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材习题内涵的挖掘

2014-06-28 18:04:46方家祚
考试周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挖掘内涵

方家祚

摘 要: 教材习题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精选习题,挖掘习题的内涵,适当地进行变化、拓展、引申,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本文以一道习题为例谈谈教材习题内涵的挖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材习题 内涵 挖掘

教材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教材习题,一味地寻找课外资料.不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陷入“题海”,而且出现教学中浅尝辄止,过于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弊病.如果教师能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习题,加强习题资源开发,则必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意识.本文结合一道课本习题谈谈教材习题内涵的挖掘.

原题: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CD∥AB,点E是DC延长线上的一点, BE=BC.试说明∠A和∠E的关系.

评析:学生很容易想到结论,并进行推理说明.本题虽说基础,但也具有一定开发性.因此,本题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如果能充分挖掘本题内涵,拓展其外延,则必将发挥出本题蕴含的丰富价值.

一、挖掘习题内涵,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原题有三个基本图形:等腰梯形ABCD,等腰△BCE,?荀ABED.围绕这三个图形进行设问,有助于学生发现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内在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

尝试一:结论引申,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

例1: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 CD∥AB,E是DC延长线上的一点,BE=BC.试说明:AD∥BE.

评析:原题的问法未能充分引发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在例1中对结论进行引申,这一提问仍然保留了原题的基础性,学生解决起来不难,而且通过思考还能发现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尝试二:变换条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2:在梯形ABCD中,AB∥CD,AB=2CD,且AD=BC=CD.

(1)试求∠A的度数;

(2)你是否能用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拼成特殊的四边形.

评析:有一个底角为60°的等腰梯形是常见的特殊梯形.为了得到∠A=60°,可以将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化.在解决第一小问时,需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加以解决,得到△BCF为等边三角形(如图①),这体现了数学转化思想.在第二小问中,学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如图②,图③);但需要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做尝试操作性数学实验.总之,学生在解决本题的过程中,要整合已有数学知识,运用猜想、转化、实验等数学思维进行探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拓展习题的内涵,促进知识的联系与发展

原题是静态问题,但也可以拓展成动点问题或者是综合性问题.这样立足于原题情境进行转变,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发展求异思维,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尝试三:变静为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3:如图,在梯形ABCD中, CD ∥AB,∠A=60°,AD=BC=CD=6cm.

(1)请写出∠BCD的度数;

(2)试求梯形ABCD的底边AB的长度;

(3)有一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着DC的延长线向右运动,当点E的运动时间t为多少秒时,△BCE恰好为直角三角形?

评析:本题采取“低起点”、“小步骤”、“层层递进”的方法.第一小问,学生只需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就能得到;第二小问,不仅要求学生会添加辅助线,而且要能熟练地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得出线段AB与线段AD、BC、CD之间联系.第三小问中△BCE的形状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学生应用运动变化的思维分析探究.本题设问精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四:适度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4:等腰梯形ABCD中,AB∥CD,∠A=60°,AD=BC=CD=6cm.

(1)请写出∠BCD的度数;

(2)试求梯形ABCD的底边AB的长度;

(3)有一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着DC的延长线向右运动,同时有一动点N以1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着BC运动,连接BP.在运动过程中,△CNE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运动时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评析:本题借用例3中的题设和结论,起到“铺台阶、降难度”的作用,为第三小问的解决提供了基础.第三小问从知识内容上看,延伸至二次函数;在数学思想上拓展到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等思想.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概括,建立函数模型并结合题目情景解决此问题.问题立意新颖,设计充分,使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典型习题内涵的挖掘,将教材的题目进行改造、变形、组合、延伸,拓展成各种类型的问题,争取做到“做一题,会一片”.这样不但可以摆脱“题海战术”,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热情,收获数学学习的新方法、新思想,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挖掘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爱你(2017年13期)2017-06-10 08:38:02
使德育开花结果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37:46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02:43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