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

2016-11-18 16:59李梅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发展水平

李梅

摘 要:瓷器自东汉晚期创烧之初,其造型装饰尚未摆脱原始瓷的影响。进入南北朝以来,瓷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青瓷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而引发佛教艺术作用于瓷器上的一种不同于前代艺术风格的瓷器种类,以其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装饰精美成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发展的杰出代表。本文将以南京灵山梁代大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为例,从其高超的造型手法、精美的装饰纹样、先进的窑炉技术这几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南北朝的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关键词:青瓷莲花尊;制瓷工艺;发展水平

瓷器自东汉晚期创烧之初,无论在造型艺术和装饰手法均存在着原始瓷和印纹陶的明显烙印,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此时常见的器形多以碗、盏、盘、鉢、盆、洗、壶、钟、罍等生活用品为主;装饰花纹与原始青瓷的装饰手法无甚差异,仍旧为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直至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商业繁荣和重要都市的建立,为瓷器等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东汉晚期出现的新兴的制瓷工业,迅速地成长起来。瓷器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制瓷工艺的改善。瓷器的制作工序比较繁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提过:“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青瓷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而引发佛教艺术作用于瓷器上的一种不同于前代艺术风格的瓷器种类,以其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装饰精美成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水平的标杆。再结合目前考古资料来看,青瓷莲花尊出土的数量极少,均出土于南北朝各个大墓之中,其中墓主身份最低为宋代武陵王前军参军,且其墓的形制本身就存在逾制,其余都为世家大族墓。由此可推知,青瓷莲花尊在南北朝可能为随葬明器中的奢侈品,只有权势与财富达到一定级别才可以使用。如此以来,青瓷莲花尊在制作上必定集合了当时社会上制瓷工艺高超的能工巧匠。故而在这一方面,青瓷莲花尊能体现出南北朝时期制瓷的最高水平。自1984年,4件青瓷莲花尊出土于河北景县封氏墓群中之后,先后在湖北武昌、江苏南京、山西太原、山东淄博、河南等地的墓中出土该器物。其中当以南京灵山梁代大墓出土的莲花尊为同类瓷器的典型之作。本文将以此为例,从高超的造型手法、精美的装饰纹样、先进的窑炉技术这几个重要的方面以一个微观的角度对南北朝时期的制瓷工艺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1 高超的造型手法

南京灵山梁代大墓出土的这件青瓷莲花尊高85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20.8厘米。全器为喇叭口、长颈、椭圆腹,底较高,有盖。如此大的器物造型,纵观晋唐以来的陶瓷史从未有过。这与当时成型技术的改善有很大的关系,东汉瓷器成型的方法主要采用拉坯法,有时也兼用泥条盘筑手制和模制的成型法。到了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窑场泥条盘筑法成型工艺基本上被淘汰,而普遍采用陶车拉坯的轮制法。而青瓷莲花尊这样的大件器物的成型,放在现当代的制瓷工艺的条件下,处理的方法是分段拉坯成型再予以黏接,原因在于这样大件的器物造型在拉坯机上一次性完成是很难实现的。现代人的这种方法在南北朝时期的窑工那里已运用的十分熟练,窑工们把器物造型分为器盖、颈部、腹部、足部四个部分,在陶车上分别拉坯完成之后再予以黏接。这体现了当时窑工高超的拉坯技术和独具匠心的成型手法。

2 精美的装饰纹样

此时期在装饰手法上,陶工选择性地继承了陶器和原始青瓷的一些装饰手法而又有新的创造且手法更为精妙繁复。又以上文提到的青瓷莲花尊为例,盖顶四方形,以肥厚短俏的堆塑莲瓣环绕四周,莲瓣上下围饰齿纹、在颈部的装饰上,陶工巧妙地运用原始青瓷常见的装饰元素——弦纹把颈部分成上中下三段,其中均为模印贴花装饰,上段为飞天,中段为熊,下段系双龙抢珠。器腹上部有两层模印双瓣覆莲,一组贴花菩提和 一组刻划瘦长的复莲组成;下部为一组双层单瓣仰莲,莲瓣尖端略微上卷。足部亦有两层覆莲组成,上层的莲瓣较短,且无瓣尖;下层则为刻划而成的瘦长莲瓣。整个装饰除一部分模印贴花外,均用不同形式的堆塑、模印和线刻的仰覆莲所组成。这样的装饰手法并非南北朝时期的独创,只是如此繁复精美的装饰纹样装饰于同一件较大的器物上,在南北朝以前尚未发现。一则考验窑工对每种装饰纹样熟练的工艺制作;二则考验窑工在装饰过程中对整个器形与装饰纹样之间关系的掌控。

3 先进的窑炉技术

与别的工艺美术有所不同,瓷器从构想之初到整个造型的制作完成只是陶工在创作的历程中跨出的第一步。陶工是否能把自己制作出来的素坯,最后变成完整的瓷器,还要接受一系列工艺流程的检验。这其中的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无非是窑炉烧成了,这是因为在窑炉烧成过程中,坯体属于塑性状态,随着水分等物质挥发与玻璃相生成,使坯体继续产生收缩,如果造型形体结构比例不合理,重量分布不均,会引起产品变形。附丽与瓷胎上面的色釉和装饰纹样的形成及其是否能达到预定设计的目标,同样也是由烧成来决定的。南京灵山梁代大墓出土的这件青瓷莲花尊造型端庄大方,结构严谨分明。通体施青釉,釉色整体呈青黄色调,薄釉处晶莹剔透,积釉处色如翡翠,这与南北朝时期窑炉技术的改进密切相关。可以说南北朝先进的窑炉技术的改进为青瓷莲花尊的烧成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南北朝的窑炉技术的改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龙窑分段烧成的问题;二是火照的发明。

首先,在没有解决分段烧成以前,东汉至晋代龙窑的特点是短、矮、宽、陡。这些特点决定了窑室不能充分利用余热、装烧量少、装窑出窑,劳动强度很大且窑顶易坍塌等缺点。解决分段烧成之后,龙窑的长度可由窑场的需要和生产力来决定,窑内的装烧面积可以用延长窑身的办法来解决,而且窑身愈长,余热利用率愈高,节省燃料。同时窑身长了,还可以把宽度适当减小,使窑内温度更加均匀,有利烧成。此件青瓷莲花尊釉色青中带黄,坯体在弱还原焰中烧成,颜色越趋于纯正稳定,表明这一历史阶段的窑工在窑炉改进的前提下基本掌握了青釉的烧成技术。

其次,是火照的发明,火照是烧造瓷器测验生熟的窑具,也叫试火具、火标、试片、试样、试火板和火牌,统称照子。一般用瓷土制成,有些则以碗、盏、盘等的坯体加工而成。火照的作用是监视炉温、火候,在保证瓷器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经东晋、南朝丰城窑遗址出土火照一事表明,我国至迟在东晋、南朝时期就已经运用火照来监控瓷窑的烧成状况了。在这一阶段,火照的运用也对青瓷莲花尊的烧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南京灵山梁代大墓出土的这件青瓷莲花尊以其前所未有的繁复的做工程序、精美的装饰手法集中反映了我国这一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但这并不是说南北朝时期的制瓷工艺就仅限于此,例如在瓷器种类方面看,不仅有釉汁纯净,釉层均匀的青瓷,还出现了可与漆器相媲美的德清窑的黑瓷以及北朝晚期白瓷的创烧成功更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又一次重大成就,为我国以后瓷业的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烧成技术方面来看,匣钵装烧工艺的问世,对推动中国瓷器的发展,提高瓷器的烧成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在原料的选择、釉料的配方等方面较之前朝都有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婷,陈大元.虔诚信仰的奢侈品——南北朝时期青瓷莲花尊的探讨[J].黑河学刊,2015(2).

[2] 熊廖.中国古代制瓷工程技术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

[3] 熊廖.陶瓷美学与中国陶瓷审美的民族特征[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4]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

猜你喜欢
发展水平
论我国保险业的现状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