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6-19 17:43孙承毅王华卢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1期
关键词:臂丛罗哌阿片类

孙承毅 王华 卢波

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孙承毅 王华 卢波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上肢手术患者 80 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A、B、C、D 组, 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 B、C、D三组患者分别注入0.05 mg/kg、0.1 mg/kg、0.15 mg/kg的地佐辛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注药后观察四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 以及镇静程度、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四组麻醉起效与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 同时B组长于A组(P<0.05); D组地佐辛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复合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改善镇痛效果,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地佐辛;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临床上常将阿片类镇痛药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以弥补局麻药出现的阻滞不全。但阿片类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本实验将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观察其镇痛效果, 并探讨其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宜剂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上肢手术患者80例, 年龄21~55 岁, ASAⅠ~Ⅱ级。 各患者均身体健康, 术前检查无异常, 无臂丛神经阻滞的禁忌证, 近期未用镇痛药。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 组, 每组20例。各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未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吸氧, 开放静脉通道, 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所有患者均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后, 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 组注入 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 B、C、D组分别注入0.05 mg/kg、0.1 mg/kg、0.15 mg/kg的地佐辛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所有患者麻醉操作均由同一名麻醉医生完成。

1. 3观察指标 注药后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观察镇静程度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麻醉起效及痛觉消失时间的比较 麻醉起效时间为自注药后到患者感觉患肢指间麻木、疼痛减轻或患肢肌力减弱的时间;痛觉消失时间为从注药开始计时, 到针刺患肢无痛。各组间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镇痛持续时间的比较 从痛觉消失开始到患者初次感觉伤口有痛时为镇痛持续时间。C、D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A、B组, B组长于A组,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镇痛持续时间C、D组与A、B组比较P<0.05, B组与A组比较P<0.05。

2. 3镇静程度比较 镇静评价标准:0级, 无镇静, 紧张;1级, 安静, 合作;2级, 困倦但反应良好;3级, 入睡但易唤醒;4级, 入睡唤醒困难, 但睫毛反射存在。D组与A、B、C组比较镇静较深,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4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比较D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四组均未发生尿潴留。

表1 各组间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

表1 各组间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

注:各组麻醉起效时间与痛觉消失时间比较, P>0.05;镇痛持续时间C、D组与A、B组比较, P<0.05, B组与A组比较, P<0.05

表2 各组间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 其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的选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 人们将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混合以追求更好的麻醉效果, 而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 使得阻滞更加精准、完善。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 激动κ受体的同时拮抗μ受体, 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同时对呼吸抑制作用较轻。κ受体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脊髓罗氏胶质区、外周感觉神经元包体与末梢[1]。当药物注入到臂丛神经时, 地佐辛与外周神经的κ受体迅速结合, 以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Wajima等[2]曾在臂丛神经鞘内和静脉分别使用阿片类药物比较镇痛作用, 发现前者的镇痛作用更强。而Chawda等[3]用可乐定和肾上腺素分别复合局麻药行臂丛神经阻滞,发现前者缩短了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且延长了镇痛时间。局麻药是通过阻滞钠离子通道而阻断神经冲动传导发挥镇痛作用, 而阿片类药物通过结合外周神经元相应受体发挥作用(不排除其通过脊髓水平发挥作用), 二者联合使用可能是通过协同作用增强镇痛效果, 延长镇痛时间。地佐辛在鞘内吸收缓慢也可能是其延长镇痛时间的主要原因。在本次实验中, 当罗哌卡因混入地佐辛时, 不同程度的延长了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 增强麻醉效果, 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但本实验中随着地佐辛剂量的增加其副作用的发生也相应增加了。学者杨瑞等[4]报道术后硬膜外镇痛, 当阿片类药物在硬膜外腔浓度升高, 其副作用恶心呕吐、瘙痒、低血压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以此推断, 这可能是当鞘内地佐辛浓度升高时, 其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的原因。以往臂丛阻滞采用肌间沟针刺寻找异感的方法, 使得药物扩散不均, 经常出现阻滞不全。本实验采用了超声引导多点神经干阻滞,注药精准, 药物扩散均匀, 这可能是本实验中各组间麻醉起效时间与痛觉消失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的原因。

综上所述, 0.1 mg/kg的地佐辛与0.375%罗哌卡因混合,在超声引导下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使镇痛时间延长, 麻醉效能增强, 不良反应发生少, 安全性好, 可推广使用。

[1] 郑斯聚. 阿片类药药理研究的若干进展.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1, 2(1):59-61.

[2] Wajima Z, Shitara T, Nakajima Y, et al. Comparison of continuous brachial plexus infusion of butorphanol, mepivacaine and mepivacaine-butorphanol mixtures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Br J Anesth, 1995, 75(5):548-551.

[3] Chawda PM, Sharma G. A clinical study comparing epinephrine 200 μg or clonidine 90 μg as adjuvants to local anaesthetic agent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 via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J Anesth Clin Pharma, 2010, 26(4):523-527.

[4] 杨瑞, 秦秦, 张昕, 等. 硬膜外腔罗比卡因的浓度及容量对镇痛效果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4, 20(9):526.

2014-09-12]

523820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臂丛罗哌阿片类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