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华 吕文兰 崔国红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肠炎的护理措施。方法:2012年2月~2013年5月我科共收治12例急性坏死性肠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护理水平。结果:除2例患儿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10例患儿均治愈。结论:通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观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73-01
急性坏死性肠炎系小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以腹痛、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多见,各年龄小儿均可患病,以3~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现将我科对小儿急性性坏死性肠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2~3岁小儿2例,4~9岁小儿10例,其中发生肠穿孔1例,肠套叠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禁食、胃肠减压,减轻消化道负担并促进其功能恢复;补充液体1、维持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如出现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大量肠出血等,应考虑手术治疗。病程在48小时内可用空气灌肠复位法,空气或钡餐灌肠失败或发生肠穿孔、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或有肠坏死者需手术治疗
2 症状体征
2.1 一般无前驱症状,起病急骤。常以腹痛为首发,为持续性钝痛伴阵发性加剧。呕吐发生在腹痛同时或稍后,以后出现腹泻和便血,起初为黄色稀便,后为暗红色糊状便,重者呈赤豆汤样血水便,具特殊腐败腥臭,但不伴有里急后重感。可有发热,病情严重者体温可达40℃,出现腹胀、肠鸣音消失等腹部体征。重症病例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中毒性休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则以腹胀、呕吐、血便为主要表现,其中最常见的是腹胀。病情大多发展迅速,感染中毒症状严重。
实验室检查常可发现周围血中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增多,重者血小板减少明显,大便隐血阳性。X线腹部平片检查早期可发现小肠充气,肠管扩张,肠蠕动减弱。其后肠管僵直,肠壁增厚,肠间隙增宽,可见液平面。
2.2 临床分型
2.2.1腹泻便血型: 以黏膜渗出性病变为主,腹软无压痛。应行内科保守治疗。
2.2.2 肠梗阻型: 肠管肌层受严重侵害而肿胀,肠管僵直、丧失蠕动,临床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症状。
2.2.3 腹膜炎型: 浆膜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渗出,腹腔内有大量炎性渗液,或因坏死而为血性液。临床表现腹膜炎症状。
2.2.4 中毒休克型: 此型患儿全身中毒症状较严重,早期即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无力、四肢冷厥、脉搏微弱、血压低,甚至测不到。舌质红,稍带暗紫,舌苔黄腻。有时伴有少量血便、脱水及电解质失衡。腹稍胀并有肌紧张,多疑为绞窄性肠梗阻。当小儿突发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并伴有高热及中毒症状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3 护理
3.1 常见护理诊断
3.1.1 疼痛:与肠壁组织坏死有关。
3.1.2 腹泻: 与肠道炎症有关
3.1.3 体液不足: 与液体丢失过多及补充不足有关。
3.1.4 体温过高: 与毒素侵入有关。
3.1.5 潜在并发证: 中毒性休克、腹膜炎。
3.2 护理措施
3.2.1 缓解腹胀、腹痛,控制腹泻
(1)立即禁食,一般7~14天,至腹胀消失、大便隐血转阴、临床症状好转后试喂食,从流质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新生儿患者恢复喂养从水开始,再用稀释奶,逐渐增加奶量和浓度。禁食较久者在控制败血症的基础上,给予静脉高营养液。在调整饮食期间继续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异常立即与医生取得连系。
(2)腹胀明显者立即行胃肠减压,并做好胃肠减压护理。观察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色、质、量,胃肠减压期间做好口腔护理。
(3)腹痛时遵医嘱给予适当的对症处理及抗生素控制感染。
(4)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给予抚慰等支持性活动。
3.2.2 补充液体,维持营养禁食期间由静脉补液,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合理安排药物速度,以保证液体、营养的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2.3 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性质、颜色及量,了解大便变化过程。及时、正确留取大便标本送检。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涂油膏,减少大便对皮肤刺激,保持臀部皮肤的完整性
(2)观察呕吐情况患儿予以右侧卧位或将其头转向一侧,如患儿呕吐,应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记录呕吐的时间,呕吐物的色、质及量。
(3)观察生命体征当病人表现为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末梢循环衰竭等中毒性休克时,立即通知医生组织抢救。应迅速补充有效循环量,改善微循环,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补充热量及营养。
(4)观察腹痛、腹胀等情况当发现有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应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如考虑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前宣教工作。
3.2.4 监测体温: 体温过高应给予患儿静脉补液,并根据监测的体温结果给予相当的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3.2.5 健康教育: 帮助家长掌握有关饮食的控制、皮肤和口腔卫生等的护理知识,并使患儿及家长了解病情,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4 预防
4.1 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2 做好随访:防止病情恶化。
4.3 增强体質,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4.4 预防感染。
5 体会
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病情变化快,在治疗中护理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要细心观察,如发现腹泻便血,腹软无压痛;临床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症状;临床表现腹膜炎症状;早期即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无力、四肢冷厥、脉搏微弱、血压低,甚至测不到。舌质红,稍带暗紫,舌苔黄腻。有时伴有少量血便、脱水及电解质失衡。腹稍胀并有肌紧张,多疑为绞窄性肠梗阻。当小儿突发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并伴有高热及中毒症状等病情变化时应及时汇报医生,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挽救患儿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的治疗及护理分析[期刊论文]—健康大视野;2013(7)。
[2]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
[3] 王梅,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重庆医学;2006, 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