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014-06-30 09:36陈巍
文学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主动权高效语文教学

陈巍

内容摘要:教育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是多年来几乎被我身边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忽视甚至忽略的一个本质问题。如何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构建原生态的语文高效课堂,这是当下必须解决的语文教育问题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动权 高效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

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科学构建高效课堂。目前必须树立四个理念,一是树立"天赋"潜能的理论,教学要十分注重激发学生业已具备的好奇心,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二是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学过程要提供学生自主感知、领悟、实践的学习机会;三是树立机会公平的理念,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四是树立教学民主的理念,尊重和理解学生,发展师生教学相长关系。

先说第一个"天赋"潜能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文本资料本身就是作家心路历程的外化,学生本身也具备纯真、善良、向上的心灵宿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位。让学生去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走进作家的心灵空间,聆听作者的心声,感悟作家的生命意识、悲悯情怀,而绝不能用什么什么模式去钳制学生的"天赋",扼杀学生的潜能,也就是不能包办代替。更不可以从考试的角度帮学生肢解文本,大量标准化练习。教师所能做的是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当然可以适当地进行示范、点拨和引领,还可以适当地进行方法导航,搞点文学欣赏,让学生触摸到文字背后的生命质地,享受文学殿堂的神秘美妙,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天赋”潜能,语文教学才会做到事半功倍,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汉字书写、诵读、解读、欣赏、写作等方面加以示范、点拨和引领。限于篇幅,不再展开。这里就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谈点个人做法。对中学生而言,读懂教材是进行广泛阅读的基础。笔者认为必须采用自主体验式阅读教学,这种教学应该有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自读教材,自主体验。可用四读三结合法。四读即读提示、读课文、读注释、读课后练习题;“三结合”即读课文结合读提示,读课文结合读注释,读课文结合读课后练习。还要运用“四遍八步”等读书方法。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独立阅读,自读教材应该成为自主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起点。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这一环节主要是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体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可采用漫谈式,亦可围绕某一主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作交流发言。这个环节,学生还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那些未阅读或阅读不深入的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能逐步有所体会和发现。第三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体验,丰富经验。教师在学生的探究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精当的点拨,如文章的构思之妙、语言表达之精彩、思想之深邃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表达的独特与深入。第四步:拓展、迁移、写作、积累、提高。就精彩之处加以拓展,并实施迁移训练,可同步阅读类似文章,可触类旁通、有感而发,亦可摘抄累积,以待厚积而薄发。

在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出教材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所谓经典,是指那些能体现人类文明代表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名著。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国人民创造的艺术瑰宝。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形象化的生活教科书,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阶级关系、时代风云、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众生心态等一切的一切,它都予以了综合而全面的反映。优秀的文学名著应当成为开发语文文化的资源的重点。阅读名著活动的实施策略如下: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推荐;阅读时间的安排与保证;检测阅读效果;营造阅读氛围;设计阅读交流的不同方式。事实已经证明,通过阅读名著,可以促使学生感受人类追求真理、追求幸福、追求进步的执著与艰难,形成对人类命运的自觉关怀,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与融合能力,促进对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神认同;更可以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产生更深认识等等。再说无字书。要读懂这个世界必须做到用眼、用脑、用手、用心。而且从小就要养成感知世界的习惯。用眼,指观察;用脑,指观察时开动脑筋;用手,指勤练笔;用心,指学会思考并不断升华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读无字书要和读有字书密切结合,必须将所读一切皆纳入我心,以滋养自我心灵历程的远涉与壮阔。

二是自主学习的理念,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学生是学堂主人”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感知、领悟、实践的时间、机会。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课前预习时间,让学生的学习任务前移,课前去自主朗读、感知、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功能,组内、组际间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总结。这里只列举我平时让学生自主写作的一种做法。“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是新课标中的作文教学理念。当下,如何让学生讲出来、写出来,如何让学生“自主”、“自由”、“有创意”地写作和表达。笔者认为可采用“自主、合作、对话”式的作文教学方式。可在所带班级任7人组成一个小组,每周每人在共同的随笔簿中写上自己的感性文章,轮流写作,每人保管一天,最好自创,也可摘抄并点评美文,或叙事评史,或写景抒怀,总之是个体生命对这个世界的洞察和感悟,教师及时跟踪指导点评,这本记载7个生命成长历程的习作簿,就会是7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用真诚和激情共同打造的一束生命的七色花,每一瓣都能帮助他们实现一个愿望,当他们携手走过初中阶段,回望来时的路时,心中定会涌起别样的感慨,因为他们定会感到自己走过的是一条怎样的作文成功之路,会感到自我生命的青春律动,并渴望生命高翔。

三是机会公平的理念,要给不同学习速度、思维优势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生际间的交流更充分,展示更公平与合理,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体会、心得,甚至连总结、布置作业、语文实践活动计划等也都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公平、公正了。教师的任务是跟踪检查、指导、评价与反馈。endprint

四是教学民主的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师生教学相长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的先天差异,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允许其犯错并能耐心地等待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从学生的认知点出发,客观公正的对学生施行科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激励性、警策性等。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常发展师生教学相长关系。具体的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见解,见证自我成长的平台,比如轮流讲演、写循环日记、周记,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语言创新竞赛、辩论会等。教学民主的最重要表现就是教师要蹲下身来,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发现、一起欣赏、一起领悟。只有学生真正的成长,教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这是我多年以来的最真切的教学感悟,我的那些课题选题、论文创作都源于此。

二.大课堂意识

所谓课堂意识即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概念,决不能止于课堂之上,要树立大课堂意识。所谓大课堂意识即指大语文观念下的课堂意识,学生学习语文要有课外功夫,尤其在语文学习上,学生在课前课后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教师该在那些无形的课堂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修的一课。比如结合每一册书,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学生该做哪些预习练习,怎么做;该读什么文章,怎么读;该查阅哪些资料,怎么落实。有时下课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开始。

三.教育者的智慧

尤其语文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材,挖掘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适用教材,参照学情,引领学生自主乐学,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才是“学进去,讲出来”的精髓所在。学生能学进去,学到哪里去,怎么学;学生能讲出来,讲出什么来,怎么讲。只有教师站在一定高度,读透教材,掌握学情,拥有较高的课程智慧,开发出适合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课程资源,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课堂的高效。否则,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学生的学习状态低迷,就陷入耗时低效的怪圈。以人教版语文课本七下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是几篇有关生命成长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成长中的少年以有益的人生启迪。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给学生健康向上的成长观,正确认识烦恼与成长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正确认识烦恼,学会清理烦恼、清除烦恼,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如何渗透呢,教师可以找一些相关的材料扩充课程内容。如鲁迅的生命成长历程及其所达到的生命高度,安徒生的童年及其成长的艰辛历程,王安石“炼”字改诗及其进行的系列改革等与教材切近的材料,还可以再推荐一些单元课文以外的书籍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等励志书籍和《跨越苦难》、《破碎的美丽》等醒智文章。如果学生带着这样的课程材料的感悟走进课堂,他们的交流与展示一定会大放异彩,他们肯定能讲出各自的成长体验与生命感悟。拥有这种课程意识并能为学生的发展亲力所为的语文教师才可以称得上是智慧教师,何愁课堂不高效呢。

综上所述,如果一位语文教师能认真领会并努力践行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清醒的课堂意识和足够的课程智慧,那么他一定能遵循教育的规律、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那就能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体味文章的美妙、领悟文学的魅力、参透文化的真谛。让他的学生在人类文化的星空里闲适地漫步、自由地翱翔。当然,语文教育的真谛还远不止这些。在语文教育的征程中,吾将继续求索。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运河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动权高效语文教学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我对初中语文课堂高效率的认识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主动升级、客观分级、有效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