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刚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江苏 苏州 2150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以下简称“我科”)是苏州大学申报教育部并获得批准成立的苏南地区唯一的一家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我科为原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江苏省卫生厅示范中医科,苏州市中医肾病重点专科。苏州市从2003~2011年共有十余位同学先后在我科完成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苏州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学位。近年来培养的研究生均在上海、苏州和无锡等地的医院顺利就业,并且继续致力于我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免疫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为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部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1],苏州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规模和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将为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卫生事业输送更多的临床专业人才。我科和教研室全体教师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培养指导意见的基础之上[2],集思广益,采纳研究生导师和科室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兄弟院校的相关培养单位相互借鉴和学习,总结出一整套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培养方案。我们的学科点建立刚刚十年,尽管在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上与其他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内外名校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3-5]。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差距,寻找不足,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水平,必将能够缩短差距,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学术地位。
在培养目标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科研能力和临床实际技能并重为主,培养临床中西医结合医学高级专门人才。需要研究生完成学业后具备科研设计、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等多方面的才能为目的。
就中西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而言,本专业研究生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方面的特点和专业技能既不同于传统中医学专业,同时也不同于西医学的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必须要融合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其中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内容就是着眼于培养从事临床医疗一线工作且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中西医结合方向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本专业的研究生既要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际技能,同时也需要具有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总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从理论到实践,贯通中西的临床、教学与科研能力均具备的高级专业人才。
兼容并蓄,融合中、西医思维方式。培养研究生需要用包容性的思维模式去接受中西医学在两种文化下认识疾病和诊治疾病的理念和方法。用线性的思维去学习现代医学知识,用整体性思维学习中医学知识,这样才能科学客观地看待两种不同形态的医学模式。医学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知识必需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深入,学习和掌握诊治技术,培养可以用中西医学不同的思维模式认识疾病和诊治疾病,使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做到既要掌握现代医学如基因、蛋白和细胞水平上理解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微观机制;同时也要掌握中医学如气候变化、节气更替和地域环境等宏观形式下辨证认识疾病的能力。我们需要教授学生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应用现代医学精确的数字分析和标方法与中医学人体的外在表象和经络腧穴定位之间进行相互佐证;将缜密的逻辑推理方法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并将其变为行之有效的临床工作指南。内在的抽象与外在的形象相结合,将内部组织结构与外部现实表现之间相互参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临床思维模式实用、具体而且可靠。
对于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而言,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借助教科书教学的学习方法。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信息量广泛和获取渠道多样的特点。如何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上瞬息万变的科学发展动态的能力是必须具有的一种学习能力。我们要指导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努力拓宽其知识结构,树立起学习科学的艰苦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在工作中从点滴的知识积累做起,长期而且客观记录和分析学习的内容,学习经验和摒弃不足。因而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和新问题,这样的工作信念和学习精神才是对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临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期间,我们要注重鼓励学生在科研工作和临床实践中遇到任何的问题都敢于提出问题,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面临新问题并借助新的方法进行大胆创新,然后在艰苦的研究工作中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培养研究生要重视鼓励进行各种与临床相关的原创性研究,研究包括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创立。特别是近年来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引入,例如在研究方法上借助医学统计学的Meta分析进行临床大量研究数据的分析,从而在众多治疗方式和方法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研究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准确而且敏锐的眼光,因而需要逐渐培养这种能力。其中,在培养期间要引领和鼓励研究生利用一切机会与成功学者交流,学习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上的成功经验。每一位研究生导师都要主动将研究生引荐给相关专业的著名学者和专家,在交流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开拓研究生的视野。在提高专业技能学习之外,指导研究生掌握计算机、外语等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常用技能。
苏州大学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师生互选制的培养模式,在确立师生关系之前相互选择。这样,导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才会成为研究生的选择目标,另一方面研究生综合素质不高、仅仅会考试的研究生必将被淘汰。这样,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和促进导师注重自身的学术地位才能有研究生的优先选择,另一方面也在选择导师的过程中给学生给多认识导师的机会[6-8]。导师与研究生增加了互动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良好的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学术进步的重要培养方式之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学术创新与科研创新相结合,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促进”的学风。有利于研究生拓宽研究思路,调整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科室和学术指导小组已经建立了每位导师与研究生每周一次、整个学科每月一次的学术汇报讨论制度。这种制度对于促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导师与研究生以及导师之间探讨学术问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将文献学习、科研进展、理论发展、科研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教学相长,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
聘请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导师和硕士导师为我专业研究生定期进行现场教学,既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导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同样有利于提高整个学科的学术水平。
临床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是对其实践能力的重要考核方式。特别是定期的技能考核至关重要。临床技能考核一般由教研室组织本学科学术组专家和院外相关领域专家联合进行。考核主要是侧重如何诊断疑难病例、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准确而及时地制订治疗方案和及时完成规范的病例等多个方面[9-12]。指导的临床专业研究生必需能够如实记录培养期间所完成的专科病历的病种和人数、掌握各种规范的临床诊疗操作、准确而且及时地书写病程日志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等内容。
研究生的带教老师需要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者硕士以上学位,带教工作要将临床医学新进展和日常的临床技能培养相互结合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病历数量。对于研究生的考核,要求研究生的带教老师提出对研究生的平时工作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临床技能的考核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本专业学科涉及的病例考核、评估和能力考核等多个方面。重点是常见病的诊断、中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特别是疑难危重患者的处理方法等内容。同时也要重视日常工作中的考勤纪律、工作态度和医德考核等多个方面。
作为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在加强临床技能学习的同时需要开展一定层次的科研工作。临床科研工作是将中西医结合理念、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临床科研工作,一方面可以进行中医药的规范化研究,应用科学、严谨的态度验证中医药的临床有效性,提高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现代化的研究手段验证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通过临床科研工作,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和科学研究理念,设计科学、合理和严谨的临床研究课题。同时在开展临床科研工作过程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研究理念,特别是临床相关的伦理学观念,注重患者的权益。这就需要研究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科研态度和能力,重视生命和健康的意义,同时也需要具备开展临床科研中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临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研究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临床学位研究生不但是培养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要具备科研和教学能力。因为今日的研究生,只要具有刻苦的学习和科研精神,明日必将成为专业领域的优秀学者和医生。但是,医生和学者并不等于是优秀的教师,教学是一门专门的艺术,教师是要将大量的知识转化成易于理解和学习的语言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首先,定期的学术交流要求学生能够把医学新动态能够融合并制作PPT,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出来。让研究生进行角色转变,把自己作为教师,制作PPT的同时制订教学大纲,列出讲述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思考如何能够把知识通俗易懂地讲解。学术交流之后,开展互动,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培养课堂应对能力。
教学工作是语言的交流,优美而动听的语言对于教学工作和学术交流都非常重要。要求研究生能够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解的同时,培养研究生应用英语来进行讲解。因此,日常的工作中培养研究生逐步从标准的普通话讲解逐步向英语交流进行过渡,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本学科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方式。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科研工作是学术论文的来源,而学术论文是学位论文撰写的基础,是研究生是否能够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的基础[13-14]。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主要来源于临床工作,也就是首先进行临床毕业论文的课题设计,然后进行开题报告汇报通过之后,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完成学术论文进而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等工作。因此,我们要求临床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按照专业方向制订学术论文撰写的计划。在入学第1学年确立研究方向并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前文献综述的撰写。在第2学年的开题阶段通过严格论证完成开题报告并着手临床科研工作。第3学年课题相关科研工作完成后,在导师指导下撰写1~2篇学术论文并投寄相关刊物发表。在此基础上,完善修改并且进一步完成毕业论文。著作在相关期刊发表的,科室将结合医院相关政策对研究生和相关指导教师进行适当奖励。鼓励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发表,不但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科室在本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1]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52-5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R].教研,2009-1.
[3]Segouin C,Hodges B,Bertrand C,et al.Medical education in France and Canada:is there a best system?[J].Rev Prat,2008,58(2):121-127.
[4]Segouin C,Jouquan J,Hodges B,et al.Country report:medical education in France[J].Med Educ,2007,41(3):295-301.
[5]Teo A.The current state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Japan:a system under reform[J].Med Educ,2007,41(3):302-308.
[6]李忠玉,吴移谋,肖建华,等.浅析导师团队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5):544-546.
[7]姚利民,王燕妮.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58-63.
[8]张静,刘占德,杨春雷,等.优化师生关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61-65.
[9]张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思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1):52-53.
[10]廖湘阳.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质量特质与培养过程架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0,(2):37-41.
[11]徐蕾.关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5):317-319.
[12]范耿,常军武,周增桓.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6:408-409.
[13]马革兰,连漪.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3-164.
[14]孙志,孔令斌.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86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