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14-06-30 17:20杨瑞蕾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梯度作业过程

杨瑞蕾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几近一致的“作业观”,这种作业观大致有以下特征:

其一,作业是教师布置的有着明确答案的一道道练习题,它通常是书面的作业,当然有时也有非书面的,如背诵课文、记住定义等;

其二,作为作业的练习题是对教材或课文梳理、归纳的结果,总是力求能够体现教材内容的要点、重点和难点;

其三,努力追求平时作业题型与日后考试题型的一致性,“模拟试卷”式的作业就成为人们理想的作业形式。

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并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也在不断地形成和增强课程意识,不断地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实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至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从目前中考形势上来看,复习巩固运用、加强记忆、领悟考试方法与技巧,这是必要的。当然,更有意义与价值的,是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实际运用知识,增加联系、接触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更广泛的交流和交往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生是正在形成的人,而学习又是做事,人是在做事中走向成熟与发展的。因为做事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本身就蕴藏着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人的情感、态度、各种体验、意志、内省和价值观的形成,当然这是智力技能之外的要求,人作为一个综合的学习与认识体,我们既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培养技能等显性知识的培养,我们更要注重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的隐性知识的培养。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自由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作业,让作业更科学、更全面、客观地检测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第一:作业必须目的明确,符合当时所学习知识的背景知识。需要有明确的知识与适应学生发展的能力要求。我们知道作业与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学习了知识之后进行相关的思考与训练,这是必要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运用、学生认知能力。我们在要求教师备课时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必须涉及到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并且这部分知识是符合学生学习的相关的知识作为背景知识的。涉及到这部分知识之后,还得运用知识形成相关的能力要求。当然还得适当的拓宽、联系现实生活。

第二:设计的作业和练习需要有层次、梯度,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我们当前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认知差异和个性差异,设计作业和练习要注意三个梯度。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带有模仿性的题目,这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能做的,也是知识的内化过程;第二梯度:实际一些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题目,面向大多数,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是知识的同化过程;第三梯度:设计一些思考性、创新性强的题目,主要供学有余力的优等生练习,这是知识的强化、优化过程。作业因学生的认知差异而设计。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如:在讲述美国崛起专题的时候有这么一道题。

材料一:美国崛起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拓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了19世纪末工业总产值却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从1840年至2009年,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说明了中美两个国家在地球上谁也离不开谁。今天,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两国间的高级别交往频繁……

依据材料一,说说美利坚合众国在18、19世纪通过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分别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障碍?

“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的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美国分别是如何主导国际格局的建立的?

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国家,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如上题,我让全部学生必须做第一问,因为这问主要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设计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基本技能,应该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特别是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设计这样的题他们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让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这样让他们既掌握了知识和思考、分析、概括的技能,又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第二问是需要思维的进一步提升的,对一些中等以上的优秀生还是完全能够做答出来。至于最后一问,面向非常优秀的优等生的,特别是第一问,让他们看一看就行了,主要让他们思考最后这一问,优等学生对最后的一问思考还是适合的,大多数经过思考还是可以做出来的。试想如果让全部学生都作全部的问题这样很容易挫伤一些学生的信心,当让更重要的远远超出它们的认知能力。如果让优等生来花费大量时间去做前面几个问题,那么就几乎浪费了他们的时间,使他们丧失了进一步提高能力,发展自我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来选择习题,当然所谓的不同学生的划分,并不是简单根据一次或两次成绩的划分,主要还是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认知与思维的观察。

第三:作业的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培养合作的习惯,使学生逐渐养成合作、研究、探讨的精神。传统教学观认为,布置作业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分数,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我认为当今教育教学应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探讨的过程。更加注重的是过程中的情感的丰富、价值观的形成。不要让学生只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作业,也不要只为了应付考试而设置作业,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布置一些作业时就采用了合作与研究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发展个人的爱好和需要,满足和发展个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他说,实际作业应当是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分析、研究、比较——这些积极的脑力劳动形式应当贯穿在家庭作业里,这样的家庭作业能把读书跟观察、劳动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梯度作业过程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快来写作业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
作业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地温梯度判定地热异常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