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莲
(霍里中心小学,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陈晓莲
(霍里中心小学,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将围绕课内与课外阅读两个方面,从“依托课内,拓展课外”“推荐阅读,加强指导”“师生共读,学生回应”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化素养的积累和建构依赖于大量的阅读内容。语文阅读教学应处理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重在掌握方法,培养习惯;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重在增长见识,丰富积累。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偏向于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重课本知识,轻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不仅违背了课程标准,更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所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使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总有这样一种困惑,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的课本知识,但学生在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是体现出了语言的障碍和知识的匮乏等问题,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学仅仅依赖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以教材为主导,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延伸课内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延伸学生的课内阅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课文《丑小鸭》时,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知识点外,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的阅读策略进行课外阅读,我会介绍《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里的经典篇目给学生,比如《豌豆公主》《海的女儿》、《灰姑娘》等;在学习《女娲补天》时,我会给学生介绍《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民间传说故事。在学习《黄继光》这篇课文时,我会像学生推荐《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等描写英雄人物的作品。
(二)传授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阅读方法是优化学生阅读的重要保证。②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以教材为依托,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1)做好预习。在学习新课前,可以做好预习工作,要求学生边阅读变思考,圈出生字词,画出好词好句,提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设置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更有益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阅读目的。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可爱的草塘》,我们可以设置一下几个问题: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者初次来到北大荒是什么样的感觉?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层层推进,最终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3)思路清晰。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思路一定要清晰明确,不能囫囵吞枣。比如在阅读《黄继光》这样一篇人物描写的文章时,我们要弄清作者为什么要写黄继光?课文又是怎样表现黄继光的英雄事迹的?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就能顺利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后,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课内阅读教授的方法进行阅读,这样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他的主导作用,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也要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以便于更好的同学生进行交流。
(一)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教学课程标准的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之前,要切实了解学生对哪一类作品感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有哪些阅读习惯等等,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比如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在小学低年级时,像图画书、绘本等可以作为课外阅读选择的对象;小学中高年级时,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短篇中篇作品供他们阅读。
(二)转变传统的阅读观念,提供自由的阅读空间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转变旧的的阅读成见,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取决于教师正确的阅读观念,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精选出一些内容好、语言好、有情趣的作品,而不仅仅把课内教学外读物作为一种识字、习句、作文的工具。例如,有的教师会认为一些卡通书、漫画等娱乐性的读本对学生是有害的,只有经典的作品对学生才是有益的,其实这种阅读观念是狭隘的,教师应该以宽容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阅读状况,提供他们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当然,对某些低级趣味的、消极的课外读物必须抵制。
《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③。就是说学生的阅读过程不是被动地反映,简单地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地参与,积极地创作的过程。小学生同样能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回应所阅读的文本。学生回应文本的方式可以是自己记下或者回忆阅读感受,也可以是参加谈论,对于小学生而言,后一种更能巩固阅读效果。
教师可以采取“班级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师生共读,考察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学生们选择一本曾经读过的课外读物或者课内读物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大家共同参与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集体讨论的过程。首先,在讨论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掌握阅读的材料,并拟定讨论的大方向,比如作品可以从把握内容、欣赏句段、理清疑惑等发面来设定问题;老师还可以搜集相关材料,在讨论中介绍一些逸闻趣事,增加谈论的趣味性,活跃讨论的气氛。其次,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主角,为他们提供一个尽情发挥的空间,教师只能起引导归纳的作用。
除了班级交流会,还有多种阅读指导方法,例如,组织阅读兴趣小组、组织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举行诗歌朗诵会、故事讲演会等等,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是为了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使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丰富课内,课内外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提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王奇素.内外结合共阅读多位一体强素养[J].现代数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1).
[2]陈惠玲.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2012(2).
[3]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83.
G62
A
1005-5312(2014)05-0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