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泽KE Ze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430070 Wuhan)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著名道教圣地、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拥有“大山、大水、大人文”的宝贵资源。伴随着现代化旅游改革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展,人们对休憩绿地、生态环境需求的提高,对武当山太极湖新区进行高水准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太极湖新区作为景观绿地,要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场所。
太极湖新区是新建的城区,沿湖建有国际武术交流中心、商业街、太极剧场、污水处理中心、地质博物馆、旅游发展中心及4个居民小区、2个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区。景观绿化要服务于不同的功能分区,同时要增强城市的美感,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衬托建筑,加强建筑的艺术效果。
作为景观绿地,要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承担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改善小气候、调节湿度、通风防风、调控气流、降低噪声的作用。
太极湖新区作为国际级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与武当山景区相互呼应,承载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功能,服务半径覆盖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面临着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太极湖新区景观绿化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旅游需求,服务于旅游。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规划设计中几乎成为金科玉律,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关注。人生活在自然界中,生态绝非仅仅是自然的问题,也是人自身的问题,只有发自内心地敬畏自然,解决好自身的精神生态问题,才会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健康的认识态度,才能在规划设计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境界。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也是人类的艺术品,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在人们脑海中是一个美丽的概念。不同的人对景观有不同的理解和差异化的认识,充分反映了社会伦理、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满足人们差异化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人所需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把满足人的感性和理性需求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把人们期盼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作为景观设计的追求,营造一种人与景观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1]。
太极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完善了武当山的旅游服务体系,帮助群众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参与度,建立了一条“以旅促农、以旅惠农、以旅富农”的现代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太极湖新区作为综合性旅游服务集散区,必须取之于人,用之于人。环湖景观带内,修建了供人们旅游休憩的亲水平台、木栈道、歇脚亭、无障碍坡道、公共厕所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为人的活动提供了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即保证了人的安全,又营造了特色景观,让人感觉身处画卷,融入自然,这种设计于细枝末节中,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景观规划设计实质也是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自然条件的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它遵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再生的原则,要求在设计开发和管理的所有阶段充分考虑自然的生态平衡,借助自然系统的自我设计能力,减少景观对环境的影响,可谓道家“道法自然”基本思想在景观生态设计领域的践行。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指导下,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高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寄托,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生命之美。太极湖新区景观规划设计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划设计理念,充分尊重自然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核心,把创造适宜人生存成长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目标,实现科学统筹、顺其自然,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机与活力,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景观小品、植物配植、广场布置、园路走向进行表现。在各类景观规划设计中,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合理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比化学品更能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植物比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理念,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被充分运用,处处体现出对人与自然的和谐。[2]
太极湖新区景观绿化规划设计充分遵循了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保持植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在实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植物的寄生关系、共生关系和附生关系等自然规律,以利于加强景观效果和提高生态效益。根据武当山的气候安排树木的栽植时间,利用好武当山现有的林地提供的基础,结合景区的功能性特点,合理利用植物的观花、观叶、观果的特点营造春花夏叶秋果冬绿的效果,有序构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著名道教圣地,一直传承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太极湖新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将景观规划设计融入自然,融入旅游,形成人与景遥相呼应,景与游密切融合,是设计者努力实践的旅游景观建设模式。旅游景观开发始终围绕着人与景观的共生发展这一原理展开,以遵循生态特点,追求互利共生、实现和谐统一为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之一,同时运用旅游景观学原理,对太极湖新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单体设计,使旅游景观要素在空间分布格局、意识形态和自然环境中与人们日常生活和谐统一。
太极湖新区景观的规划设计,从优化利用和整体协调出发,从地域特性、历史积淀、文脉传承、风土人情和地质构造等方面着手,通过综合性分析,确定景观单元及其组合方式,突出宏观总体格局高端大气,中观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微观单元设计构思精细,实现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的,取得了人与景观和谐共生的理想效果。
太极湖新区的景观绿化建设,要为居民、游客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休闲地,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的有机融合。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在不同区段的场地布置上具有不同的特色。在新区主入口处,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根据人们赏景、休息的需要,分别建有一个以荷花为主的湿地公园供人们观赏水景,一个以草坪为主,景观松树、置石组合搭配点缀的开放式绿地供人们停留游玩;在主入口的湖对面另一侧出入口处,建设有供人们购物、吃饭、休息的徽派风格商业街,为方便游客出入商业街,分别规划有一条公路、一条水上浮桥连接主入口和商业街,在商业街湖对面建有大型音乐喷泉、观景平台、公厕;在太极剧场、地质博物馆周边,根据需要分别建设有大型停车场、旱喷泉、旱河、公厕、集散广场、亲水观景平台、开放式绿地;在较为空旷的区段,则以园路、绿化为主,中间搭配亲水平台、坐凳、景观小品(见图1 )[3]。
图1 武当山太极湖新区[4]
太极湖新区景观设置有主有从、层次分明、相互呼应、协调共济,形成了有机的统一,任何一个设计都有全局的观念,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相结合,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水面环境以及实际环境中有特色、有利的因素,加以适当地改造。通过合理布局,对构成太极湖新区景观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按不同功能用地进行合理的划分与衔接,周密考虑主景区、活动区、休闲区、主要出入口和干道的关系与建设,实现了各功能区景观的相互独立和补充。
在景观小品、植物配植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用太极湖新区的自然地形,通过点、线、面的表现方式,将景观、绿化与周围的山体、水体融为一体。在新区入口处、体育馆、地质博物馆、太极剧场周边和桥头等重点位置,以树姿雄伟、苍劲的松树搭配置石或树体高大、挺拔的银杏加以点缀、修饰,即增强了景观效果又将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游客停留休息的区域布置太极雕塑群,用黑色和白色卵石碎拼阴阳鱼图案,在开阔水域对面的山体上依山就势修建道教风格建筑太和楼,将武当山的文化与太极湖新区景观融合在一起;园路的设计、建设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做到线型流畅、蜿蜒起伏,达到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驳岸边垂柳和水杉等亲水植物的种植,做到疏密结合、高矮搭配、通透自然,产生出一种优美的韵律感;在几个重点广场、亲水平台周围选择开阔的场地打造红枫、樱花、海棠与桃花等观叶、观花园区,增强季节观赏性;草坪选用耐践踏的台湾青,全部建为开放式,并根据不同的地势选择不同的地形,做到亲切、自然;根据原有地形,在入口处的水域种植荷花与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湿地,在地质博物馆后的小岛上种植垂柳和乌桕等树种形成天然鸟岛,使湖面充满生机(见图2)。
图2 太极湖新区湿地公园效果图[5]
太极湖新区景观规划设计从三个层面进行植物配置:新区两岸山体是生态基底,配置方向应更倾向于自然,可以从山体高处的针叶林向低海拔处的阔叶林进行过渡,植物以原山体的马尾松、柏木、杉木、刺槐、青冈栎和橘树等本土树种为主;新区环湖路两岸地势平坦,路面开阔,绿化充分体现雄壮、秀美、整齐的观感,植物选择方面以香樟、松树、垂柳、紫薇、红枫为主,加之月季、蜀葵与菊花等小型花卉予以点缀;新区水域开阔,水流平坦,具有建设湿地公园的独特条件,植物选择方面可以选择芦苇、荷花、睡莲和水葱等浮水植物,以及金鱼藻和黑藻等沉水植物,构成水面上下相对完整、平衡的水生植物体系。环湖路沿线绿化以生态的绿色树种为基调,以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香樟、广玉兰和杜英等常绿乔木以及栾树、银杏与合欢等落叶乔木为主体,以桂花、海棠和紫叶李等小乔木为中层次树种,以杜鹃、茶梅与海桐等灌木为低层次树种,地表草坪选用耐践踏的台湾青进行覆盖。在绿色为主的前提下,以红继木、红枫、红叶碧桃等红色叶树种作为点缀,同时根据景观、生态需求,种植枫香、水杉和朴树等色叶树种,形成特色鲜明的景观带,在临水的驳岸种植迎春花与垂柳等,将岸上美景与水体巧妙的结合,形成了一幅山水一体,宛如天成的自然画卷[6]。
(1)道教文化。一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无为”是道家根本的人生态度,它要求人们要因循事物的自然状况,顺应万物的本性及其内在规律。太极湖新区的景观绿化,从保护山体原有树种不动、按照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建设,到以小景衬托大山水、以开阔衬托建筑、以轮廓线引导视线走向自然的做法,无不体现道家的无为思想。太极湖新区的选址,山与水的恰当组合, 山的坚硬、沉稳、庄严, 与天相接,水的柔软、流动、宽容, 与大地相连,更是实现了人为创造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无为”观念折射到园林景观中,造景手法中便有了“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等意韵。在造景的时候,需要结合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考虑建筑、堆山、引水和植物配景等问题,既要注意尽量突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色,又要做到构景巧妙,恰到好处。在太极湖新区入口处建设荷花湿地、在水面的小岛上植树造林形成鸟岛,正是根据自然条件对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的体现[7]。二是道教元素的体现。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园林景观中应体现出道教的元素。太极湖新区里,广场中坐凳形似八卦的摆放、商业街 “善水街”的命名,引起人们对道教文化的遐想;老子雕塑、张三丰雕塑、太极雕塑、阴阳鱼碎拼直接应用了道教元素;新区制高点依山就势建设的道教风格观景楼——太和楼,更是道教建筑与太极湖新区的完美结合。
(2)养生文化。武当道教讲求修身养性,即追求人自身的和谐。太极湖新区景观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优质环境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在景观规划建设中注入养生理念,营造宜于养生的景观生态环境。太极湖新区景观建设中的森林景区建设有中药材植博园,园内包含了楠木、银杏、香樟和柏树等多种树木林以及种类丰富的木本和草本药材,形成了一个巨大“天然疗养基地”,让人观赏游览中吸收天地万物精华,获得身心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武当山拥有建设国际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太极湖新区景观规划设计应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人文优势和发展趋势,坚持高端的定位、高起点的规划、高强度的投入、高标准的建设,通过先进理念与具体实践的完美融合和推进,建设形成一种独具武当特色的景观风貌,是打造国际级生态文化旅游集散地的成功典范。
[1]尹吉光.图解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5-22.
[2]杰克•英格尔斯.景观学[M].曹娟,吴家钦,卢轩,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36-44.
[3]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9-38.
[4]薛启胜,明涛,冯开春.武当太极湖新区巡礼[EB/OL].(2013-05-12)[2014-01-03]http://www.10yan.com/2013/0512/38601.shtml.
[5]海月,冯开春,汪枫.武当山湿地公园预计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EB/OL].(2013-04-17)[2014-01-03]http://tieba.baidu.com/p/2274471016.
[6]诺曼•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曹礼昆,曹德鲲,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39-56.
[7]苏雪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5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