作,还要控制上肢不能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动,上肢处于多维控制下的运动动作。这种控制的前提是躯干处于一个完整的整体,以使上肢运动获得稳固的支撑。这就是核心肌力训练的与众不同之处。
对于躯干肌力的影响,核心肌力训练从理论上讲也是十分明显的,目前核心肌力训练的方法不仅被竞技体育界广泛采用,而且它也是运动健身行业的宠儿,因为,核心肌力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躯干深层一些小肌肉群的功能,对于提高身体整体运动机能,防治下背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等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因此,对于残疾人躯干肌肉力量应当具有显著的作用。本研究对训练前、后被试躯干屈、伸肌力也进行了测试比较,结果见表7:
表7数据显示,训练前后被试腹肌力量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腰肌伸肌力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低速测试条件下,腰肌伸肌力量训练后明显得到提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水平。在中等速度下腰肌力量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在高速测试条件下,腰肌力量没有明显改善。这表明,对于下肢残疾的运动员来讲,提高他们的腰、腹肌力量并非易事,特别是腹肌力量的改善还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探讨有效的方法。其实,对于下肢残疾的运动员来说,当他们进行躯干肌群的力量训练时,下肢的固定和协调用力条件远不如正常人,因此,他们进行同样负荷的训练后,其训练效应就不如正常人。这也说明,残疾人运动员要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他们需要付出比正常人多得多的努力才行。
对于正常人而言,躯干肌力,特别是腹肌力量的提高也较四肢力量提高困难。训练实践表明,腹肌力量耐力较腹肌绝对力量提高更容易些,也就是说腹肌耐力比绝对力量的可训练性高,比四肢肌肉耐力可训练性也高。但从本研究的结果看,残疾人运动员腹肌耐力可训练性比绝对力量差,这与正常人运动员的情况正好相反,原因可能在于残疾人运动员下肢截肢使得他们身体肌肉力学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立新的代偿性力学系统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才能重新获得系统的平衡。
在等速肌力测试中,随着测试速度的提高,测试结果反映的肌肉力量素质逐步从最大力量向力量耐力过度,也就是说,测试速度越高,测试结果越多的是反映的肌肉力量耐力值。经过核心肌力训练之后,运动员的腹肌和腰部肌群绝对力量提高较力量耐力提高明显,而对于轮椅竞速比赛来说,力量耐力可能是更加重要的力量素质。这说明,提高残疾人运动员轮椅竞速比赛成绩的专项化训练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设计出更加贴切的训练方法。
4.1.1在轮椅竞速运动过程中,腰部肌群和上肢伸肌群参与工作较腹肌和上肢屈肌群参与工作多;同时,单侧截肢运动员的躯干伸肌群和上肢伸肌群参与工作较双侧截肢运动员腰部伸肌群和上肢伸肌群参与工作多。下肢残疾程度对轮椅竞速比赛成绩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运动员主要参与工作的肌群的参与程度受限所致。比赛成绩对运动员腹肌力量的依赖性也较高,但残疾同样限制了运动员腹直肌参与工作的程度。
4.1.2轮椅竞速运动员腰、腹肌力量具有较高水平,甚至与正常人相比仍然具有较高水平。无论单侧截肢还是双侧截肢的运动员,其腰部肌群力量都高于腹肌力量。随着测试速度的增高,力量测试值均呈现下降,但单侧下肢截肢运动员下降趋势较双侧截肢运动员缓慢,说明下肢残疾程度对运动员腰腹肌耐力具有明显影响,残疾程度越高,腰腹肌耐力越差。同时,单侧截肢运动员腰腹肌力明显高于双侧截肢运动员,说明,下肢残疾程度对运动员腰腹肌力量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
4.1.3单侧和双侧下肢截肢运动员的腰、腹肌力配比关系呈现出较固定的比值1.4,说明下肢残疾运动员的腰腹肌力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而且针对他们专项成绩的训练也应当遵循这种规律。
4.1.4无论单侧或双侧截肢的运动员,其上肢力量左、右两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平衡甚至超过了正常人。运动员上肢肌肉力量呈现出屈肌群力量大于伸肌群力量的特点。
4.1.5运动员腰、腹肌力量与上肢力量存在显著性相关,而且腰部肌群力量与上肢伸肌群力量相关性最高,表明在完成轮椅竞速动作时腰部和上肢伸肌群工作具有更高的协调性。腰腹肌力与上肢肌力较高的相关性还表明,轮椅竞速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躯干与四肢肌力的协调性与整体性。
4.1.6核心肌力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残疾人运动员躯干和上肢的力量水平,特别是对运动员腰部肌群和上肢伸肌群力量的改善较明显。对于腹肌和上肢屈肌群力量的改善不如伸肌群理想,而且对于躯干与上肢肌力的绝对力量的改善明显强于对肌肉耐力的改善程度。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下肢残疾运动员的躯干和上肢屈肌力量提高比伸肌力量的提高更难,力量耐力水平的提高比绝对力量水平的提高更难。
4.2.1轮椅竞速项目特点与田径运动中的短跑和投掷等项目具有共同之处,可借鉴田径运动训练中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改进残疾人轮椅竞速运动员的训练,从而可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竞赛成绩。同时,核心肌力训练对于改善轮椅竞速运动员躯干与上肢肌肉力量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屈肌力量的改善效果则不尽如人意,因此,研究和开放适合残疾人运动员的核心肌力训练仪器与设备就显得十分必要。建议体育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积极参与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研究工作,开发适应残疾人体育的训练和研究设备,为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撑。
4.2.2不同残疾程度的残疾运动员,其肌肉力量系统的重建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不同程度残疾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增长与训练过程对于了解人类肌肉力量系统形成、改变与代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残疾人体育领域的研究不仅能为残疾人体育训练提供可行的理论与方法,而且能够为了解正常人体肌肉力量发展与协调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4.2.3残疾运动员躯干屈肌力量的改善是运动训练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有效地提高他们躯干屈肌力量水平是训练实践和理论领域值得重视的问题。
[1] 陈晓莹.北京市八城区青少年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7(S1).
[2] 刘洋.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发展的初步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9(S1).
[3] 蔡木勇.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发展现状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9(10).
[4]张萌,我国残疾人体育现状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1.
[5]Rhodes, E., et al.Effects of one year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uscular strength and performance in disable athletic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00,34,18-22.
[6]吴鉴鑫,黄超文主编,运动生理学·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
[7]Hakkinen K. Muscle cross-sectional area force production and relax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disalbe at different sports events. Eur J Appl Physiol,1991,62:410-414.
[8]McMurdo ME and L. M. RENNIE. Improvements in quadriceps strength with regular seated exercise in the institutionalized.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4,75:600-603.
[9] Lynch NA, Metter EJ, Lindle RS, Fozard JL, Tobin JD, Roy TA, Fleg JL, Hurley BF. Disable-associ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arm and leg muscle groups. J Appl Physiol1999;86:188–194.
The Ratio Relationship and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the Upper Limb and Waist, Abdominal Force of Wheelchair Racing Athletes
DU Shao-hui, etal.
(Guangdong Light industry occupation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300, Guangdong ,China)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disability level of the lower limb, this article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elements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unk flexors forces,andto provid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methods.
wheelchair racing athletes, upper limb, waist, abdominal force, training methods
杜少辉(1964-),广东丰顺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