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迪??邓景阳??曾志明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CT及MRI辅助检查诊断,根据诊断结果采用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方式,治疗后采用康复疗法帮助患者恢复。 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治疗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STREAM、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C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尽早确诊对后期治疗有较大意义,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死;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4-190-0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LIANG Yudi DENG Jingyang ZENG Zhim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Shilong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3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who were accepted from June 2009 to June 2013 in our departments.After CT and MRI auxiliary diagnosis, gave patients surger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7%.After treatment the STREAM/AD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S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great sense on early diagnosis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and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Key words]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Diagnosis;Treatment
外伤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其诊断与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病是由外伤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1]。患者在早期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甚则发生意识障碍及生命危险。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用CT及MRI辅助检查诊断,根据诊断结果拟定治疗方案,为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2~73岁,平均(49.6±6.4)岁。患者中外伤性脑梗死出现之前伴有冠心病者1例,伴有风湿性心脏病者1例,有高血压病史者2例,有糖尿病病史者5例。诱发原因:钝器打击5例,高处坠落致伤17例,车祸致伤32例,摔伤6例。临床表现:对侧肢体的无力、笨拙、使用不灵活。特别是上臂,有时也累及面部、腿或整个半身,可单独或同时发生。患者多诉肢体“发沉”“发死”或“不能活动”。偏侧舌头或面部针扎样感觉,也可见于同侧肢体的麻木感。
1.2 诊断方法
头部外伤性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一旦病情出现变化,复查颅部CT及MRI。CT检查结果若提示:卵圆形或者圆形的低密度病灶,则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并对其进行MRI检查,本研究入选患者的颅部MRI结果显示:脑部出现扇形或者圆形的异常信号影像,T1加权图像是低信号,T2加权图像是高信号。由此确诊为外伤性脑梗死。
1.3 治疗方法
根据影像学结果及患者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出现多个脑叶梗死,甚至出现脑疝,并伴有意识深度障碍、脑水肿加重等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切口法进行治疗,当骨窗要高于患者颅中窝时,可以采用咬骨钳咬除部分蝶骨嵴,骨窗大小应大于80cm2。对于出现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明显致颅内高压的患者要及时清除颅内血肿以及脑挫裂伤病灶,术后给予患者止血、脱水、防感染等治疗。对于脑梗状况并不严重的早期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式,给予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具体用法用量如下:静脉滴注给药,每天1次,每次20mL,用药14d。
早期对患者行康复治疗。在使用药物进行传统方式治疗的基础上,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采用现代康复疗法治疗。(1)上下肢的功能锻炼:四肢保持处于良好的摆放位置,并视情况反复性对上下肢进行适度的锻炼,上肢主要进行适度伸展,下肢进行屈曲动作,要注意动作力度的适当。(2)体位转换:在床上循序渐进变换体位,从卧位缓慢变为坐位,并逐步转为站位姿势,以防止长期卧位身体出现僵直。(3)日常训练: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进行康复锻炼,让患者逐步尝试自行穿衣、进食、洗漱以及大小便等,逐渐锻炼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4)行走训练:锻炼患者自己独立行走的能力,先在平地慢慢行走,逐步过渡到爬楼梯等的练习,锻炼患者肢体的屈伸功能和关节的灵活度。
1.4 疗效判定
参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50%~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18%~49%,病残程度为1~3级;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7%或患者死亡。(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评分标准(CSS)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2)参照Barthel指数对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情况[3](ADL)进行评定。(3)采用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EAM)。主要测量患者的患侧,由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和基本活动三大部分组成。总分70分(上、下肢各20分,基本活动为3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病情
治疗后对患者随访5个月~3年,本组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痊愈患者43例,总有效率为96.7%。
2.2 外伤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评价指标变化
治疗后外伤性脑梗死的STREAM、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C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3 讨论
外伤性脑梗死的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较快,患者受到外部伤害后一般不会立刻表现出脑梗死症状,多在住院治疗后,缓慢形成,临床上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梗死已经可以实现早期诊断。临床上对于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多采用CT或MRI进行检查[4]。对于脑梗死病变,采用CT检查一般在24h以后才可以发现显著的脑梗死CT阳性表现,其主要根据患者脑组织内出现一些三角形、楔形或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像。但采用MRI则12h内即可确诊,其主要根据T1加权图像出现低信号,T2加权图像出现高信号判断,最早可以在外伤性脑梗死出现后2~4h内确诊[5-6]。脑梗死的尽早确诊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临床意义。
但对于脑梗死诊断不能过分依赖于影像学诊断结果,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早期的判断[7]。当患者出现下述症状时,临床医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1)患者本身因外伤导致的颅脑损伤较轻,但却出现较为明显的单瘫、偏瘫、神经功能障碍、失语等无法用轻度颅脑损伤解释的临床表现。(2)原有症状已经好转后,病情二次出现恶化。(3)患者治疗后,损毁的脑组织以及血肿清除以后,病情并未好转甚至恶化。
脑梗死的出现是一种多环节、多因素和多途径损伤的复杂病理生理学过程。除最初的血栓形成或栓塞外,还有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参与了脑损伤过程,从而加重神经功能损伤[8]。本研究采用丹参注射液保守治疗外伤性脑梗死,其具有多靶点和多向调节的药理学作用,在我国被广泛用于外伤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临床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改善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焦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明显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维蛋白原水平[9-10]。
本研究采取的康复介入治疗对于改善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作用明显。康复锻炼可以有效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11-13],通过提高植物神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以及调节能力,促使患者运动神经的反应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帮助患者恢复缺损的运动神经功能,并重建健康的运动方式,避免单纯用药缺乏活动导致患者出现四肢僵直现象[14-16]。
综上所述,外伤性脑梗死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确诊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后期治疗有较大帮助,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赵建国,高长玉,顼宝玉,等.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949.
[2] 胡永善,吴毅,朱玉连,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2):105.
[3] 谌剑飞,关少侠,马雅玲.急性脑梗死始发状态证候值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9(2):81.
[4] 何衍晴.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4):170-171.
[5] 宿跃田,张家玮,杜超.外伤性脑梗死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815-1816.
[6] 王勇.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2):63.
[7] 崔惠勤.正常人脑组织对称部位平扫CT值差值的测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3):232-234.
[8] 邓树荣,王贤明,仝树坡,等.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2,32(7):111-112.
[9] 郑建新,柴艳萍,孙顺成.全量抗凝联合扩容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27-29.
[10] 王勇,张晖,宋鹏,等.应用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犬脑梗死疗效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6):639-643.
[11] 陈士东.小脑梗死2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30-31.
[12] 高志豪.丹红注射液加抵当汤治疗外伤性脑梗死11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120.
[13] 刘家山.外伤性脑梗死49例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综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105-106.
[14] 蒙贵仕,韦洪宇,雷敬富.外伤性脑梗死42例诊治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24):190.
[15] 石磊,高祥云.老年外伤性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113-114.
[16] 龙永泉.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157-158.
(收稿日期: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