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红
摘 要:依据2011年我国各省(市)高等教育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比较我国各省(市)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提出加大中西部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大对西部高校的对口支援、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和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在中西部地区优先发展以义务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事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吸引学生到中西部地区求学就业等措施,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主成分分析;发展水平
我国自1999年实行教育扩招政策以来,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逐年增长。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201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30%,属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距国际通认的50%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还有一定差距。
一、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基本分析
(一)优质高校数量的比较分析。根据统计资料,就全国各省(市)来看,在高校分布方面呈现出失衡现象,东部经济发达且气候适宜地区的高校数量要远多于中、西部地区。全国共有“985”院校39所,其中东部地区有24所,占全国“985”院校数量的62%,中部地区有8所,占全国总数量的20%,西部地区有7所,占全国数量的18%。在“211”院校的分布方面,全国共有“211”数量116所,其中在东部地区分布着67所,占全国的58%,中部地区拥有“211”院校
25所,占全国的22%,西部地区有24所该类院校,占全国的
20%。无论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东部地区东占据着绝对优势,重点优质高校的地区分布明显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优质高校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就形成了一种教育资源分布上的矛盾,如果教育矛盾得不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经济社会矛盾,进而可能形成民族矛盾,影响国家安全。
(二)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的比较分析。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平均值为13213969元,东部地区为20204696.18元,中部地区为12147464.56元,西部地区为7095836.364元,中部和西部地区均未达到该平均值,特别是西部地区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众所周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无论是GDP总量还是财政收入都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单凭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显然来发展教育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国家就应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将财政投入力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但从上表的分析来看,国家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还不够,目前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就应靠人才和知识进行转型,国家也就应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
(三)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的比较分析。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是衡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此,笔者收集了2009年至2011年该指标在东中西部地区的数据2009年,东中西三地区该数据分别为
3000、2110、1608,西部地区在该数据上与东不地区差进1400人,到2010年,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该数据上相差1300多人,中部地区与东部相差900多人,而到2011年,东西部差距缩短为不到1100人,中东部相差缩短为600多人,虽然无论从相对数还是绝对数上都存在差距,但差距在进一步缩小。国家应重视这种差距,否则可能形成地区矛盾或者民族矛盾,影响社会发展,国家安定。
二、我國高等教育发展主成分分析
为了综合描述指标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本文有针对性地从《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2》中筛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包括高等学校数量,高校学校学生数量(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高等学校教职工数量、经费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社会捐赠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并分别将学校数、在校学生数、毕业生数、教职工数、社会捐赠收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分别定义(1)借助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将学校数、在校学生数、毕业生数、教职工数归为主成分1,把社会捐赠社会捐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归为主成分2,并将主成分1命名为高等教育规模,用
F1表示,将主成分2命名为高等学校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用F2表示。(2)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保留标准化数据。( 3)将主成分载荷矩阵中得到的数据与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的平方根相除得得到各指标所占的比重(4)计算各省市主成分1得分、主成分2得分及总得分以及根据得分对各省市进行排序。从最终结果中可以看出,经济实力和气候条件对各省(市)高等教育水平的影响较大,在考量教育规模的F1中,排名靠前的省市均有两个共同点:经济实力较强和气候适宜,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前来求学,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名企入驻,从而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在F2教育投入水平这一指标中排名前五位的省(市),只有西藏位于西部地区,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总得分上,排名基本与F1排名一致: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中,只有湖北地处我国中部,其余四省位于我国东部,而西部省(市)的总得分在排名最末几位。由此可以得出:我国各省(市)的高等教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最高,中部其次,而西部地区还有待提高。
三、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中西部经济支持力度,促进落后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首先加强西部地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充分借助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善交通条件,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西部,从而提升地区经济水平,同时也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为留住人才创造条件;其次依靠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知名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最后积极推动西部地区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带动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对于落户西部地区的企业,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提供建厂的土地、在五年内减免税收等,以此来吸引企业进驻西部地区,并能在西部持久发展。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发展高等教育才有必需的物质支撑。(2)加大对西部高校的对口支援,扶持一批优质高校脱颖而出。选择一些在该专业学科上具有领头作用的高校,实施对西部高校的对口支援,努力实现课程教材的全面共享;选拔科研经验及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老师,定期到西部高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组织西部地区高校的教师到这些办学先进的高校进行观摩学习,使学校能够及时改进存在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先进高校的差距。(3)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和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为发展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国家和应继续加大教育经费对中西部地区的专项投入力度。虽然我国在2012年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达到了占GDP4%的目标,但这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应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不断增长。对于西部地区来说,目前来看,国家还是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倾斜。只有国家加大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发展高等教育才能更有强大的后盾。(4)在中西部地区优先发展以义务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事业,为高等发展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继续实施九年义务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加大对“免费午餐”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该政策的宣传,吸引更多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到这项活动中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保障教师待遇,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公办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相应人员的平均工资;保障代课教师的待遇,逐步实现“代转正”。据统计,西部地区代课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0%,特别是在边远的山区,目前仍存在一大批代课教师,他们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国家应保障这些代课教师的待遇,提高其工资水平,尊重他们的劳动,使他们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只有义务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才有坚实的基础。(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学生到中西部地区求学就业,为发展教育留住人才。继续实施“免费教育师范生”政策和“三支一扶”政策,扩大“免费教育师范生”的高校范围,对于参与“三支一扶”政策的毕业生,要提高其工作期间的补贴标准,对于工作期满的毕业生,坚持其自主择业,并在择业期间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另外,就全国各地的毕业生而言,国家可以制定政策:对于到中西部创业的学生,国家可以提供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在创业初期给予税收减免;对于到中西部就业的学生,如果工作年限达到三年或者五年以上,可以根据其学历水平,减免其在大学求学期间的费用。总之,一切都是为中西部地区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只有更多的人才扎根中西部,当地才能更快的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在发展经济方面也就会有相关专业技术的人才为其建言献策,经济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许庆豫,陈飞.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61-63
[2]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2[J].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