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霞
摘 要: 本文采用SPSS数据分析法研究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风建设的影响,得出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越强学风越好的结论,并提出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生涯规划 学风建设
一、研究背景
学风是一所高校办学质量、育人水平、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优良的学风能够促使学校教育事业长久而健康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永恒的主题。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结果看,高校的学风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学风令人担忧。原因比较复杂,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学校的原因,甚至跟整个社会也有一定关系。所以,探索有效的教育机制和对策显得尤为紧迫。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异,加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制定教育与管理方案时,不能不切实际地照搬照套,更不能闭门造车。
在学风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系研究方面,我国有不少教育学者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多认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成为学风建设助力的观点。正如赵会利所说:职业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高校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助力推动学风建设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笔者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大二)、2013级(大一)学生的学风情况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展开深入调查与分析,希望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优良学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二、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何瑾编制的《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问卷》,以及袭开国、顾雪英编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进行了问卷,并根据高职生的理解能力及本研究的需求对问卷的问题表述做少许修整。
《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问卷》问卷共设置了四个因子,分别是学习的态度和观念、学习的认知和品质、学习的环境和压力、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在原有的确定目标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认识环境的能力、制订计划的能力、反馈修正的能力五个因子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因子。两份问卷分别三十道题目。问卷按Likert5级评分,即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有点符合、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予1分、2分、3分、4分、5分,得分越高学风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现状越好。
本研究采用克伦巴赫Alpha信度系数法对两份问卷分别进行信度分析。《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0.8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0.95.这说明两个量表经过修改后的信度都是可以接受的。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2013级、2012级(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7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为90%,其中男生96名,女生124名,2013級学生78名,2012级学生142。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主要分析对我院学风和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在年级上的差异,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对学风的预测力。
(一)学风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年级差异。
由表一可以看出,220名调查对象在学风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基本在三四分之间,大一、大二年级学生除了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上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因子并无差异。也就是说,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显优于大二学生。
(二)学风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关系。
首先本研究采用Pearson的相关系数,对学风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各个因子方面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又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各因子对学风的预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二:
由表二可以看出,当以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作为自变量对学风进行预测时,只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学风的三个因子有较好的预测力,它们分别是学习的认知和品质、学习的环境和压力及学习的态度和观念。其次是认识自我的能力、确定目标的能力及制订计划的能力分别对学风有一定的预测力。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越强的学生,学习认知和品质、学习的环境和压力、学习的态度和观念越佳;认识自我的能力越强,学习认知和品质、学习环境和压力越佳;确定目标的能力和制订计划的能力越强,学习态度和观念、学习习惯和方法越佳。
四、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不松懈。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优于大二学生,这并非偶然现象。由于学院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入学教育,其中重点内容便是树立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意识,而随着入学教育的结束,职业规划教育慢慢淡出学生的生活,导致大二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逐渐淡薄。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强弱关系到学风的优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应该不断强化,采用多种教育形式长期不间断地进行教育。
(二)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建立完善导学教育体系。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良好学习风气的关键。学习主动性的形成,一是要有强烈的内驱力,二是要有足够的外动力。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是可以利用的最好的内驱力。但是如果没有外动力的及时促进,这个内驱力就会消耗殆尽。
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及对未来就业问题的关注,在学习方法、学习方向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当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学习很可能便处于懈怠或停滞的状态。因此,外部导学教育发挥的引导、指导、监督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院已有学业导师、导生等制度,但导学教育体系仍需进一步研究普及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会利.对推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教育职业,2011(11):90-91.
[2]王珏.理工科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6:59-63.
[3]张精华,蒋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目标导学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1:52-54.
[4]袭开国,顾雪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的编制心理学探新,2010.1:78-83.
[5]何瑾.天津师范大学学风现状调査研究.2012年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