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特色的区域党建联席会议机制

2014-06-25 06:31:34上海市闵行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办公室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6期
关键词: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上海市闵行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办公室

[摘 要]随着区域实力的整体提升,闵行区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如传统大中型市属国有企业、新型的工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虽然地理位置位于同区,但组织隶属关系不同。为实现不同党组织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形成合力、互动共建,闵行区委推进了以“需求为导向、项目为平台”为特色的区域党建联建工作,为区域党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区域党建;联席会议;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6-0035-03

近年来,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通过推进独具特色的区域党建工作,着力打破基层党建领域中的“条块分割”壁垒,解决各种资源配备不平衡、分布不均等问题,使“条”和“块”的资源在一定的平台和载体上,实现纵横流动、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党建工作的最大合力。

一、闵行区委推进区域党建工作的背景

2008年开始,闵行区委与区域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工业园区等,联合探索推进区域党建工作,着力建立互联、互补、互动的区域党建新格局,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变化中党的张力得到提高。其主要出发点是:

(一)区域党建是执政党实现社会整合的必然选择。区域党建的工作基础就是区域化的工作平台。构建这样的区域化平台,是社会转型时期在党的建设方面努力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一种积极探索和主动尝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执政党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是自上而下、高度依附,内循环、大统一的传统运作模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资源配置途径的多样化,执政党整合社会的空间正在逐步发育,社会的自主性增强,传统的行政化工作方式的作用空间逐步缩小。因此,从执政党建设来看,实现社会整合,盘活社会资源,就是要以区域为基本空间单位,探索和创新区域党建形式,实现党的建设的资源整合、权利整合和体制整合,消除行政分隔、利益本位和体制断层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实现党对社会的有效整合,达到形成合力、整体联动的效果。

(二)区域党建是各主体实现联动发展的有效路径。区域党建的价值核心就是实现区域内各级党组织“多元、多边、多层次”的联动发展。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大背景下,区域发展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组织内生性的,又有组织外生性的;区域发展形式呈现多边联动格局,既有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双向互动,又有单位与区域之间的多边联动;区域发展的空间呈现多层形态,既有地区与单位的层次,又有基层与部门的层次。要实现地区各领域组织党的建设的“多元、多边、多层次”联动发展,科学而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共建联建。构建联动发展的区域党建新格局,就是立足全局、平等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内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机关党建、“两新”党建等各领域党的建设向注重区域联动、“条”“块”联动、多边联动为主转变,推动区域党建一体化发展。

(三)区域党建是党组织实现自我转型的现实需求。区域党建创新是党的建设的社会化、区域化的生动实践,是破除“区属”围墙,突破体制束缚,构建区域党建的现实需要,也是党的组织实现自我转型的内生性需求。其现实意义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打破“单位制”党建下的资源分割、线性管理的局限,使党建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形成党建工作的最大合力。第二,有利于打通不相隶属党组织之间的壁垒,使不同建制、不同系统的党建体系有机结合,形成扁平化协同发展新机制。第三,有利于破解区域党建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构筑左右联动的党建工作平台,找到各自着力点,增强工作的有效性。第四,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封闭狭窄的工作格局,促进单位党建和区域党建的联动,形成党建工作的开放式体系。

二、闵行区区域党建的实践与探索

区域党建联席会议是最主要的区域党建制度框架,由闵行区与区域内高校、企业、研究院等18个驻区单位组成,着力建立互联、互补、互动的区域党建新格局。

(一)以联席会议为平台,建立共建网络。一是构建组织框架。建立闵行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实行成员单位制,区域内高校、工业园区、市属大企业、民营企业等18家单位共同参与。由闵行区委书记任联席会议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副会长。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负责区域党建工作的总体筹划以及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各成员单位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日常沟通与联系。2014年,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并印发了《闵行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联席会议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了成员单位轮值制。二是明确工作职责。确立联席会议5大工作职责,包括传达学习中央和上海市重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共同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筹划研究区域党建的总体思路,讨论确定年度重要工作和活动安排;研究讨论区域内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定期通报成员单位党建情况,及时交流党建创新经验;整合党建资源,共同策划组织,开展特色党建活动等。三是建立活动制度。确立警示教育共组制度、区域发展共商制度、干部挂职互派制度、理论学习互动制度、精神文明共建制度、区校党派联动制度、党建课题合作制度、主题活动联办制度、单位网站互联制度等9大工作制度,并明确了每一项制度的区委对口牵头部门,由各职能部门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推进。

(二)以共建项目为抓手,促进资源共享。一是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申报制度。区域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间的合作共建主要通过项目化方式来实现。在每年的共建项目申报前,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两表”,即《区域党建成员单位需求意向表》和《区域党建共建项目申报表》。在汇总梳理、重点走访后,联席会议办公室及时做好成员单位、区委职能部门的双向沟通,使年度推进的区域党建共建项目紧紧围绕成员单位的需求,同时又紧扣区委职能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二是完善以条线为主体的项目推进方式。年度共建项目确定后,区委各职能部门与成员单位通过交流沟通,形成项目推进计划,并牵头负责项目的推进工作。2009年区域党建共推进了19项共建项目,2010年推进了15项共建项目,2011年推进了22个共建项目,2012年是13个,2013年是17个。共建项目涉及到各个领域,例如优化人才环境、建立干部培养机制、凝聚统战一线力量、推进群团工作区域化建设、倡导党员参与公益志愿活动、推动区域结对帮扶等。三是优化以协调促进为重点的项目管理模式。联席会议办公室注重发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对共建项目进行跟踪督查,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定期以网络发布的形式对年度共建项目的推进情况向各成员单位进行通报。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整合相关资源,回应成员单位的临时性合作需求,如积极回应上海焦化公司的需求,推动形成了“闵行区甲醇新能源项目推广应用的方案”;积极回应区纪委的需求,邀请各成员单位有关专家参与区廉政研究会等。

(三)以机制创新为重点,推动长效运作。一是探索以“申办轮办”为基础的会议运作模式。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开展工作交流,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每年开展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开展各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联络员会议、主题活动均采取成员单位自主申办、轮流承办的形式,增强联席会议平台的自转能力。2011年以“牵手”和“关爱”为主题,协调各单位参与闵行区志愿者组织“牵手上海”志愿者活动;2013年组织了“关爱流动花朵、益心圆梦助学”活动,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领取并完成了外来务工子女的100个心愿,并捐赠了800余本少儿书籍。二是建立以“互知互融”为目标的联系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走访成员单位、发放需求征询表、邀请成员单位参加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列席区委全委会等方式,加强了区委部门与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与联系。如,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半年就区域党建重点工作走访成员单位,积极听取成员单位的意见建议;历次区委全委会前夕,相关会议材料均向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并邀请成员单位领导列席会议,上海航天局、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党委领导分别在全会现场向区委常委提出询问,区委常委当场回答;区委书记孙潮多次应邀赴成员单位作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表示,将带头走访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区域各单位的合作共进。三是建立以“共建共享”为重点的信息共享机制。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开辟了各成员单位信息交流的网络通道,将成员单位的官网链接到闵行区党务公开网“区域党建”专栏。制定“月度重要工作发布”制度,将各单位月度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通过网络发布。在此基础上,2010年探索建立了“上海闵行区域党建网”。区域党建网共设“区域要闻”、“问候与留言”、“博激天下”、“坛坛灌灌”、“共享园”、“资料库”等栏目,分别承担信息发布、即时沟通、博客、论坛等功能。网站由各成员单位、各部门自主进行信息发布与管理,各成员单位均以主体身份平等参与网络的维护与管理,每个单位有相应的后台管理系统。

三、闵行区区域党建的基本成效

闵行区区域党建工作推行几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效果,可主要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区域内党组织党建联建形式得到拓展。区域党建联建突破了传统的组织联动的局限,开创了联动的新路径,实现了跨单位的横向联动。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可以开拓视野,互相学习借鉴,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传统的党课也有了更为鲜活生动的内容。特别是区域党建网的建设,找到了在流动性、分散性日益增强的趋势下对党员实现“再组织化”的有效载体,增强了区域内党内活动的生命力,使党建工作体系更加透明。

(二)促进了区域内不同组织的合作共赢。闵行区自从2008年提出推动“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以来,各街镇与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如火如荼,例如吴泾镇与华东师范大学之间已经初步实现了“无缝隙对接、全方位共建”的局面。各类组织的不同政策、人才、科技、资源等优势互相借用、相互促进,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联建过程中,各区域单位积极展示特色、公开信息,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对接,各单位的党建经验变成了区域性的经验,各自的局限获得了弥补。

(三)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内民生事业发展。闵行区的区域党建工作没有拘泥于党组织自身,而是积极拓展合作内容,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民生事业的建设。例如在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中,全区上下积极构建镇、村、大企业、大集团、园区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的新机制,帮助各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资金扶持;项目入股,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资源共享,畅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等等。例如,上海航天局与浦江镇光继村连续两轮开展结对帮扶,为光继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撑。又如江川路街道借助党建联建平台着力打造的15分钟生活圈,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

(四)区域内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闵行区区域党建工作还在处理某些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内社会管理水平。例如2009年倒楼事件的处理中,接手倒楼小区楼盘的万科集团就是闵行区党建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之一。又如2010年世博会期间,区域党建工作也构成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

四、区域党建的发展思考

闵行区域党建工作针对实践中的不足和发现的问题,对区域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化思维方式。引导重于领导。在共建合作关系中,地方党委要避免过于强调自身的领导地位,最好以引导者的姿态引导共建单位积极参与到地方发展中来。服务重于服从。地方党委不应要求共建单位绝对服从,而是通过为对方服务换来对方的真诚付出。主动而非推动。不应该以一种强制性的体制内力量硬性推动对方合作,而应该积极调动合作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惠而非恩惠。应该追求一种双方互利互惠的局面,这样才能获得长期效果。

(二)坚持三个导向。以需求为导向。区域党建需要立足于共建各方的实际需求,只有当共建过程有助于满足各种实际需求时,这种合作才有意义。以问题为导向。区域党建工作也需要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而不能满足于党员更乐于参与组织生活这样的效果,因为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提升最终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以项目为导向。围绕着需求和问题,具体可操作的共建项目可以成为区域党建的有力抓手。共建项目的设计要符合各方的实际情况,有可行性。

(三)构建“五联”机制。组织联建机制。在党组织建设方面,共建各方可以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共同开展活动,或者合作培养干部如进行双向兼职等。工作联动机制。在党组织所负责的领导工作范围内,共建各方可以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借鉴学习,把工作任务更及时有效地完成。信息联通机制。信息沟通顺畅与否将大大影响共建各方的合作效果,这一机制应作为最基本的机制不断健全。领导间的沟通、组织内部与彼此之间的日常沟通。资源联用机制。不同组织之间的资源充分利用,可以事半功倍。以多种方式把共建各方的闲置资源调动起来,借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这是党建联建的基本要求。难题联解机制。共建各方理应负有一定的困难共担责任。工作中遇到困难,可以适当寻求共建单位的帮助,当然这种帮助也应受到制度框架的约束,不能毫无底线、越俎代庖。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论如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东方教育(2016年10期)2017-01-16 20:30:20
大学课堂对慕课的利用:关于SPOC的探讨
网络互动课堂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策略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46:52
媒体融合背景下体育报道的制胜之道
今传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2:39:53
浅议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考试周刊(2016年18期)2016-04-14 02:01:36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4.0时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