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丁醇萃取茶皂素的研究

2014-06-27 11:08曹江绒种亚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粗品皂素正丁醇

李 祥, 曹江绒, 种亚莉

(1.陕西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2.北京弘祥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5)

0 引言

茶籽经榨油处理后得到的残余物被称为茶籽粕,茶籽粕中含有一定量的茶皂素[1],茶皂素是一种五环三萜类皂苷,其基本结构由皂苷元、糖体、有机酸组成[2,3].茶皂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离子天然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湿润、发泡、稳泡以及去污等表面活性[4,5],同时还具有抗渗、消炎、抗氧化、杀菌、抗高血压、抗渗透和抑制酒精吸收等生物活性[6,7].所以,茶皂素可用来制造各种类型的洗涤剂、化妆品、泡沫剂、乳化剂、杀虫剂和其他药剂[8,9].

陈秋平[10]等以75 v/v乙醇萃取茶籽粕所得的粗品茶皂素为原料,以正丁醇和丙酮为纯化剂,研究纯化剂对粗品茶皂素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纯化茶皂素的产率较低,对环境污染大,并且价格也较正丁醇高.曾韬等[11]以95 v/v乙醇浸提茶籽粕所得的粗茶皂素为原料,用适量热水稀释,最后用正丁醇转萃,得到提取率≥12%,纯度为85%的茶皂素.刘红梅等[12]用沉淀法制取茶皂素,先将浸提液用氧化钙沉淀,沉淀率为87.88%,再用碳酸氢铵作为皂素释放剂,释放率为71.36%,此法得到的精制茶皂素得率和纯度都相对较低.王金元[13]等采用AB-8大孔树脂对油茶皂素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油茶皂素的纯度为88.5%.

本文以茶皂素粗品为原料,以茶皂素回收率为评价指标,以水饱和正丁醇为纯化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系统研究水饱和正丁醇对茶皂素转溶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转溶条件,得到了纯度≥97%、回收率≥54.25%的乳白色的茶皂素,达到了提高茶皂素纯度及回收率,降低茶皂素纯化成本的目的.该萃取茶皂素的方法国内鲜见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

自制茶皂素粗品.

1.2 试剂与主要仪器

茶皂素标准品,购于西安依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无水乙醇、正丁醇、冰醋酸、香草醛、浓硫酸、碳酸氢钠均为分析纯,购于西安化学试剂公司.

7230G型可见分光光度计(购于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购于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购于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201L型旋转蒸发仪(购于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PB-20型pH计(购于北京赛多利斯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茶皂素含量的测定

称取8.3 mg自制纯品茶皂素,溶解于10 mL 70%甲醇中,定容.用浓硫酸-香草醛[14,15]显色法显色,在550 nm波长下测吸光度,代入其回归方程A=8.091 8C+0.062 6(R2=0.998 9),计算茶皂素的浓度,分别按式1、式2计算茶皂素的纯度和回收率.

(1)

(2)

式中:C-茶皂素的纯度(%);c-由回归方程计算出的样品溶液中的浓度(mg/mL);x-溶液的稀释倍数;v-溶液的体积(mL);Y-茶皂素的回收率(%);M1-测吸光度称取的茶皂素纯品的量(mg);M2-茶皂素回收纯品的量(mg);M3-所称茶皂素粗品的量(mg).

1.3.2 茶皂素的萃取工艺

称取自制茶皂素粗品,用热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液体,用萃取剂进行萃取,在不同的萃取剂、萃取剂用量、pH、粗品质量分数、萃取次数等条件下进行萃取之后得清液.将清液在真空度为0.09 MPa,温度为70 ℃下浓缩至膏状,之后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得茶皂素纯品.

1.3.3 正交优化试验

根据单因素的试验结果,选择萃取剂用量(A)、pH(B)、粗品质量分数(C)、萃取次数(D)作为考察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法设计正交试验,以进一步优化萃取条件.因素水平表见1.

表1 因素和水平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试验

2.1.1 萃取剂的选择

称取2份粗品茶皂素,编号1,2.用10 mL热水溶解,分别调节pH值为5,待冷却后,1号加入30 mL的正丁醇,2号加入30 mL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萃取两次,考察不同萃取剂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

图1 萃取剂的选择

由图1可知,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茶皂素得率明显高于用正丁醇萃取茶皂素得率.这是由于正丁醇和水是微溶关系,而用正丁醇作为提取剂的时候往往涉及到分液,这样会产生大量乳化层,难以分层,而用水饱和正丁醇以后乳化层会大大减少,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增加了正丁醇的溶解度,适用于深度萃取,因此选用水饱和正丁醇溶液作为萃取剂.

2.1.2 水饱和正丁醇用量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

称取6份粗品茶皂素,用10 mL热水溶解,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茶皂素溶液,调节pH值为5,冷却待用,分别加入10 mL、20 mL、30 mL、40 mL、50 mL、60 mL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振摇5 min,萃取1 h,萃取两次,考察水饱和正丁醇溶液用量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

图2 水饱和正丁醇用量对 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水饱和正丁醇用量的增加,茶皂素回收率也随之急剧增加,当水饱和正丁醇用量达到30 mL时,之后再增加萃取剂用量,茶皂素回收率并没有较大变化,从节约成本考虑,宜选用30 mL的水饱和正丁醇较为合适.

2.1.3 pH值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

称取6份粗品茶皂素,用10 mL热水溶解,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茶皂素溶液,调节PH值分别为4、5、6、7、8、9左右,冷却待用,再加入30 mL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振摇5 min,萃取1 h,萃取两次,考察pH值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

图3 pH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pH值在4到5时,茶皂素回收率不断增加,从5之后,其回收率不断减小,这种现象表明当pH值为5时,茶皂素回收率达到最大值.原因可能是由于茶皂素易溶于碱性溶液,使得萃取时更难将茶皂素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因此,较适宜的pH值为5.

2.1.4 萃取次数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

称取5份粗品茶皂素,用10 mL热水溶解,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茶皂素溶液,调节PH值为5,冷却待用,加入30 mL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振摇5 min,萃取1 h,考察萃取次数对茶皂素回收的影响,结果如图4.

图4 萃取次数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在茶皂素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一次时,茶皂素回收率很低,随后不断增加萃取次数,茶皂素回收率不断加大,但考虑到增加萃取次数会造成资源浪费、耗能过大、浪费溶剂等因素,合理考虑之后,选取萃取次数为3.

2.1.5 粗品质量分数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

称取6份粗品茶皂素,用10 mL热水溶解,分别配成质量分数为5%、10%、15%、20%、25%、30%、35%的茶皂素溶液,调节pH值为5,冷却待用,加入30 mL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振摇5 min,萃取1 h,萃取两次,考察粗品质量分数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5.

图5 粗品质量分数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质量分数从5%开始,一直持续增加,到粗品质量分数为25%时,茶皂素回收率达到最大.此时再增加质量分数,回收率随之下降,说明 30 mL的水饱和正丁醇从粗品中萃取已达到最大值,故选取粗品质量分数为25%.

2.2 正交优化萃取工艺

根据单因素的试验结果,和所设计的四因素三水平表,得到L9(43)9组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2试验结果可知,所选取的四个因素水饱和正丁醇用量(A)、pH(B)、粗品质量分数(C)、萃取次数(D)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次序是D>B>C>A,即萃取次数>pH>粗品质量分数>水饱和正丁醇用量.所以最佳的萃取优化工艺条件为A3B1C1D3,即:水饱和正丁醇用量为35 mL,pH为4,粗品质量分数为20%,萃取次数为3.

2.3 验证试验

采用上述优化出的工艺参数进行萃取试验,在水饱和正丁醇用量为35 mL,pH值为4,粗品质量分数为20%,萃取次数为3,进行3组平行的验证试验.测得茶皂素平均回收率为54.25%,纯度为97%,优于各组正交试验.

3 结论

本试验以实验室所研制的茶皂素粗品为原料,以水饱和正丁醇为纯化剂,以茶皂素回收率为评价指标,系统研究了各个单因素对茶皂素回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转萃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当水饱和正丁醇用量为35 mL,pH为4,粗品质量分数为20%,萃取次数为3时,将3次的滤液合并,旋转蒸发,烘干后得纯度为97%乳白色茶皂素产品.

本试验用水饱和正丁醇纯化粗品茶皂素可有效去除杂质和色素,该工艺流程简单,成本较低,茶皂素纯度、回收率高,为低成本下工业化生产纯度较高的茶皂素奠定了基础.

[1] 刘淑琴,倪 莉.酒类香气物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335-338,341.

[2] 周 昊,王成章,陈虹霞,等.油茶中茶皂素的化学结构及提取分离工艺研究进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 29(10):233-237.

[3] 张 龙,刘 彤. 茶皂素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2,40(4):14-15.

[4] Li Xiang,Ma Jianzhong,Xia Jing,et al.A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tea sapogenin[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0,19(8):2 691-2 696.

[5] 张星海,杨贤强.茶皂素性质及应用研究近况[J].福建茶叶,2003,25(2):217-219.

[6] 李 祥,王 兰.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茶皂素工艺优化[J].中国油脂,2011,36(11):64-67.

[7] 汪多仁.茶皂素的应用开发[J].北京日化,2002,67(2):15-19.

[8] 朱 英,罗永明.大孔树脂分离油茶皂苷和黄酮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1999,19(1):40-42.

[9] 孟 维,李湘洲,丁 健.大孔树脂对茶皂素的动态吸附工艺优化[J].广东化工,2012,39(7):35-36.

[10] 陈秋平,卓静君,严赞开.茶皂素的提取及纯化新方法[J].江西化工,2010,26(2):29-32.

[11] 曾 韬,毕梦宇,李尤山,等.茶皂素的提取研究[J].林产化工通讯,2000,34(6):16-18.

[12] 刘红梅,周建平,李海林,等.沉淀法制取茶皂素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6):571-574.

[13] 王金元,费学谦.AB-8大孔树脂纯化油茶皂素工艺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9):95-98.

[14] 傅春玲,洪奇花.茶皂素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1997,24(3):239-242.

[15] 屈姝存,唐明远.油茶皂角苷的纯化与含量测定[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49(3):257-259.

猜你喜欢
粗品皂素正丁醇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茶皂素
大风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抗氧化紫球藻胞外多糖酶解物制备工艺优化
中华抱茎蓼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山茶油中茶皂素的分离及其性能分析
橡胶硫化促进剂TBBS制备方法
油茶饼中茶皂素的分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