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

2014-06-17 19:09叶雷
现代国企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屌丝痛点思维

叶雷

过去,言必称希腊,安慰自己“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现在,几乎每一个人、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都在谈论“互联网思维”,都在担忧“前浪死在沙滩上”。雷军的小米被当作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产业的神话;垄断的国企电信,发誓要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产业链;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纸媒,叫嚣要用互联网思维拥抱网络突围;站着赚钱的银行,也要用互联网思维迎接互联网金融的挑战;物流、餐饮、旅游……纷纷都说要基于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就连管理互联网的政府,也在强调要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问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呢?到目前为止,都在解释外延,还没有一个人给出一个公认的内涵定义。陈光锋,有着十年互联网相关工作经历,工作期间接触过数百家传统企业,上万家个人网站及二百余家大中型商业网站,是九元购的创始人,目前担任着经天纬地人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致力于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商业化实践。可谓是一个资深的互联网人士,他的新著《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号称是国内首本系统论述互联网思维的书籍,可在书里,也没有对“互联网思维”进行内涵定义。

在作者陈光锋看来,互联网思维简单可用“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概括,拓展开来有“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屌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整合思维”12大核心要素。故而,他以此为线索,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解读,尝试构建一套关于“互联网思维”的知识体系,强调“互联网不仅仅是可以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化应该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颠覆与被颠覆 ”,以QQ与微信、国美与京东商城、黄金与比特币以及淘宝天猫“双十一”350亿的销量为例,在陈述互联网连接一切、带来颠覆性挑战的同时,分析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大颠覆,总结出“互联网思维”七字诀的雏形,强调“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所有的企业和组织,都应该改变思想观念和作业理念,要以终为始地站在未来看现在,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维看到威胁、想象未来,要将网络定位为发展和创新的驱动力,用数字化重构来实现转变。

第二章“专注”,结合百度、腾讯、阿里巴巴、hao123、唯品会等案例,解读“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三大要素。标签思维是在品牌标识的基础上,使用户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关键词记忆。垄断是最好的标签,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剩者为王,强者恒强,自然延伸出NO.1思维。简约思维,一方面服务于标签思维,在产品中体现单一要素;另一方面服务于NO.1思维,要在领域内争取到第一;当然,也包括“傻瓜”的传统,产品的外形设计和功能设置,少即是多,简约即是美,简约而不简单。

第三章“极致”,剖析小米、360随身Wi-Fi、《爸爸去哪儿》的案例,解读“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三大要素。产品思维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把用户体验投资回报率变成关键绩效指标。痛点思维就是抓住用户曾经在其他的体验中感受到的负面情绪,在网络放大“痛点”的基础上用新产品让用户变“痛快”,从而获得用户的认同。尖叫点思维就是一方面要把“痛点”的解决方案变成用户易感知、吃惊的功能,另一方面制造关键时刻,在合适的时间推出让用户体验升级的内容。

第四章“口碑”,以史玉柱、米粉、《泰囧》为例,分析“屌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三大互联网营销思维要素。屌丝思维是抓住屌丝“我不爽,我不屑,但我存在”的文化核心,利用其对存在感的饥渴打开对话通道,在围观、起哄、争斗中“得屌丝者得天下”。粉丝思维强调无粉丝,不品牌,要沿着参与感、认同感、尊重感、归属感的路径,抛弃生硬的广告和公关,用互动培养产品的忠实粉丝。爆点思维,就是要尊重粉丝的成就感需求,包装卖点,刻画产品性格,借势引爆社会化营销,以实现社群经济的高级形态。

第五章“快”,以微信持续试错微创新中野蛮生成的例子解读“迭代思维”,“十年磨一剑”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落伍,必须小步快跑,想了就说,说了就干,快速迭代更新;以360安全卫士的免费生意为例解读“流量思维”,强调有流量才有价值,将流量积累到质变的“临界规模点”,利用下一个环节收费也就顺理成章了;以余额宝的千亿级整合为例解读“整合思维”,不仅要在产品的设计以及推广中整合优势元素,更强调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战略中加入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如扁平化管理、开放平台和战略并购等。

第六章“正在移动互联的世界”,从凯文·凯利的《失控》一书谈起,介绍他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预言和预测,并重点介绍了智能设备、手机APP、二维码、3D打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直言可能是新一轮颠覆的开始,不能止步不前,并具体分析了将带来的可能及应对。当然,就如凯文·凯利说的一样:“接下来20年会有你难以想象的变化,还有最伟大的产品没被发明出来。在变化的时代,你们还没有错过,你们的机会跟别人一样多,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机遇。”

《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读来确实能给人以启发,但却不能完全解渴,令人疑惑的是,无论是谷歌、苹果、脸谱这样的互联网超级巨头,还是书中举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360、小米等案例,究其一点,确实可以将作者的“互联网思维”论证到极致,但就其全貌,似乎又难说它们就完全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标准。尤其让人遗憾的是,书的作者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从业者,对“互联网思维”理解的如此透彻,至少到目前还没有看得见的、与思想一样高度的成功实践。

尽管还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以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概括,但一样不能令人完全解渴。从逻辑上说,要定义一个概念是什么,最好先定义它不是什么。目前的困境恰恰在于,论证“互联网思维”是什么相对容易,但论证它不是什么却很难。很佩服将internet翻译成“互联网”的人,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静态的物理存在,它就是一种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基础设施;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运动过程,互联的内容无限,网络也将无限,任何去标准化“互联网思维”的努力都注定将以失败告终。

因此,我们在强调“互联网思维”的同时,更应该去反思我们对传统思维的认识。我们的传统思维,基于牛顿力学“世界是连续变化”的前提和基础,习惯比喻为“登山”;互联网时代,只不过是再次论证了量子力学“世界是跳跃发展”的观点,我们习惯性比喻为“冲浪”。而实际上,互联网仍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由演进,成功者只不过是万千同类竞争适者生存的结果。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变革引发了社会结构、社会运作方式、人类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关键是看我们如何转变。

《菜根谭》中有名句说:“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根本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互联网思维,现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扯淡”,我们都可以在传统思维中找到影子和例子。传统思维依然没有断裂,更没有死亡,只是我们没有“会得个中趣”,所以也就没有“破得眼前机”。我们与其陷入“互联网思维”的牛角尖,不如去系统检视、改变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思维,让思维联网,“五湖之烟月尽人寸里”,自然适者生存,“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猜你喜欢
屌丝痛点思维
尾巴帖
Southern_Weekly_1928_2021_02_04_p28
自我矮化症
藏在“抱怨”背后的商机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贴膏药不能只贴痛点
北大发布首份屌丝生存状况报告:长春是最屌丝城市
“屌丝”六儿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