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菊英,赵正据,杨 琛,谢模英
(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外科学是医学教育临床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实验操作还是临床见习教学环节都应始终贯穿着“动手”技能的要求。培养既具有扎实临床操作技能,又注重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医学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1]。PBL教学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将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设计真实性任务,尽量直观、客观,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寻、体验,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在外科学临床实践见习带教中,对医学生采用PBL与传统两种教学方法授课,PBL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2009级临床本科医学生共200名。其中男生112人,女生88人,年龄20-24(21.93±0.91)岁。学生经过全国统一高考,均为理科生,以当年第2批成绩录取,五年制医学本科。见习安排在第8个学期,前期学生均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无差异。将所有学生随机分甲乙两大组,甲组100名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外科见习带教,乙组100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外科见习。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随机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20人,每小组各由一名外科教师带教。两组学生外科见习次数均为40学时,见习医院、科室、见习时间均相同。
1.实验方法 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见习带教。步骤:5个小组由带见习教员随机任命1人为小组长,每次更换小组长。在见习前2天,教员推荐一个适合的住院典型临床实例情境交学员讨论,将简单病历(无后续诊断、治疗内容)以及提前准备的几个相关问题一起交给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资料查找、讨论、共同对病历进行分析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见习当天,老师将学生带到病房,让学生自己和之前讨论的病历的病人进行交流,并做全身体检,进一步收集病情资料。查房后,小组同学在医院小教室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补充或更正自己的诊断、治疗及问题答案。教员随机点名本组学生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演示自己小组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让一些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讲授给其他人听。汇报完后,让其余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每位同学由小组总结他们的合作情况,每组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正、补充、总结要点。成功标准:每个组员都能熟练诊断和处理该疾病。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即“示范— 模仿式”:5个小组由带见习老师带进病房,在病床旁由老师讲解各病例的临床表现、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并讲解一般的治疗方法。
2.考核方法
40 学时外科见习结束后,两组学生均采取传统的个体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闭卷理论考试,内容涉及外科见习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时间90分钟,题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考试的题型、题量、时间均相同,所有试卷老师们流水线阅卷评分。卷面满分100分,题型为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10分)、填空题(20分)、简答题(25分)、案例分析题(15分)。
3.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自制问卷不记名发放给学生,调查学生对带教效果的评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兴趣、资料检索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整合分析能力、教学效果满意度7个方面。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
1.两组学生考试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评价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n(%)]
临床外科见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拓展视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外科见习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PBL教学法引进临床外科见习当中,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在脱离完全由老师讲授的情况下,老师只起协助作用,将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让小组每个成员的思想发生碰撞,在发表个人看法的同时还能收获新的知识。在见习过程当中,老师不再充当纯讲授的角色,学生要获得课前病例和问题最正确的结论,就必须依靠自己与患者沟通,从患者口中得知进一步的资料,这样就可以尽早开始对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问诊能力的培养。此外,在第二次讨论中,在其余成员的补充和老师最后的总结更正中,则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正确。同时,在每次随机抽选组长的过程中,给了更多学生展现自我领导才能的机会,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而在汇报各组结果时,选择随机抽选学生的方法,也减少了部分同学不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让学生的参与情况大大提高。在这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在团队合作、资料检索、信息整合分析等能力上得到提高。在张峻等、孔祥等、马如梦等及杜永亮等的研究中,同样指出了PBL教学法的这些优势。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也反映出对这种教学方法的青睐。而如表一的结果所示,学生的理论成绩也确实得到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将PBL教学法应用到临床外科见习当中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罗菊英,赵喜春.基护实验教学中合作性学习与单一授课模式的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7,22(18):46~47.
[2]张峻,徐有青,梁丕霞,郭秀丽.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实习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病案,2013,14(3):59~60.
[3]孔祥,杨解人.PBL教学法在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初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5):689~690.
[4]马如梦,王琦,等.PBL教学法在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局部手术学杂志,2013,22(1):117~118.
[5]杜永亮,赵杰,等.病案式联合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