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燕华 周慧 邓宁星
H型高血压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预防脑卒中疗效观察
邓燕华 周慧 邓宁星
目的考察在当地的15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中, 口服马来酸依普那利叶酸片(简称依叶)能否有效的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并对比三组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150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三组,分别为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0.8 mg)组、组合配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及叶酸片(0.8 mg)组、单纯依那普利片(10 mg)组, 每组50例患者。均用于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 于入选时测定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卒中的发生率, 治疗后第3、6、9、12个月末分别复测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卒中的发生率, 进行统计学分析, 分析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 但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组、组合配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叶酸片组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下降率分别为41%和39%, 优于单纯依那普利片组(2%), 此两组的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4%, 单纯依那普利片组脑卒中发生率则为10%, 三组间降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疗效及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效果更好。
H型高血压;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导致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 HCY与脑卒中有密切关系, 降低HCY水平可以显著减少高血压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当高血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同时存在时, 对增加脑血管病发生有协同作用, 导致脑卒中发生率进一步显著升高。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平均血清HCY水平可达15 μmol/L[2], 并且伴发高HCY血症者约为75%, 此类伴有高HCY血症的高血压就定义为“H型高血压”[3]。对这类人群进行早期发现并实施有效干预, 对于有效控制我国脑血管病的高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马来酸依那普利作为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控制血压效果较佳, 叶酸是目前已知降低HCY最有效的药物, 而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为马来酸依那普利及叶酸的复方制剂。现比较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组、组合配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叶酸片、单纯依那普利片对预防脑卒中发生的效果。
1.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2011年7月~2012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男71例, 女79例, 年龄45~8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且HCY>10 μmol/L。排除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无症状性脑梗死、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脏器质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服用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明显不耐受的患者、精神疾病、癫痫病史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必要的健康宣教, 包括生活方式合理化及服药规范化等。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给予口服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0.8 mg)、组合配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及叶酸片(0.8 mg)、单纯依那普利片(10 mg)。
1. 2方法
1. 2. 1血压测定 所有患者均在实验前及实验第3、6、9、12个月末随访时按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依次测量并记录休息状态下的坐位血压, 每次血压至少测定3次, 取其平均值。
1. 2. 2HCY测定 所有受检者均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实验前及实验第3、6、9、12个月末均依次按相同的方法取血样样本测定HCY值并记录。
1. 2. 3脑卒中发生率的测定 定期随访了解实验对象的病情变化, 及时记录脑卒中发生的例数, 于实验前及实验第3、6、9、12个月末均做统计并作记录。
1. 3试验药品 依那普利片和叶酸均购自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购自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以及Excel2007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三组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 三组治疗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三组治疗第3、6、9、12个月末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并降至正常水平。且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2。
2. 2三组治疗前后HCY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9、12个月末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和组合配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叶酸片组患者的HCY水平均明显下降, 分别为41%及39%,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单纯依那普利片组患者的HCY水平无明显下降, 仅为2%, 与另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2三组治疗前后脑卒中发生率比较 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组的脑卒中发生率为2%, 组合配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叶酸片组脑卒中发生率为4%, 单纯依那普利片组脑卒中发生率为10%。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P=0.029)。见表4。
表1 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的比较
表1 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的比较
注:三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三组治疗第3、6、9、12个月末后与治疗前比较,b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cP>0.05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舒张压的比较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舒张压的比较
注:治疗第3、6、9、12个月未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
表3 三组治疗前后HCY水平的比较
表3 三组治疗前后HCY水平的比较
表4 三组治疗前后脑卒中发生率比较(n)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作为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口服后可以达到快速水解的作用效果, 溶解为依那普利拉可以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给予抑制作用, 控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 全身的小动脉及血管的得到较好的舒张, 可以减少血液流动的压力, 对肾脏的血液给予补充, 血液控制低位,对心率等的影响极微。同时, 马来酸依那普利可以对血管-缓激肽-前列腺系统进行干扰, 有利于改善前列腺激素的重新恢复, 可以带来长期均衡的静脉扩张效应。血浆HCY是体内3种含硫氨基酸之一, 主要由甲硫氨酸去甲基转变而来,经肾脏排泄。HCY可再甲基化重新合成甲硫氨酸或在胱硫醚-B合成酶催化下形成胱硫醚。HCY代谢途径中需要叶酸、维生素B12及5-10-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等多种酶参与, 正常人体内含量比较少[4], 大量前瞻性研究显示HCY水平与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5,6], 但无明确的界定值。本实验以美国脑卒中协会防治指南中HCY>10 μmol/L作为高HCY的界定值。Wang[1]针对叶酸预防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发现补充叶酸能够使脑卒中风险下降18%。故补充叶酸是降低血浆高HCY的有效措施。
本实验选用依叶片在降压同时降低血浆HCY, 观察能否有效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依叶片主要成分为依那普利10 mg、叶酸0.8 mg。本试验显示三组降压疗效均等且有效, 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组、组合配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叶酸片组降HCY有效率分别为41%及39%, 而单纯依那普利片组降HCY仅为2%, 前两组与第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故降HCY疗效前两组更优。三组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分别为2%、4%、10%, 故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组的脑卒中发生率最低, 三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虽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及组合配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叶酸片降血压及降HCY效果相近, 但脑卒中发生率存在差异, 考虑为复合制剂依叶服用时更为简便, 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高, 故依叶组脑卒中发生率最低, 故在临床中更提倡使用依叶片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的发生。
综合相关文献及本试验结果表明: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口服复方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效果更佳。因本次试验的病例数及随访时间所限, 对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及长期疗效的进一步追踪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及行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献
[1] Wang X, Qin X, Demirtas H, et al. Efficacy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stroke prevention: a meta-analysis . Lancet, 2007, 369 (9576):1876-1882.
[2] 徐艳龙, 张善春, 徐西平, 等.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MTHFR基因多态性对血清叶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的影响.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6, 41(6):639-42.
[3] Grahma IM, Daly LE, Refsum HM, et al. Pla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 The European Concerted Action Project, 1997, 277(22):1775-1781.
[4] Nevrly M, Kanocsky P, Vranova H, et al. Effect of entacapone on plasma hyper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 Neurol Sci, 2010, 31(5):565-569.
[5] Boers GH, Smals AG, Trijbels FJ, et al. Heterozygosity for homocystinuria in premature peripheral and cerebral occlusive arterial discase.N Eng Med, 1985, 313(12):709-715.
[6] Clarke R, Daly L, Robinson K, et al. Hyperhomocysteinemia: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N Eng J Med, 1991, 324(17):149-155.
2014-07-03]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疗效的观察(项目编号:201108234)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