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婷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文章内容与写作形式的高度统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粮草”和“米”又是什么呢?写作素材是也。因此,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帮助儿童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观察社会,用不同的方法发现、搜集和整理素材,既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面向未来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小学生中对作文不感兴趣或害怕作文的还是为数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感觉没东西好写。因此不少学生为了应付只能胡编乱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作文中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命题,学生苦于“无米下锅”,这种做法使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以致作文兴趣逐渐淡漠。为此,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我坚持“感受生活练笔”与“读写结合练笔”两手抓,两手都过硬,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我在平时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
一、随文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文质优美,语言规范生动,思想内涵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练习作文的优秀范文,作者表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学生应该领悟运用的写作技巧。在课文教学中,以课例信息资源为写作内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用个上十分钟左右让学生在日记本上写一写,可谓一箭双雕。它题材单一,内容精短,选材角度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思维空间大,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效果好。如“观察插图,描绘一番”、“精彩篇章,仿写片段”、“移花接木,摘录重组”、“读文有感,写作写作”、“抓住‘空白,补充补充”、“欣赏古诗,改写改写”、“续编故事,大胆想象”等等。这些丰富多采的随文练笔形式,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二、随事练笔
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学生身边的事更是层出不穷,这是习作素材的大仓库,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我经常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二分钟左右的“头脑风景”,交流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及其原因,并命上一个题目,命题优秀就评为“金点子习作题目”,记入相关记载本中,在期末依此评比表彰“金点子大王”。 在让学生写一篇《我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的作文之前,我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了“钉扣子”、“缝补丁”、“织毛线”等比赛,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常识和写作素材,待到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而不会成“无米之炊”。如《第一次放风筝》、《种树》这类作文,假如不让学生亲自实践,他们理不出头绪,也谈不上感受。另外如《玩捉迷藏游戏》、《课间十分钟场景描写》也是如此。一些后进生既调皮又基本功差,写作单元作文常常错误百出,而真诚地要他们写自己调皮的事儿,一般都写得生动有趣,文通字顺。引导学生写身边最熟悉的小事儿,随时发生,随时写在小练笔本上,学生也就成了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三、随时练笔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事事都在作文,时时都有作文,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成一线,视野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的荒地建成了幢幢洋房,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还有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游戏,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的素材。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决定了写作材料的丰富性,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就得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本学期教育课上,我要求学生课间注意留心新学期学校里、班级里、同学中的新气象,新变化。第一堂作文课时,我布置学生写写感受,结果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了:教室变亮了,操场变大了,饭菜更香了,校园更美了,同学关系更融洽了……学生由于平时的细心观察,写出了新的学期校园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避免了文章的言之无物,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记录美的能力。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不是很好的教学契机吗?老师为两地的孩子们搭起桥梁,就会让友谊之花绽开,让习作的“需要”之泉长流,使习作教学与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因此,我们语文教师眼抓住一切机会要当好筑桥人。逐步使学生通过两三年习作的训练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欲罢不能的自主习作甚至主动记日记的境界,那么,习作就真正成为了学生每天必需的“自助餐”与“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