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言文教学对大陆文言文教学的启发

2014-06-30 09:37明童
文学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考试题新课改

明童

内容摘要:大陆与台湾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头,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点。台湾文言文教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对提高公民素质修养、促进社会文明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相比之下大陆文言文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借助新课改契机提高文言文教学,台湾文言文教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路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台湾文言文教学对我们新课改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的若干启发。

关键词:台湾文言文教学 高考试题 新课改 大陆文言文教学

祖国大陆与一奶同胞的台湾,彼此之间有着同样悠久的中华文化渊源。尽管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学血脉,但台湾人的文言文功底似乎更为深厚,更有许多台湾国语专家叫嚷要担负起领导华语文的全球话语权,网上也开始有人讨论“台湾高中生学的文言文是否比大陆多”等命题。而从2004年起大陆的普通高级中学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至2013年高中生都将参加新课改高考,新课改注定了将是语文教学包括文言教学的一次机遇和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台湾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对于我们新课改文言文教学将有一定的启发。

从总体上看,台课标与大陆新课标在文言文教学上,无论从教材编排的量和内容上都很相近,可以说台湾高中学生学的文言文不比大陆多,在教学理念上双方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其教学效果却相去甚远,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二者的差异。

台湾文言文教学对新课改文言文教学的若干启发

一.明确文言文学习目标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用呢”?没有回答出这个问题,文言文教学就犹如在黑暗的海上航行缺乏导航灯。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相应的动力。新课标在首页即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文言文教学。大家都知道文言文的人文性体现在其作品中的思想智慧伦理道德等方面,但对于文言文的工具性则不大以为然,觉得文言文首先丧失了在现代交集中作为工具的功能,久而久之,文言文成了古董,看上去很美,只能欣赏却没有实际用处。果真如此吗?非也。

请看2008年台湾指考题当中的一题:

小夏参观某一处古代的建筑物时,抄录了其中四幅对联。若依‘联语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则甲乙丙丁四处依序应是(图略):

A寝室/书房/厨房/戏台

B寝室/厨房/书房/戏台

C戏台/厨房/书房/寝室

D戏台/书房/厨房/寝室

虽然考的是对四则对联内容的理解,但这种形式一下子就将文言文的实用功能用最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了。相信学生也不再怀疑文言文的工具性。再比如连战、吴伯雄任国民党名誉主席,中共中央致电祝贺,连、吴分别回电表示感谢。连战回电结尾是:“端此顺颂时祺”,吴伯雄的回电结尾“端此顺颂时绥”,可见在台湾,文言文还是有其实际的用武之地。虽然对于这样的应用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还有待商榷,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台湾文言文教学有学以致用的可能。

二.重视文言文的历史使命

历观台课标虽几经变动,但文言文教学担负传承传统文化及传统道德的使命却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使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来督导的。比如2008台湾高考题:

10.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请依据甲乙丙三则发言内容,推断依序应是何人的主张?

A.韩非子/孟子/老子

B.孔子/荀子/老子

C.韩非子/荀子/庄子

D.孔子/孟子/庄子

我认为这个题目是寓教于题,让考生在阅读内容选项的过程中受到先哲智慧思想的熏陶,以加强思想修养学识。

先哲们的智慧用文字传承下来,绝不仅仅是为了展览,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炼文言文中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思想上的洗礼。文言文的工具性也在于培养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对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世有实际教导作用。

三.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今网络告诉发展信息多元的时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受到冲击是必然的。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这都是文言文教学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了当务之急。台课标将养成学生对传统文化、浅近古籍的兴趣列为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通过台湾文言文试题可以一窥其趣味性。

台湾2001年大学联考国文科试题选择题部分第9题:

“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将枯燥的文言文知识同现代广告联系,既有时代感又增强了趣味性,可见出题者的匠心。并且台湾教材中范文都有插图,包括很多试题也有配图,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除了选题设置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更加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夯实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

台课标的教学测量规定词语方面:生字、难词之辨析、古今词义的变化,这也是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直接要求。台湾话语文教育专家姚振黎先生在《台湾语文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因应之道》中系统阐述了台湾语文教学的现状弊端与对应之策,其中在国文教学建议第一条就指出:行、音、义辨识仍是国语文基本功:字形、字音、字义是学习中国文字的基础,能够掌握行、音、义,自然能对中国文字有进一步的认识。

新课标要求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这说明新课标不仅没有去掉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反而是提高了要求,从文言文基础知识由过去的量转变到质的提升。我认为我们通过有限的必修文言文常识的教学,最直接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五.引导拓展学生文言文新思维新视野

许多学生不爱学文言文,还因为觉得文言文时代久远,思想陈旧。新课标中提出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倾向。

台湾的国文教材将《论语》按照“德行”“文学”等分为四类,每一类下面又分为“论道德”等若干小类,如“论刚毅”中,选录了“子曰:‘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问题与讨论是:

1.既然说“匹夫不可夺志”,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志向执行上有困难,是否仍然要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呢?

2.试举出历史上三位能够当得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人物。

第一道题目很有深度,没有对学生实行刚毅的机械灌输而改用了类似于辩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对刚毅有更深刻的认识,很有现实教育意义。第二道题目既是考察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时这也是一道融合了文学与历史的题目。学科知识的融合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还有一些如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纳言敏行”是否矛盾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逃避或掩饰时代现实与古文思想不相符合甚至是相抵触的地方,而是直面问题,将这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不断辨明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相信这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深思,而且会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虽然台湾的文言文教学也有自身的局限和弊端,并且大陆与台湾的教学实际有各自的特点,但台湾文言文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用的参考,两岸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加强交流互补所短。大陆文言文教学应该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状况的发展之路,让文言文教学也能繁花似锦。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04)

2.刘倩.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2011

3.宋兴宁.文言文,坚守还是弱化——由2011年中国内地与台湾的高考试题引起的思考[J].教学月刊.2011(11)

4.周晓云.近五年大陆台湾高考文言文试题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2008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试题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浅析高考试题中的差异充气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