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艳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需求,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课堂是一座美的宝库、一个美的花圃、一个美的世界。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营造出浓郁的“美”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理解、分享,从而净化心灵、完善自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在诗歌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情感本是诗歌的生命。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指出:“只有爱、情感和信任交织在一起,才能产生良好的萌芽,培养学生的美德。”要激发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就要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展示在孩子眼前,这时就要运用情境教学。现以《小小的船》为例,我在实习期间曾听过一位女老师的课,她是这样导入的:“把一弯新月贴在一幅画有星星的蓝天上。”这是孩子们在生活里看得见的一种景色,现在运用情境手段将之再现在课堂上,孩子们感到特别亲切,幻想那美丽的新月就在眼前,自己就在月光底下,接着还运用一段富有感情的描述,引出诗歌的题目,老师说:“晴朗的夜晚,可爱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上,多美啊!难怪小朋友都喜欢看月亮。有一位老爷爷还特地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让儿童咀嚼诗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产生具体的感受。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以入情。”“美”蕴涵于每一篇散文之中,无论是大自然的一景一物、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人一事、生活场景的记述;无论是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的追忆,还是异国他乡风土人情的纪实……都给读者以丰富的美感与愉悦。因此,教小学生学散文应该从作品的“美”入手,学生往往因对美的人和事物的渴求,而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散文,观看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我的收获很大,她是这样启发的:“如果有人来到了我们家乡,问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样介绍?”学生如数家珍、兴致勃勃地介绍;然后老师进一步引导:“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优美河山的一角,在祖国的大地上还有许多名山大川。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呢?听说过的也行。”学生想着说着,想的是美的,说的也是美的,十分兴奋。老师乘着孩子们的兴致,引入新的富有美感的情景:“你们听说过桂林吗?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山水比你们刚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种独特的美。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就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学生听罢惊讶不已。老师进一步强化,“桂林山水这么优美,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现在就与你们进行一次假象旅游。我们坐飞机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随即出示挂图)”。老师以导游身份范读课文,并加以介绍,经过这样的启发,桂林的美景仿佛再现在学生眼前,并唤起先前获得的美丽而亲切的印象,很容易产生愉快感。在教学散文时,教师可借表达自己对作者的感情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进而创造美。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展现艺术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还要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同时,随着思想感情的升华,自然产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愿望。例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为了加深孩子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关爱,感知今天幸福的生活,老师让孩子们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身边》的想象作文。当说到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什么时候来到我们中间时,一个个马上联想到他们觉得特别美好的日子,”我希望她在大年三十晚上来”,“我希望她在我过生日的早上来”,“我希望在中秋节来,那多美呀”,“希望六一儿童节来,让她和我们一起找夏天”。当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怎样对待她时,孩子们更是动情,有的说“如果是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来,我送给她我的新棉袄、新皮鞋”,“她春天来了,我把我的新毛衣给她穿;夏天来了,我给她我最喜欢的连衣裙”,有的说“我要把妈妈给我买的新书包送给她,我自己用旧的,和她一起上学”……真情的交融,培养起孩子善良美好的情感,在孩子们真心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关爱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时,想象的翅膀随之展开,他们的求异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四、感情吟诵,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
朗读也是再创作,教师通过朗读、齐读、领读等,引导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但就目前学生的状况而言,学生常常在众人面前羞于有感情地吟诵,对朗读者的声音大小、高低、音调、节奏等各种技巧手段和运用更是无从谈及。语文老师可组织诗歌朗诵大赛,在自选和必读篇目两项竞争后,播放一些著名朗读家的磁带,师生共同欣赏、品味。让学生事先在家里录好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在课堂上放,然后依据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评点,这样可强化训练同学们的朗读能力,而提高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往往伴随着学生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活动。学生随着朗读声,想象作品描述的画面、刻画的形象,被诗人的情感感染,领会诗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美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融于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把美的教育像春天的雨一样,点点滴滴地洒进学生的心田;像有经验的导游一样,引导学生探寻美的境界,师生共同向美的目标奋进,实现美的自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