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烨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模式研究*
魏 烨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探讨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因素,采用问卷调研法对35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将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与线性结构方程式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构面的影响力度。实证结果: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0.37;情感性信念和工具性信念对态度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态度的0.22;主体群和次体群对主观规范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0.35;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0.68。研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策略。
休闲体育;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
为促进大学生参与运动,建立规律性运动习惯,提升生活质量。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多项政策性文件,如:2003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6年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12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分析现有的成果,发现从“计划行为理论”的途径以“结构方程式”的途径解析大学生参与休闲运动行为意向模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提出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模式研究,目的是解析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构建出行为意向、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知觉控制的因素结构方程式,以量化的方式洞悉运动参与者背后选择的原因,并探讨因素的影响力度和层次结构,检定其因果关系等等。期望研究结果,达到细化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为提高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频率提供依据,成果也能让学校作为休闲体育规划与改进参考,也期望能吸引更多学者共同关心和研究大学生群体的锻炼问题,并提出好的策略。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调研问卷》以Ajzen (1985)所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基础,主要参考魏烨[1](2013)、胥郁(2010)[2]的研究成果,再依据研究的目的修改而成。
问卷的框架如图1:影响态度的因素为情感性信念、工具性信念;影响主观规范的因素为主群体、次群体;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的因素为便利条件、自我能力;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直接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
态度(F2)的观察变量有3个:参与休闲体育对我来说是愉快的事(V20)、参与休闲体育对我来说是有益的事(V21)、参与休闲体育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事(V22)。
情感性信念(F5)的观察变量有4个:纾解压力(V1)、变换生活方式(V2)、提高生活质量(V3)、促进健康(V4)。
工具性信念(F6)的观察变量有3个:有成就感(V5)、有吸引力(V6)、愉快的体验(V7)。
主观规范(F3)的观察变量有4个:对于我有影响的团体或组织,影响我从事休闲体育(V23)、会顺从对我有影响团体或组织的意见,影响我从事休闲体育(V24)、对于我有影响的个人,影响我从事休闲体育(V25)、会顺从对我有影响的个人意见,去从事休闲体育(V26)、
主体群(F7)的观察变量有3个:同学或朋友(V9)、师长(V9)、家人(V10)。
次体群(F8)的观察变量有3个:学校运动风气(V11)、大众媒体(V12)、学校社团(V13)。
知觉行为控制(F3)的观察变量有3个:我能从事休闲体育(V27)、我从事休闲体育不会有太大的阻碍因素(V28)、我能掌握时机参与休闲体育(V29)。
便利条件(F9)的观察变量有4个:时间的充足性(V14)、运动设施的完备性(V15)、
运动同伴(V16)、天气状况(V17)。
自我能力(F10)的观察变量有2个:身体状况(V18)、运动技能(V19)。
行为意向(F1)的观察变量有3个:我会向朋友宣传、鼓励其参与(V30)、短期内,我有参与休闲体育的意愿(V31)、短期内,我有参与休闲体育的可能性(V32)。
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方式,计分方式以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无明确意见、同意、非常同意,分别给予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其程度性越大。
采取便利取样法进行预试问卷调研,于2013年5月就本研究问卷对河南科技大学137位大学生进行预测,回收有效问卷137份。预试问卷的信度、效度: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检验量表的内在一致信度,各构面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在0.70~0.88以上,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观察变项的KMO值介于0.70~0.75,且所有题目的因素负荷量皆高于0.56,达到调研要求。
于2013年6月,以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的学生为抽样母群体,采用立意取样和随机调研法,以现场收发问卷方式,共发出520份,回收486份,扣除无效问卷51份,有效问卷435份(男性248,女性187,年龄19~22),有效问卷率89.50%。问卷数据运用SPSS20.0和AMOS20.0统计及分析经探索式因素分析、正态性检验、观察变量的建构信和效度分析、模型拟合指数评鉴,符合统计学标准。
行为意向=0.42态度+0.39主观规范+0.19知觉行为控制 R2=0.37 (0.062) (0.070) (0.053) (7.247***) (6.725***) (3.793***)
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对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整体效果评估,模式中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都有直接正向的影响,且达显著水平。
三个潜在变项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0.37。比较其直接影响力,以行为态度 (0.42)最强、主观规范 (0.39)次之、知觉行为控制(0.19)最小,此一研究结果与Carvajal (1997)、Marcoux & Shope (1997)、Mummery (1994)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可以有效预测行为意向,而主观规范更能预测行为,Lomax(2002)的大学生参与游泳行为意向模式研究成果中,认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最强、主观规范次之、知觉行为控制最小[3]。
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力大于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结论,依访谈分析可知,发现个体对休闲体育的认知和情感及个人对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所得到的正、负面感受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力远超过个人对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所知觉到的困难、容易的程度,也稍高于社会给予的压力,所以,本研究中对休闲体育态度的感知在决定是否从事活动时,发挥很大的作用,故将来针对休闲体育行为推广的教育重点,应着重于态度的影响力上。
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参与休闲体育的态度影响其从事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意向程度的最高因素,这表示若能使大学生对休闲体育抱有正面的态度,就能够增加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因此,管理部门在推广学生从事休闲体育时,应当让学生觉得从事运动是有益、愉快且有意义的事,以增强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观规范,也能有效的影响其从事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意向程度的次最高因素。这表示大学生心中认知的主观规范对从事休闲体育行为越正向,则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就越强。因此,推广学生从事休闲体育时,可以运用重要参考群体的影响力,以增强大学生的行为意向,也可通过学校教育将从事体育的观念带回家中,影响家人、邻居或朋友等,可以激励更多的民众从事休闲体育。
大学生对休闲体育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其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也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这表示大学生对知觉行为控制的能力越强,则从事休闲体育行为意向越强。因此,社会及学校应该致力于建立便利且普及的体育场地,加强各方面的倡导,使大学生拥有更多从事体育的能力或机会,并降低大学生从事体育的各种阻碍,以提高从事休闲体育的行为控制能力。
如Ajzen所言,个人对所执行的行为评估有良好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时,个人就将有强烈的行为意向。从计划行为理论观点,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要增强大学生参与的行为意向或参与频率,必须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改变和增加着手,因此学校辅导中心及社会相关辅导单位在辅导学生体育方面,可借由计划行为理论模式中观察变项来预测其参与的行为意向,得知行为意向结果后,可以借休闲体育教育及休闲体育能力的培养去增加其参与的意向,达到参与休闲体育的目的。
态度=0.23情感性信念+0.30工具性信念R2=0.22 (0.079) (0.069) (3.249***) (4.099***)
情感性信念和工具性信念对态度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态度的0.22,比较其直接影响力,以工具性信念 (0.30)最强、情感性信念(0.23)次之,
休闲体育行为所带来的个人利益是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在态度及其构面维度方面的最好解释。因此,让大学生了解从事休闲体育对个人所能带来的好处或利益,是使更多的大学生对参与休闲体育抱持正面肯定态度的有效方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者来说,应培养学生体育的信息知识,并强调从事休闲体育的重要性与优点,让更多的学生能熟知从事休闲体育的好处,使更多大学生支持从事休闲体育,并实际参与休闲体育。
各观察变量对潜在变项的估计参数都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各观察变量对潜在变项都有显著影响。此结果表示,让大学生感受到参与休闲体育能促进健康、可以感受愉快的体验、纾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等等,将能增加大学生对参与休闲体育的工具性信念、情感性信念,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从事休闲体育的正向态度。
青少年常为了寻求归属感,常通过休闲体育参与来满足与寻求团体间的认同,并形成青少年的一种次文化,青少年可借共同的休闲体育、发展共同的兴趣来成就其归属感(Rahilly,2009),Blanding (1999)也提出,青少年阶段是个体逐渐走出家庭系统,发展社会关系的起点,因此休闲活动自然成为青少年与团体互动的最佳方式[4]。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很好地解释了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时所产生的成就感、有吸引力、愉快的体验、提高生活质量等因素的原理。
主观规范=0.37主体群+0.34次体群R2=0.35 (0.067) (0.058) (5.729***)(5.553***)
主体群和次体群对主观规范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0.35,比较其直接影响力,以主体群(0.37)最强、次体群(0.34)次之。
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休闲体育的大学生会听取且依从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意见,增强参与的动机和意愿,可见有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对个人在采取休闲体育行为方面施与一定的社会压力,大学生会听取且依从此意见,以作为其参与休闲体育的考虑,因此,主观规范越正面越能提升其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
在影响主观规范形成的重要因素中,主要参考群体和次要参考群体的意见对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形成有显著直接正向的影响,且主群体对于主观规范形成过程的影响力相对高于次群体。
大学生认为同学、朋友、师长、家人、学校运动风气、大众媒体、学校社团等等的影响性,皆会影响其参加休闲体育的意愿,可见大学生周围参考群体的状况,会成为影响他们决策的最重要压力来源。Coleman(1981)认为青少年在面对生理发展急速变化,且处于多变的社会及自己多样的情绪状态下,当不确定感与自我怀疑增大时,非常需要他人的支持,此时同侪、团体扮演着重要角色,Schlapman(1988)研究认为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有正向显著性的影响,即大部分参与自行车休闲活动会的民众会听取且依从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个人和群体意见,结伙共同参与加强参与的动机和意愿,也连结人际关系[5]。
为促进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频率,学校要致力于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创造良好的学校体育运动风气、强化学校社团在休闲体育方面的带动性,有目的性地通过媒体宣传休闲体育文化。
研究也证实了部分前学者的结论,如杨国枢[6](2012)指出青少年时期的行为特征有从众性和时髦性,容易受到同侪、团体和国内外青少年时尚共同影响,选择参与的休闲活动是否为时下所流行的项目及活动是否为他们想学习的项目,也成为他们决定是否参与的影响因素。张中豹[7](2012)认为大学生群居生活中的同伴关系是其基本需求,因此,为了让别人能够接受自己,或把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经常会顺从团体的行为。
知觉行为控制=0.50便利条件+0.47自我能力R2=0.68 (0.059) (0.051) (9.009***) (7.888***)
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0.68,比较其直接影响力,以便利条件(0.50)最强、自我能力(0.47)次之。
知觉行为控制可推论为参与休闲体育的基本门坎,其本质是对参与休闲体育能力的具体认定,也就是对于本身能否参与休闲体育的自信表现程度,即自信表现程度越高,参与休闲体育的可能性就越大。
自我能力与便利条件对于知觉行为控制形成过程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符合“控制场”、“自我能力”与“控制能力”影响行为能力的意涵,对于知觉行为控制形成过程的影响力,便利条件的影响力稍高于自我能力的影响力,
让大学生对参与休闲体育的良性功能充分了解,增强大学生认知休闲体育的相关知识与所具备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知觉控制能力来影响行为意向,并产生休闲体育的实际行为。此过程应该通过更多的体育教育与倡导工作来达成,所以政策制定者从休闲体育的便利条件着手,同时强调工具性信念的价值观,取代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大学生从事体育的观念。在自我能力方面学校应该构建专责的休闲体育咨询辅导机构,培养学生规划自我休闲体育的能力、多元的休闲技能及协助解决学生在休闲体育情境中所衍生的问题,以提高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休闲体育的能力认知。对于便利条件方面的研究,我国许多学者也认为目前国内学校体育设施的不足及自我运动能力的弱势是青少年参与休闲活动重要阻碍因素,因此政府或学校应在学校及附近普设适合学生的休闲体育场所及良好设施,以增加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与机会。
3.1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都有直接显著的影响,比较其直接影响力,以行为态度 (0.42)最强、主观规范 (0.39)次之、知觉行为控制(0.19)最小。
3.2情感性信念和工具性信念对态度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态度的0.22%,比较其直接影响力,以工具性信念最强、情感性信念次之。推广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时,要强调从事休闲体育的重要性与优点。
3.3 主体群和次体群对主观规范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0.35%,比较其直接影响力,以主体群最强、次体群次之。推广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时,可以运用重要参考群体的影响力。
3.4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对知觉行为控制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0.68%,比较其直接影响力,以便利条件最强、自我能力次之,所以,要培养学生规划自我休闲体育的能力、多元的休闲技能及协助解决大学生在休闲体育情境中所衍生的问题,以增加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与机会。
[1] 魏烨,郭春燕,张中豹.老年人参与群体性休闲运动行为意向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3(12):2865-2867.
[2] 胥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长沙市民体育休闲行为意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8-47.
[3] LOMA,J.A. Linking 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to Behavior[M].USA.NewYork:Guilford Press,2006:15-129.
[4] HRUBES,DAIGLE J. Predicting hunting intentions and behavior: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Leisure Sciences,2001,23(3), 165-178.
[5] WEII,J.J. youth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ion model:aconceptual brias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J].Quest,1999,51:5-10.
[6] 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5-109.
[7] 张中豹.体育文化与素养[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2011:25-60.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Sports
WEI Ye
( PE depart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0, Henan, China )
[Objective] to discuss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sports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354 students are measured by questionnaire research methods,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linear structural equations are used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sports of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has direct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ehavior intention, can explain 0.37% of its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leisure sports behavior; emotional faith and tools faith has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attitude, can explain 0.22%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main group and second group has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subjective norm, can explain 0.35%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sports subjective norms; facilitate conditions and self-capacity has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Can explain 0.68%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sports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strategy of enhanc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sports behavior.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behavior intention
2013 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GH-371;2013 年度学校人文社科科研发展专项 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RWZX007。
魏烨(1978-),男,山东梁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