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鑫, 郑圣明
(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代数基本定理[1]揭示其在复数域C内至少有一根,然而并没有给出根的具体表达式.实际上,Abel和Galois的工作表明,5次及以上的一般的一元多项式不存在根式解[6].因此,多项式根的范围的估计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这方面的估计成果十分丰富,经典的结论有 Sturm[3]定理,再如[4,5]等.
矩阵的特征值是基本且重要的概念,其求解问题实质上是多项式的求根问题,在矩阵理论中有着独特的研究方法.对特征值最经典的估计当数Gerschgorin圆盘定理,近年来新的估计层出不穷,如文献[8]等.矩阵是个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将用多项式的友矩阵把多项式与矩阵统一起来,主要给出一元实系数多项式根的模的几个上界.
对于一元n次实系数多项式
为了方便,我们讨论首一多项式
定义 多项式(2)的友矩阵为
易知,Af的特征多项式正是f(λ),即
其中,In为n阶单位阵.由此可见,多项式(2)的根的估计问题等价于其友矩阵Af的特征值的估计问题.关于矩阵特征值的分布,有以下著名的Gerschgorin圆盘定理.
引理1(Gerschgorin圆盘定理)[3]给定n阶复方阵A=(aij)n×n,在平面上作闭圆盘:
引理2[2]n阶复矩阵A的谱半径为ρ(A),‖A‖为A的任一相容的矩阵范数,则ρ(A)≤‖A‖.
引理3[1]设A,B分别是 n×m,m ×n级矩阵,则
引理4(Weyl定理)[3]设 λ ≥ λ ≥ … ≥
12λn,μ1≥μ2≥…≥μn分别是n阶实对称方阵A和B的n个特征值,v1≥v2≥…≥vn是A+B的n个特征值,则有λi+μn≤vi≤λi+μ1
定理1 记
则多项式(2)的根λ0满足
证明: 对于f(λ)的友矩阵应用引理1,则一
方面Af的特征值落在行圆盘的并中,即 | λ0|,|λ0+an-1|≤1中至少有一个不等式成立.注意到若 | λ0+an-1|≤1 成立,则 | λ0|≤1+|an-1|必成立.故知|λ0|≤max{|a0|,1+|a1|,…,1+|an-1|},即 | λ0|≤ Mf.
另一方面,Af的特征值λ0必落在列圆盘的并中,同样知 | λ0|≤ Mf′,从而 | λ0|≤min{Mf,Mf′}证毕.
推论1 多项式(2)的根λ0满足
证明: 注意到
由定理1即得到(4).
推论1是多项式根模的估计中的一个基本结论,最早由Cauchy得到.而对于一般的多项式(1),对f(λ)运用定理1有如下的结果:推论2 多项式(1)的根λ0满足
上面利用圆盘定理估计了根模.接下来基于引理2利用矩阵范数估计根模.
注意到这是定理1的又一证明.
其实,Carmichael和Mason 给出了优于(6)的界[7]:
下面利用友矩阵给出异于[7]中的方法证明之.
定理2 多项式(2)的根λ0满足Carmichael-Mason界(7).
证明: 记 α = [a0,a1,…,an-1]T,
故ααT的特征值从大到小为λ3=… =λn=0.而B的特征值从大到小为μ1=μ2= … = μn-1=1,μn=0,所以根据引理 4 得,A最大特征值满足
现考虑Af的谱范数它是相容的矩阵范数[2],其中为Af的共轭转置.由引理2及(8)得Af的特征值λ0满足
定理2的证明过程启示我们可以进一步考虑Af的谱范数,为此考虑AHfAf的最大特征值.
定理3 多项式(2)的根λ0满足
由于λ2-(a+2)λ+的判别式
显然 λ1≥ λ2,下证 λ1≥1.若 a≥1,则 λ1≥≥1;若a <1,则由4a2≥知(a+1)2-≥(1- a)2.进一步即得λ1≥1.从而λ1是的最大特征值,所以由引理2便得到|证毕.
推论3 若多项式(2)的常数项a0≠0,则其根λ0满足
证明: 由于a0≠0,λ0≠0.由等式
的根,从而对g(λ)应用定理3得
[1]王萼芳,石生明.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方保镕等.矩阵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许以超.线性代数与矩阵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宋永忠.多项式零点的存在区域[J].数学学报,1993.
[5]赵维加.多项式零点的界的一种估计[J].青岛大学学报,2000,13(2).
[6]Rotman.Advanced Modern Algebra[M].Prentice Hall,2002.
[7]M.Fujii and F.Kubo,Operator norms as Bounds for Roots of Algebraic Equations[J].Proc.Japan Acad.49(1973):805-808.
[8]H.Wolkowicz and George P.H.Styom.Bounds for Eigenvalues Using Traces[J].Linear Algebra Appl,29(1980):471-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