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一 李学芝
【摘要】本文从分析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普通本科学生就业与考研的因素入手,探究了职业期望过高、职业理想缺失、实习安排不当、专业建设薄弱等根源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措施。社会方面,提倡敬业精神、改变职业认知、加强就业指导;学生方面,树立专业信仰、增加课外实习、丰富知识学习;学校方面,改变教学与实习模式、加强行业交流,实行帮学制度等。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普通本科;职业困境;对策
一、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现状
就目前的办学层次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分为三个学历层次:高职高专类、本科类、研究生类[1],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继续学习或选择就业方面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困惑。
(一)影响就业的因素
1.学历层次
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内容广博,以应用为主,尚不具备对某一学科深入性的专业研究能力和从事旅游研究、规划、教育等较高层次工作的能力。地方职业院校对于旅游专业教师的招聘学历限制基本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旅游规划单位对制图等技术人员的需求多于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且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最低限制为研究生学历。
2.年龄
本科毕业生的年龄普遍在22岁左右,而酒店与旅行社的性质决定了入职工作的基层性。但在酒店与旅行社基层工作的员工,年龄基本在18-20岁左右,领班或小组长与本科毕业生年龄相当。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基层需要与低年龄的员工竞争,且服从学历不高的同龄中层领导的管理,这种年龄的劣势使刚进入行业的本科毕业生心理受挫并怀疑专业教育的价值。
3.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在本科层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这与本科教育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相符。受学校的实训教学时间、场地、教师等方面的限制,业务操作技能的培训环节薄弱,出现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际操作顺利对接的困难,本科毕业生在入职前和入职初期对旅游企业抱有一定的职业期望,但在入职初期因操作技能的不熟练以及与在职员工的人际相处中受到挫折,出现职业沮丧。据调查,华侨大学2010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仅有6.25%从事本行业的工作[2]。
(二)影响考研的因素
学生方面,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招生时文理兼收,以文为主,数学基础较差;学校方面,高等数学课程一般在一年级作为通识课开设一学期,时间短,课程少,线性代数、概率论一般作为选修课开设,不受学生重视,学习效果差。研究生招生方面,因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的要求,数学三是旅游管理专业考试科目之一。数学三成为阻碍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继续深造的门坎,所以绝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考研选择了其他专业,例如教育、对外汉语教学、中文等,部分学生通过选择人文地理继续旅游专业的学习。
二、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困境的根源
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困境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从宏观方面来讲,旅游行业的发展,影响着旅游人才的需求;从微观方面讲,旅游就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从业的薪酬制度,学生的心理预期,学科构建和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手段与设施,教材出版与选用,这些都影响了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学生自身角度
1. 职业期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管理类人才,学生的职业期望是旅游业的管理岗位。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职业规划课程缺乏,学生学习定位比较模糊,当学生在酒店和旅行社的基层就业,而非从事规划、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时,就出现了巨大的职业期望心理落差。
通过统计表明,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调查的五份报告中[3]-[6],从事酒店和旅行社的基层人员均超过三分之一,这与学生心中的职业目标差距很大,最终导致学生对就业有抵触情绪,工作状态不稳定,流动性大。
2.学习自主性
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强、涉及知识博杂的专业,需要从具体的实践中丰富专业知识。课堂只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引导,除了管理学系列课程的学习外,需要学生广泛涉猎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市场学、经济学、法律法规等专业领域;因本科院校的实训教学场所、实训学习时间、教师实训教学水平所限,旅游专业本科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短板,需要业余时间通过兼职或参加实习来弥补,但本科阶段学生过分依赖课堂和老师,过分依赖教科书,限制了学习能力的增长,增加了学习惰性。
特别是数学课程,文科出身较多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抵触情绪、并且在大一大二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发挥积极主动性重视数学的学习,只有在考研前作为公共课临时补习,导致考研科目数学受限。
3.缺失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的缺失使得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带有很大的功利性,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热爱,导致就业时盲目,对工作的选择只是以所获得的经济利益高低作为标杆,就业后跳槽频繁,缺乏稳定性和吃苦耐劳的能力。职业理想的缺失还表现为实习心态不端正,重物质,轻学习。在实习期间很多学生进入了实习误区,过分趋向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该实习单位的宏观运营了解,缺乏虚心学习的态度,应付实习,失去了实习的重要意义。
4.外界因素影响
首先是家庭影响,家庭成员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决策关系群体,他们的建议在学生的决策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在家庭成员的传统观念中服务性行业并不是“体面得体”的工作,家庭成员的“忠告”可能会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阻力因素,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培养,难以维持对旅游行业的热情。其次是社会舆论影响,不同的生活阅历、学习经历会影响到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关于旅游行业的众多行业内幕和负面消息,误导了学生的职业认知,使学生丧失了专业学习的信心与兴趣。endprint
(二)学校角度
1.实习安排
首先,实习时间安排方面。实习的目的包括对行业的认识、对知识结构的调整、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目前很多学校的实习以安排学生就业为目的,把实习安排在临近毕业前的时间段,留给学生回校调整知识结构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即使实习后学生发现自身的知识结构存在漏洞,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也是失去了回校进行知识调整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实习单位安排方面。旅游行业知名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运营模式、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旅游行业观。但一家甚至数家知名企业并不能容纳数目众多的实习生,也不能完全符合学校的实习方式,意味着实习生失去了与优秀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接触的机会。
2.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起到引导学生认识正确择业,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很少开设,或仅在毕业前以一个报告的形式出现。这种缺失造成了对行业了解不深,缺少引导,学习盲目[7]。缺乏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抵触基层岗位的实习,毕业后本科毕业生与高职高专类学生争夺就业岗位,也是缺少职业方向感的表现。
3.专业建设
本科层次普通类院校,专业学科齐全,传统学科无论从师资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比旅游专业具有优势,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无论从实训教学基地的资金投入还是学术研究或师资力量方面都比较薄弱。与旅游院校相比,不具备旅游类院校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无论专业教师数量还是旅游实习基地数量都处于匮乏状态。另外,本科院校的学术报告会多与行业合作与交流,导致缺乏学生与行业人士零距离交流的机会和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而制约了学生对行业的真切了解。
三、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困境对策
(一)社会引导
1.职业认知的改变
良好的职业认知需要社会引导,而且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企业主要为酒店与旅行社,所从事的岗位主要为服务岗位,服务于别人便低人一等的观念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但服务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也是一个交流服务的社会。因此,就业观念的改变需要社会引导,形成良好的职业认知。
2.加强就业指导
旅游企业应积极参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与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既要和国情教育结合,又要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的用人需要和标准的变化,平衡自我期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
3.提倡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的社会风气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存在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认成功不看道德的社会风气,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求职者心高气躁、在职者不安于目前的工作。旅游从业人员需要良好的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需要社会倡导与学校培育。
(二)学生自身方面
1. 树立专业信仰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树立专业理念与信仰,让专业知识与技能不仅成为物质生活的保障,也成为精神的寄托。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提供的产品服务色彩浓,应树立“服务于人,并享受别人的服务”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特征。
2.丰富课外旅游知识学习方式
摆脱课堂和教科书的束缚,通过更多的渠道来深入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了解。例如,通过国家旅游网和各省市或地区的旅游官网来及时跟踪旅游动态,加深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认识和行业的把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杂”,更应该注重知识的“精”。例如针对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某个城市的旅游线路,某家旅游企业的旅游网站等做专题研究。
3.积极增加课外实习机会
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旅游行业部门进行实习,提前进入到旅游行业环境对旅游行业进行多方面的认识,这样利于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时进行结合[8]。通过亲身体会来了解旅游行业,撇清小道消息及负面传闻对旅游行业的误解,同时通过实习的体会认识不同旅游企业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就业方向,并针对实习过程中的迷惑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4.就业导向课程的学习
在本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性的对穿着、礼仪、形象、气质、沟通能力、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相关的课程进行选修,辅助就业。
(三)学校方面
1.清晰定位,明确规划
明确本科层次普通类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定位,为学生确定职业方向,就业层次。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考研走上旅游管理学术研究之路,并完善校内实践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训教学的安排,使学生能在就业时与旅游企业顺利对接。
2.转变课堂教学形式,激发课堂活力
课堂是实现知识传授的载体,决定学生学习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适宜采取一些灵活的新形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9]。例如:利用《美丽中国》、《舌尖上的中国》、《人与自然》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专题类节目视频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喜爱,无形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再者,给学生列书目让学生自己修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例如《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专业性不强但是与旅游沾边的文学类读物。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旅游类的网站,让学生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搬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具体的感知。建立课程网站,并将学术研究的一些专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组阅读论文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探讨。
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辅助地位,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方向,提供“捕鱼的方法”,让学生摆脱对教师和课堂的过分依赖,拓展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途径,让学生养成独立进行外延学习的好习惯。
3.进行专题教学endprint
可以采用论文教学、分类教学、特色教学、网络教学、分层次教学等专题教学模式。论文教学即以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为教学材料对论文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这样能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分类教学是一种专题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按照地域分类,例如按照国家或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程度来分,也可以按照某个地域的旅游资源来分类;特色教学就是针对某一特色来进行独特的专题研究,例如对曲阜的孔孟文化,青岛的滨海旅游,寿光的蔬菜文化等设立专题进行独特的分析解读;网络教学就是针对官方旅游网站或是旅游企业的网站作为教学的案例进行学习分析;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学生的不同职业生涯规划因材施教,将学生分为企业管理类、考研深造类、教师教育类等不同的方向,针对不同的职业方向实施教学的侧重点不同。
4.实习模式的优化
实习前的入职培训。实习是让学生学习企业的流程,企业文化,具体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流程,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漏洞。实习前的入职培训教育旨在让学生调整好实习的心态,做好实习的心理准备,明确实习的目的,确定学习重心,稳定学生工作状态。
优选实习企业,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与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文化接触的机会,这样可为学生奠定好的行业思想基础,文化基调,利于学生在行业的长远发展。
分阶段实习,分散实习,各有侧重点。在大二下半学期和大四下半学期分别安排实习[10]。大二下半学期的实习应该以多部门方式开展。例如尽可能多的了解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此时学生的经济负担小,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对行业的了解、知识的学习和反思上,重点在于增加学生对该行业的宏观认识,切实了解旅游行业;大四下半学期进行以就业为目的的自主实习,这时学生的就业应该有了具体的方向。
5.行业交流,实行帮学制度
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讲座,旅游研讨会等类型的活动,让旅游行业人士,专业课老师,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的本校毕业生来参加思想交流会,或是成立旅游管理专业的QQ群、论坛,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交流。同时要把讨论的形式带入课堂,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碰撞、融合、蜕变。
四、结论
旅游行业正在飞速的发展,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而关系行业前景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旅游人才的供给,培养大量的合格旅游人才不仅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学生自身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学习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符合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必虎,黎筱筱.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旅游学刊,2006(9).
[2]郑志民.校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拓展策略--以华侨大学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1(6).
[3]陈国成,范晓辉,赵静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9).
[4]朱云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和就业期望调查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8(6).
[5]丁玉莲,陆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求职意向调查分析与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5).
[6]齐莉莉,张启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7]甄尽忠,李清霞.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8]郭倩倩.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9]尚伟,王宝岩.高职旅游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6(3):96-100.
[10]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 旅游学刊,200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