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今天强调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群体学习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应该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学习正确自如地表达,学习倾听他人意见,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
我校大力推行的“136”课堂教学模式中“1”为一份导学案;“3”是课堂的三维呈现方式,体现教师导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三大部分;“6”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展示目标、小组合作、展示提升、精讲点拨、小结巩固、作业检测。
“136”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的教学方式,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与沟通的能力。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交换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中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互相合作,组际之间互相竞争,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那么如何应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136”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呢?现我谈谈一些做法。
一、合理分组,优势互补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关键要优化组建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我把本班学生分为九个学习小组,每组6—8个学生,每组选一个组织能力强、学习优秀的学生做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研究,汇报成果展示,检查组员的导学案完成情况。按性别、内外宿组合,更重要的是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根据文科班数学、英语两学科差距较大的特点,把班里的这两个学科的成绩排前十名的学生固定平均分在每组,保证每组有1名数学优秀学生和1名英语优秀学生,这两个学生是固定不变的,其他学生则适当调配,统筹安排,保证每个组学习上能做到互补,从而组建九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相互学习、交流,优等生能得到充分发展,中等生能得到锻炼,后进生能得到启迪和帮助。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巧设悬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首先,教师要注重导入,借助多种手段(包括多媒体),通过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进入教学情境。如在教学《虞美人》时播放《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电视剧视频,优美的乐曲、生动典雅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进入作者李煜营造的诗境。
其次,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课堂上对学生表情、语言语调、形体动作要加以关注,适时鼓励。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比一比”、“做得好”等鼓励学生尝试,表现自我。要让学生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最后,要充分利用导学案,导学案是备课小组的集体备课的结晶,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拓展导学案的内容,对重点难点充分进行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让小组成员都有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全过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136”教学模式中的“1”即为一份导学案,教师、学生每人一份。导学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向盘,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因此,教师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从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特别要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小组合作探究上,设计难易适当的问题。教师要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精心设计好导学案。如:设计《一剪梅》这篇课文导学案时,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1.课前自主学习,主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导入新课,播放《月满西楼》歌曲导入。3.整体感知,解读诗歌。找词眼;了解上下片大意。4.合作探究,找意象;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品析名句。5.总结归纳,小结鉴赏诗词的方法。6.布置作业,拓展练习。其中把小组合作放在合作探究这个环节,保证探讨的时间和学生参与的人数,并且要让学生展示合作探讨的成果,教师加以评价。
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的,避免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和乱哄哄的场面。要培养好各小组组长,由组长组织分工讨论,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写在小黑板上,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过程答案;敢于大声回答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学生在合作讨论时解决了难题,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适时引导,积极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适当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展开,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和“活”起来。教师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把握小组的学习情况,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教给学生探索方法,设置一些问题引向深入,如在教学《氓》一课时可以设置一些由浅到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1.氓是谁?2.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为什么要以氓为题目?氓是老实人吗,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找准人物性格这一主线,师生共同参与探讨。
五、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对于小组合作展示的成果,教师要及时反馈,反馈有利于小组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师要加强激励评价,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一)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二)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三)对小组活动秩序、参与情况、学习合作过程、效果等方面评价。
(四)量化评分。每个小组发言后教师给予评分,写在黑板上,再由各科代表登记汇总,每周总结一次并公布每组的量化评分。
(五)评比优胜小组。根据量化评分,每两个月评比一次学习优胜小组,奖励总分居前五的五个小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在课堂上斩获“分数”,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小组合作学习是践行“因材施教,合作探究”这一理念的重要方式,是“136”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反思、校正,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成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