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历黎
记得学前时,父亲用废弃的烟盒纸制作生字卡片让我识字,那情景,在我的记忆里占着一习幽静的空地。从那时起,我对这些方块文字有了极大的兴趣。还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和父母说得最多的就是:“字是打门锤、字如其人”等话语。当时只知道一定要把字写好,可具体怎样写,我还是无从得知。如今,自己也为人师,同样教育着刚踏入小学的孩子。我偏爱那些书写好的本子,也喜欢把字和孩子的仪表、行为结合起来教育孩子。通过几年的观察总结,我发现书写好的孩子他们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等也都相对优秀,浮躁的孩子当然表现在各方面都要后进一些(当然不是绝对),而书写就恰恰能够很明显的折射出一个孩子的近期的习惯和表现。
一、姿势要规范,是静心的准备
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保持在一尺左右。我的孩子同样也只做了这些事情,可我要求孩子们在写字之前先做以上准备,等我同意开始之后再动笔。我把这个准备的过程故意延长,就给了孩子一个心理暗示,意在马上就要写字了,要写得像我的坐姿这样美。规范姿势的过程,同时也是静心的过程。
二、行笔有轻重,宛如做事要有度
我班有好几个小男孩,行笔的时候老是像在坐飞机,很快很快,一眨眼工夫一个字就画好了,结果可想而知。而这些孩子中,几乎都是性格浮躁,做事大大咧咧的。我选出了几个行笔规范的本子,并把本子的小主人叫到了讲台上。然后展示了他们的本子,告诉孩子们老师能从字当中看出他们的秘密:想几下把作业写完去玩,这字我会写就很得意,老师都看得出来。写字就要像平时做事那样,认真仔细,一丝不苟。这样反复几次,我发现我收获的不光是孩子的书写,他们的行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不带本子的现象没了,拿掉书的孩子少了……
三、结构要避让,犹如做人要谦逊
将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成字,对一个字的笔画来说,要注意疏密得宜,配合匀称,仰覆向背,适当变化,穿插联络,布置整齐,逊让避扰,彼此相按,形断意连,呼应顾盼,各个笔画之间的搭配才能相辅相成。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宽、窄等等就如同阴阳学说,必须要阴阳调和,互相依存,做到即对立又统一,才能使字写的惟妙惟肖。如很多左右结构的字:“玫瑰”两字,左边的王旁为了避让右边的部分,横变成了提,“棘、林”两字,同样为了避让右边捺变成了点。又如:上下结构的字不能上下离太远,左右结构不能左右离太远,他们是一家人要和睦。教学时贯穿这些人文的情感于汉字之中,孩子就不会把字当成冰冷的方块,而是有情感的精灵。
四、字形有情谊,让孩子学会感恩
中国的汉字,源于生活。往往字形中都能让我们体会到不同的情感,正所谓字是一幅画,而这副画中的内容,则是我们熏陶孩子情感的契机。如“火”字,一看就使人感到热烈与激情,“轻”字给人飘忽的感觉,“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另人欢快,“哭”使人想流泪,这些情意浓浓的小精灵呀,谁还会说他们是僵硬的符号呢?那天的语文课上,我便种下了一份令人感动的情感。教学“乳”字时,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甲骨文的乳字,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乳”字,为什么这样写呢?咱们把这个字分开来看看吧。先我写了这个部件,让学生说这是什么?通过前面书法课的学习,学生知道这是“人”字,我又问:“为什么这个人跟咱们以前见过的甲骨文的人 字不一样呢?咱们做做这个动作,看看她在干什么?”于是,学生很有兴趣的把这个跪着的人字做了出来。接着,我又问学生:“这个人跪着的时候还伸出了双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写。学生此时更疑惑了,为什么跪着还要张开双手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写最后一个部件,学生们写完一下就认出来最后这个部件读“子”,这时有的学生明白了,这是母亲在给孩子喂奶。刹那间,一个个精彩的表情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有张大嘴的、有用手捂着嘴的,也有眼神呆呆的……我读懂了孩子们的心,这是感动!空气似乎在一刻中凝固,我感动着孩子们的感动。
五、章法要和谐,如同个人与集体
要注意章法,就能把许多字写成篇章。篇章的分布,如字距、行距、字的大小、高低等。要在书写前就设计好,做到心中有数,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大小适宜,疏密得当,即富于变化而又浑然一体。中国有句古话“一人是条龙,十人是条虫。”单独看,可能你的字还不错,但组合在一起,就见不了人,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以上的要求。从中延伸而出的精神呢?我觉得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一个字代表一个人,而一篇字则是一个集体。
在这样的指导下,孩子们把写字和做人、做事、生活等联系在一起,既培养了他们写字的兴趣,又使他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受到美的熏陶。那些做人的、做事的、团结的、谦逊的精神如涓涓溪流,缓缓汇入他们心中;如春风化雨,悄然润进他们幼小的心田,无声的陶冶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喜欢写字,爱好写字;让他们的行为在书写的润染下更加规范,让他们的心灵在书写的滋养下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