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英
【摘 要】如何在“新课程”下做好美术课教学我认为应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情感的培养、体验生活 进行绘画创作、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实教材。
【关键词】学习兴趣;审美情感;绘画创作;校本课程
美术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修养。美术,它是艺术,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家可以通过它表达情感,也可以使人从中得到精神享受,陶冶情操。自从“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的新局面形成,美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就如何在“新课程”下做好美术课教学,我谈如下看法:
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生对美术欣赏学习的兴趣不大,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因而,诱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欣赏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成长的起点。通过美术教学,引起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广泛爱好,求得在学习兴趣的追求中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和才能是有益的。
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观摩和学习了剪纸的剪、刻手法后,激励他们尝试创作,然后让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并进行自我赏析。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剪纸作品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自信心增强了,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中的美术活动总是同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美术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美术实践活动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美术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善于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美术实践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美化生活的体验中“做中学”。
二、对学生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探索美术教育的新途径中,在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以及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教学中,重点是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兴趣。面对“美育”被重视列入教育方针的新局面,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之关键。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成功,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为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认真地处理教材。
比如文森特·梵高作为后期印象派的著名画家,《十五朵向日葵》无疑是他一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这幅作品中作者用他独特的构思和绘画技巧,诠释了他对自然、生命、人生的情感体验。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梵·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或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画想象中的美丽幻想。“向日葵”作品的绝妙之处在于凡高为我们描画出了向日葵这样一种颇有象征意味的植物的饱满与生机。画家通过描绘向日葵,向我们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一幅名画能够打动人心,就在于画中融入了画家的感情。情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他很复杂同时也难以捉摸,但我们却能从画中隐约感觉出一些,凡高这幅《十五朵向日葵》意图在于释放内心的压抑和不得志,那大片明黄向着太阳生长,象征了对自由的渴望。
三、体验生活 进行绘画创作
对素材的搜集学生往往感到头痛,尽管觉得生活的场景无限广阔,但选取哪个片段,是需要教师深入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走进生活去用点、线和色彩甚至相机去记录眼前的一切,然后集中起来教师与学生一起从艺术规律的角度把握,探讨、发现美的所在。生活中许多朴实、真诚的形象是由细小的瞬间组成的。因此。素材的提取离不开对生活的感受。当解决了生活“源”的问题,我们就要从中找到“源”的价值,生活的场景并不都是入画的,不能照搬临摹,需要去发现那潜伏的美感。
美术创作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是很好途径,特别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通过美术的形式去表现生活的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美术创作教学虽然呈现出可喜的结果。
四、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实教材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控制乡土文化,自制鄉土教材,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程》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实教材。如利用本地传统的剪纸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民间剪纸作品展,请民间剪纸艺术家来学校为学生作讲座等。
总之,初中生的审美观念逐步得到形成,有了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等是一门艺术,它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