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优化数学课堂

2014-06-28 02:58赵友航
考试周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课堂优化策略

赵友航

摘 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课堂空间的支配者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从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给学生足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合理与鼓励性的评价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从而达到优化数学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数学课堂 优化策略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长久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加之“尊师重道”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的服从意识较强,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拘谨、不敢提问。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完全没有时间自主思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提问,长此以往,学生就不善提出新问题,也不会提出问题。新课程强调“问题”的重要性。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然要靠后天培养。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都不足,仅靠胆量和兴趣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不容易提出切中知识要害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阵地。课堂上教师除了应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重视课堂中包含的另一种重要的课程——潜在课程。老师应重视这种能促进学生智慧、道德和能力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和课堂环境意识,努力开发,积极打造优美、充实、快乐、和谐的化学课堂。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如果课堂的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容易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敢提出问题。尤其是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会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适招人笑话而不敢提问题,这些习惯表现无疑将阻滞学生的创造心向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激发和培养。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回答有误,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宽松、活跃、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二、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学会提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较大。学困生与一般学生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明确问题的能力较差,他们往往不知道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不能有效地计划、监控解题步骤以达到目标,不能灵活地选择相应的策略,也很少有运用策略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所以从学困生抓起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使学困生摘掉“学困”的帽子,就必须从质疑能力的培养入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认识什么叫三角形的高。接着让学生动手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以三角形任意一条边为底作高。由于学生画的三角形各不相同,画锐角三角形的同学,高正好在三角形内,顺利地把高画好了。而画直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的同学所作的高,有的在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上或不在三角形内,这时同学们纷纷提出问题:有的说我作的这条垂线与直角边重合,有的说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不出垂线,等等。通过对图形的直观理解,学生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后提出问题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则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些,学生就会更全面和较完整地回答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自然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在干扰学生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很活跃。如果在数学课上,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老师成为组织者,处在后台,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意犹未尽,许多类似思维方法的训练及一些知识的拓展完全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后思考,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合理与鼓励性的评价是学生积极提问的前提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引导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切实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在个性方向上充分发展、不断进步;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和需要,进行正确的教学决策,切实改进教学。”激励性评价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发展的差异,但绝不是简单地利用差异区分等级,而是从学生的差异中发掘适合每个人的方法,强调学生个体自身的比较,发现进步的趋势和素质的变化,从而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激起他们的发展动机。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是指学生在学习同内容的过程中,评价不同学生学习数学行为、态度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标准不统一,充分体现“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追求人人成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强化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刘希平.《学会思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

[2]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数学课堂优化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