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欢
摘 要 论文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探索“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的大学校园阅读推广方略,在当前大学生阅读意愿前提下,分析30种优秀获奖图书,结合有关大学读书节活动,提出适合“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的五种推广方略,以期培养“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校园阅读文化,推动实现书香满校园。
关键词 南京图书馆 陶风图书奖 阅读推广 校园阅读
分类号 G252.1
Promotion Strategy of Campus Reading for Winning Books in “Nanjing Library Tao Feng Book Award”
Miao Huan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campus reading in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in regard to the winning books of “Nanjing Library Tao Feng Book Award”. 30 winning book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ading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reading festival in targeted universities, 5 different strategies are implemented with the results being analyzed. During the study, the campus reading culture of “learning well, reading well and reading right” is boosted.
Keywords Nanjing Library. Tao Feng Book Award. Reading promotion. Campus reading.
1909年,“陶风楼”作为江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的前身)的书库和阅览楼,兴建于南京市区龙蟠里。历经百年沧桑之后,南京图书馆于2010年起特设“陶风图书奖”,以“大众阅读”的基本定位,好中选优地评选江苏省版新书佳作,荐之于众,为全民阅读提供品质优秀的新读物。设立至今,“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已成功举办3届,评选出30种优秀获奖图书,150种优秀提名图书,书目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科技普及读物等,其中多有文学类好书榜上有名,符合当前高校大学生对于文学阅读的需求,尤其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需求。
据了解,大学生们普遍认为不阅读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没有时间阅读。无论是刚从高中踏入大学,奔波往来于社团学生会,知识储备量尚且不足的大一新生;疲于专业课学习,英语、计算机考试,没有时间畅快阅读感兴趣书籍的大二学生;对未来充满迷茫,自知读书太少、竞争力不够却仍将大量时间用于网络社交的大三老生;还是忙于托福、雅思、GRE考试,考研、考公务员、投简历,没有时间、没有心境阅读的大四准毕业生,似乎大部分人都因为各种外在理由和内心惰性驱使,放弃了最佳的阅读时机,最后归咎于太忙,没有时间阅读。
其二是选择太多,无从下手。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书籍作为信息与知识的载体也日益呈现出爆炸与泛滥的趋势。网络书店、电子书的发展更使越来越多的书籍铺天盖地地面向读者,图书市场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各地高校大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喜欢阅读,却由于选择太多而无从下手,不知道读什么书,不知道怎么去读。
诚然,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也深知其重要性,但苦于没有多余的时间投入到真正的课外阅读中,并且对于阅读选择因缺乏主见而感到茫然,最终导致“不阅读”现象在校园中普遍存在。随着丰富多彩的大学读书节系列活动在大学校园的日益推广,校园中阅读氛围日益浓厚,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本文将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探索“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在大学校园的阅读推广方略,以期培养“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校园阅读文化。
1 2011—2013年“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列目
自2010年设立“陶风图书奖”以来,南京图书馆每年遴选出由江苏省内出版社出版发行的10本中文优秀图书,现已成功举办3届,共评选出30本获奖图书,涵盖9个出版社,包括人物传记、散文、小说、童话、科普、哲学、艺术、历史、政治9种类别,以文学类为主,自然科学为辅[1]。
值得指出的是,在所有获奖图书中,有8本是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回忆录和传记:《这些人,那些事》《孤独的异邦人》《血是热的》《晚年所思》《我与父辈》《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以及《林肯传》《我的兄弟王小波》。有5本作家、学者的文集:《宁钝斋杂著》《师门问学录(增订本)》《二十四番花信》《冯骥才域外手札》《学生三书》。有4本是对中外哲学、文化艺术的解读本:《圣经历史哲学》《一本书读懂易经》《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书法有法》。有2本中外政论:《论美国的民主》《后知后觉》。还有4本是自然科学普及读本性质的图书:《图解天文学》《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渐行渐远的南极: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图解天文学史》。有5本是以南京为背景或主题撰写而成的:《金陵十三钗》《南京安魂曲》《南京人·续》《南京通史·民国卷》《老照片·南京旧影》。此外,获奖图书中还收录2本儿童读物:《艾晚的水仙球》《“小拇指历险记”系列丛书》。
2 “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的大学生阅读接受意向分析
为了真实了解“陶风图书奖”在大学校园里的阅读接受意向,更好地实现获奖图书在大学校园里的推广阅读,笔者以随机问卷的形式采集了部分大学生对于获奖图书的阅读意愿和可能的阅读倾向。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南京大学在读大学生,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率98%,学生涉及8个专业,其中大一、大二学生所占比例为42%,大三大四学生占58%。问卷主要从三个方向展开:学生对获奖图书的阅读意愿,学生平时的阅读倾向,学生喜爱的阅读推广形式。
由于此次问卷调查的样本量不够大,且调查结果显示,91%的学生未曾听说过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因此这些学生在填写问卷时所做的判断主要依据笔者提供的30本图书的基本信息和内容提要,得出的数据可能存在出入,但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30%的人表示愿意主动阅读《这些人,那些事》《金陵十三钗》《林肯传》《孤独的异邦人》《我的兄弟王小波》《后知后觉》。其中大一、大二年级学生较愿阅读的是《后知后觉》《金陵十三钗》《林肯传》《孤独的异邦人》;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这些人,那些事》《金陵十三钗》《林肯传》《我的兄弟王小波》。
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不愿主动阅读的图书有《宁钝斋杂著》《师门问学录(增订本)》《一本书读懂易经》《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渐行渐远的南极: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图解天文学史》《二十四番花信》《学生三书》。其中尽管不乏多人表示《学生三书》适合大学生阅读,但却又表示借阅时“主动选择此书”的“可能性”较小。
由此可知,故事性强的小说是大学本科学生的首选读物。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的中、短篇小说集《金陵十三钗》,作为获奖图书中最受欢迎的读物,是因为其内容具有感染力,可读性强。此外,大学生选择图书受社会舆论影响大。据调查,自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上映后,此书迅速成为各大书店和网络上的“热书”,在高校图书馆中该书的借阅流通量也急剧上升,说明大学生们的阅读受舆论导向的影响极其明显。因此,将此书作为大学校园图书推广的重点对象,可以事半功倍。
大学生普遍偏爱人物传记类图书,尤其是名人传记,这是因为这类作品的叙述方式都较为通俗易懂,在社会历史背景的设置上又采用宏大叙事,所以在阅读中就能轻易达到以小见大、知识积累的目的。而内容情节方面,名人的传奇性故事,几句励志效果的个人奋斗史,本身就具有很强吸引力,加上生动感人的生活细节,传记性作品就具有了一般的僵硬说教所不具备的感染力,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如台湾知名导演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任彦申的《后知后觉》,作为其中的代表,值得作为大学校园图书推广的重点对象。
故乡题材的图书受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关注。《孤独的异邦人》是低年级学生选择最多的图书,可能是图书触动新生们首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的离愁别绪,期待从书中找到心灵共鸣和精神慰藉。
科普图书所受待遇差别大。生命起源读本《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愿意阅读人较多,而天文知识、地理知识读本不受欢迎。在大学进行阅读推广时应以生命起源读本为重点。
大学本科生似乎不太情愿主动阅读太过学术性的著作。如《宁钝斋杂录》《师门问学录(增订本)》《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等名师大家之作并不受到青睐。还有《一本书读懂易经》《书法有法》等书反响也不乐观,看来,在大学校园阅读推广中,要让大家逐渐接受并主动过问一些人文学术类及经典文学类书刊依然任重道远。
3 “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的阅读推广方略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当学生们被问及通常出于什么心理而阅读一本书时,86%的学生表示阅读是为了拓展知识面,75%的学生将阅读当做娱乐休闲。而在选择图书时,大一、大二学生主要依据书本内容可读性、师长推荐、作者知名度进行判断;高年级学生则在注重可读性、作者知名度的同时,还关注社会舆论引导。由此可知,拓展知识面仍然是大学生阅读的最主要原因。大学生渴望提升自身素质,满足他们在同龄人群体生活中自我展现和自我认同的特殊心理成长需要[2]。
在选择图书时,低年级学生重视师长意见,高年级学生重视舆论意见。低年级学生阅读书籍相对少,在选择图书时更相信师长的建议,愿意选择知名度高的作者作品;高年级学生随着自身阅读面的加深,对图书选择较有主见,由被动接受师长建议转向主动搜索网络舆论引导书籍。因而在进行校园阅读推广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策略应有所不同。
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如人人网、微博、微信、QQ、BBS等进行宣传得到学生们最大认可。在进行图书推广时,多数大学生认为人人、微博、微信、QQ、BBS等网络宣传的影响优于实体宣传,网络推广以便捷、低成本、高效、全面的优点正逐渐成为宣传手段的重点,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应重点进行网络宣传。
活动形式方面受欢迎程度依次为书目推荐、图书漂流、主题书展、作者交流会、读书会等。鉴于近年来各种图书的大量出版与泛滥,抽不出时间读书的大学生们更喜欢书目推荐这类具有推介指导功能的推广活动;新兴的图书漂流以其创新的形式和全校共读书的特色倍受欢迎;传统的主题书展、作者交流会、读书会等互动性较强的活动仍然有其市场。因此,“陶风图书奖”获奖书目应该顺势而为,做行之有效的校园阅读推广。
3.1 阅读推广活动应借鉴商品市场营销的“二八法则”
在市场营销学中,有一个广泛应用的理论——“二八法则”,即80%的收入来自20%的商品,在产品营销中,经营者要抓住20%的核心商品与关键用户,把重要精力投注在重要商品上。
通过上文对30本获奖图书的具体分析,结合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现状,笔者认为,阅读推广与市场营销有诸多相似之处。获奖图书相当于推广者手中的商品,而用户对象就是大学生,目前大学校园中80%的课外阅读量是由20%的学生创造的,阅读推广时,要抓住20%的重点学生和受欢迎图书。即以20%受欢迎的图书为推广重点,带动其余80%的图书推广;以20%高阅读量产出的学生为重点对象,带动其余80%平时不经常阅读的大学生。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进行对象划分,制定出持久稳健的阅读推广方略。
3.2 “陶风奖”好书的阅读推广重点应是传记、小说类读物
表1 适合当前大学本生阅读口味的校园可推广图书
依据对30本获奖图书的问卷调查及分析,笔者在表1中参照“二八法则”,列出了适合本科生层面的阅读推广重点书目及相应的推广策略。内容主要针对的是以传记、小说散文、科普为主的21本图书。其余的9本图书,有的不太适宜大学本科生的年龄层次阅读,有的内容专业性比较强,易令非专业的大学生们产生阅读上的畏难情绪而望书却步。
3.3 校园“读书节”应成为“陶风奖”好书推广的主要平台
调查显示,“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目前在大学校园中的知名度较低,大部分学生甚至表示未曾听闻过有此奖项,对于具体哪些图书获了此奖更是不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获奖图书推广的难度。笔者以为,让“陶风图书奖”为大学生所知,对于阅读推广非常有必要,而日益红火的校园读书节正是一个让“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进入校园的有效平台。
近年来,南京地区多所高校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越来越重视校园读书节的举办。每年的4、5月份,高校图书馆会举办为期至少一个月的读书节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主题书展、名家讲座、好书推荐、影视欣赏、征文大赛、优秀读者评选、摄影征稿、图书漂流、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阅读推广。在历届活动的积淀下,有的学校还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节品牌活动,如东南大学将“爱书人的春天”作为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品牌;南京大学每年都举办“唤醒沉睡的借阅卡”品牌活动;南京理工大学将经典活动优秀书目推荐不断创新,提供不同主题的书目推介,还增加了二维码标识,方便学生便捷查询推荐书目信息。东南大学图书馆的《书乐园》、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书林驿》等校园导读小杂志,也都应该成为有效推介“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的重要载体[3]。
一般说来,校园读书节的活动持续周期长、互动性强、阅读福利多,深受师生喜爱,对推动大学校园形成“悦读”风尚,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有很大的影响。为此,笔者认为,“陶风图书奖”应该与大学校园的读书节活动相结合,互惠共赢,在“‘陶风图书奖书目推介”“‘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漂流”“年级共读和校园通读”“Book Show——阅读微视频大赛”“走读南京”等创意活动方面精心策划好方案,让南京图书馆的“陶风图书奖”参与到“书香校园”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