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姗姗 王卫红 王春平 方赵林
摘要:针对开放、动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统一、固定的课堂教学间存在的矛盾,分析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和实施环节及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微课与课堂教学结合将有助于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的观点,阐述两者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微课;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0 引言
高等教育强调对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科学研究方法和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点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活动应该在一个丰富的多维度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及其所承载的知识不是封闭的、固定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可扩展的。学习者由于个体差异,在教学活动中所发展的能力是多方向、可选择的,而课堂教学则遵循预先设计好的相对同定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与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矛盾。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如何合理利用课外学习,使之能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互动并相互促进,是日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环节研究的重点问题。
随着开放、共享教育、个性化学习理念的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满足大众在各种环境中利用各种时间进行学习的需求,通过微课进行学习的方式在国内外逐步兴起,微课足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微课作为一种半结构化,易于更新、扩充和组合的新型教学资源,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又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有利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和实施环节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先前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通过体验、发现、探索、协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更在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明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教学环节是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1.1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区别于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本、以知识结构为驱动的传统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本,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活动。表1通过将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角色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和评价标准5个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由表1可见,探究式教学在角色定位上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在分析、探索、协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创建情境进行体验式学习,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资源上鼓励学生在指定教材以外对参考书籍、多媒体课件、音视频资料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利用;在评价标准上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研究方法及工作成果等多个角度形成综合评价以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过程中发展的能力。
1.2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环节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包括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总结提高5个环节。
1)创设情境。
该环节主要由教师完成,其基本任务是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事件,创设一个包含了学习对象的情境。良好的情境设计不但能营造出一种真实体验的氛围,而且将有助于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转化,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2)启发思考。
在明确学习对象的前提下,教师要进一步设计若干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使得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3)自主探究。
在该环节中,学生围绕针对学习对象的问题,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经验和能力自主完成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归纳总结。教师不指定或直接提供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有效查找资源的条件、提供合理利用资源的帮助和指导。
4)协作交流。
在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协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以及老师和学生间的观点分享、讨论、合作,相互借鉴、开拓思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多种学习方法的掌握。
5)总结提高。
在最后阶段需要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微课与课堂教学结合的需要
由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分析、探索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并期望在实践中也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课堂教学的形式本身所存在的局限造成了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实施环节无法有效开展,其主要特点无法得到全面呈现,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1 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难点
1)启发思考环节不足。
在启发思考环节中教师是否提出了有启发性的、开放性、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是否能够取得效果的关键。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和思路开展教学活动。尽管在教学方案中也会会包含问题的提出,但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统一的标准答案上去,乃至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和方法也是固定统一的,学生在其中更多的是配合老师的思路,找到既定的解题方法和答案,而不能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从多种途径进行探索研究,这使得探究式教学无法取得良好效果。endprint
2)自主探究环节欠缺。
自主探索环节是体现探究式教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但课堂教学由于在启发思考环节的不足,局限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同时又由于课堂教育是在统一的时间地点,以统一的进程对全体教学对象针对统一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造成学生满足于得到
一个结果性的答案,而忽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缺乏主动思考探索的意识和动力,这使得探究式教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3)协作交流环节流于形式。
有价值的交流讨论、互动合作需要建立在个体完成分析思考,探索实践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环节的欠缺直接导致协作交流环节流于形式。学,不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方式,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敢于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有别于标准答案的结论;习惯于聆听教师的讲解,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进行讨论开展合作,即使个别的学习小组能形成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互动,也受到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讨论合作无法深入展开。
2.2 微课中探究式教学的思想体现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集中说明一个短小的教学主题,并围绕该教学主题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的特点。作为微课主要载体的教学视频一般在10分钟左右,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满足了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的需求。为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常采用问题式的、案例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习者思考的真实情境微课所包含的教学资源是半结构化的、开放的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能通过微课网络平台学习浏览已有的资源,上传分享新的资源,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流互动。
微课所提供的情境化、自主化和合作化的学习环境,与探究式教学模式所主张的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观点非常契合。
3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微课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方法
笔者建议根据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特点,将两者相结合,把探究式教学中一些无法在课堂内完成的环节以微课为载体加以实施,使探究式教学能够得到更充分地开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图1描述了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方案。
如图1所示,微课和课堂教学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不同的支持,发挥不同的作用。
3.1 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帮助和指导。在“创设情境”环节中,教师要负责创设一个既与学习内容相符又贴近学生生活或实际应用背景的情境。在“启发思考”环节中,教师需要对复杂的知识内容进行分解,打包成难易适中又相互联系或层次递进的知识模块,并为每个模块设计出有启发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自主探究”环节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并不是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引导,而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提供指导和帮助。比如指导学生如何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等。在“协作交流”环节中教师要协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展开课内讨论和协作,并在需要时进行启发和点拨。在“总结提高”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点评。
3.2 微课的主要作用
在微课中,学生主要发挥主体作用,开展自主探究和学习。学生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他们可以在课外通过微课预习或者回顾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还能够在微课平台上寻找到更丰富的学习资料,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平台自主地查找、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源。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源不同,因此他们很可能针对同一问题会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甚至得到不同的结论。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从而更大程度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在课内讨论中不能深入展开的问题,学生能在课外通过微课平台将讨论延续下去,并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与更多的人进行互动。同时,学生通过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跟踪在微课平台中的学习轨迹,并结合其他学习者的反馈,能够完成对某一阶段学习的进度和深度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
4 结语
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教学过程能更好地贯彻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其中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内容分配上如何将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进行划分,在学习进度控制上如何既能允许个体差异又能保障学习效率,在考评方式上如何更准确、真实地反映过程性评价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加以解答。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三:“探究性”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9):5-10.
[2]王攀峰.教学活动的本质: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9(10):34-39.
[3]黄文涛.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2-36.
[4]郑小军.我对微课的界定[EB/OL].(2013-03-04)[2014-02-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la0210102e6ge.html.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6]黄国举.关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与实际操作[J].教育理论研究.2005(1):6-11.
(编辑:孙怡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