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萍
【摘 要】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从教学角度看,学生是作品理解的“上帝”,学生的“期待视野”是客观的存在。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期待视野”,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期待;视野;小学语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同为读者的教师和学生面对同一篇文本时,他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期待视野”。“前教学”阶段,师生的“期待视野”存在着误差和分歧是必然的,师生和作品之间存在着理解差距也是必然的。教师在“前教学”阶段进行教学预设时,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期待视野”。
一、贴近学生“期待视野”,促成教学的理解
王荣生教授认为,当下的阅读教学,是一种特定方式的阅读,教学往往蕴涵着教师个人的意识形态。教师在预见学生的“期待视野”时,往往“想当然”,教师完全从自我角度展开,造成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缺席”。教师以自己的“期待视野”蒙蔽了学生的“期待视野”,教学是一种“视野入侵”。
笔者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在充分预测学生学习此文的难点、兴趣点的基础上,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呈现过程。首先出示一组词语:“更夫、仆人、管家、监工”。让学生读读并思考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注意到这四个词语代表的是文中的四个人物。接着,让学生谈谈对四个人物身份的认识,目的是让学生知晓“更夫、仆人、管家、监工”都是“小人物”,和扬科一样,和扬科的母亲一样,他们的身份在当时的社会中都很“低贱”。第三步,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穷人》,建立这样一个认识:穷人理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病相怜。可是文中的这四个“小人物”是怎样对待同样是“小人物”的扬科呢?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寻找这四个“小人物”的表现。“仆人”仅仅因为扬科碰了一下他的小提琴,却把扬科抓起来,送到管家那儿;“管家”只是说了一句:“打他一顿算了!”;“监工”呢?曾经用皮带狠狠地抽了扬科一顿,让扬科一辈子都忘不了,只因扬科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忘记了堆草料。最后把扬科毒打致死的竟然是村上的“更夫”。
教学在环环紧扣中螺旋上升,渐入佳境。这样的教学环环贴近学生的“期待视野”,是充分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和心理的基础的,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现性”,使学生在“跳一跳”的同时,能摘到“桃子”。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被激发出来
二、拓宽学生“期待视野”,促使教学的吸引
贴近学生的“期待视野”,实现教学中师生的平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尊严感和言说欲。同时,教学也有必要让学生获得“视界”的拓宽,获得认识的提升,获得一种生命的拔节和精神的历练,获得一种在原有“期待视野”上的超越,使教学对他们产生一种无形的引力。
例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教学是基于学生对“美丽”内涵的不同感受、认识为板块展开的。教师在教学前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你认为课文中的“美丽”指的是什么?意在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结果,全班有3人认为文中的“美丽”指的是居里夫人外貌之美。有2人认为“美丽”是镭的发现之后,对人类项献之美。有5人认为这种“美丽”是精神之美。根据这个问题的教学前测,教师可以确知学生的“期待视野”水平参次不齐。经过比较分析,教学的重要任务就聚焦到“让学生对‘美丽丰富内涵的充分理解上”。
教学的第一板块,定位于学生对“美丽”的浅层次认识。认同学生所获得的感知,跨越百年的“美丽”指居里夫人外貌之美,居里夫人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之美,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自然之美,人生成功之美。
教学的第二板块主要是研究“不美丽”的板块。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文中一次次出现的描写居里夫人进生科学实验所付出的艰辛代价的句子,体会美丽之后的苦难和牺牲。作品的矛盾突现了,教学产生了张力,张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期待视野”也在学习中被“催生”,被拓宽。看似“美丽”的背后,却是如此之“不美丽”,是什么原因促使居里夫人能够拥有如此面对苦难艰辛的惊人毅力?
教学完第二个板块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设问:“同学们,居里夫人她付出了这么艰辛的代价,作出了这么巨大的牺牲,她仅仅是为了获得诸如诺贝尔奖之类的荣誉吗?仔细读读课文,你又有什么发现呢?”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到“……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在学生初步感知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情怀的基础上,教师拓展补充相关课外资料来“反哺”文本,从而让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追求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视界”获得提升,逐渐地读透了“美丽”的真正内涵。居里夫人超越苦难的力量源泉不是为了获得个人事业的成功,不是为了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爱”。一种对于科学事业的执著的爱,主宰了她的灵魂。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反馈、呈现出来的“期待视野”,及时调整、生成新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教学在贴近学生“期待视野”的基础上,促使教师、学生、作品走向相互的理解;确保学生在课堂对话中不斷发现作品新的意义,创生课堂的内涵和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