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昀
信息化环境与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是顺应教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体现,怎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加入信息技术知识,怎样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参与到教学中去,是摆在教师前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情境的辅助营造
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教育学生的内容固然是核心,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环境的烘托,内容肯定会流失于枯燥的灌输过程中。”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怎样积极形成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更是新课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教师角色的主要功能正是辅助形成教学情境,以使新课内容顺利导入,让学生学习过程更加深入。例如,当教师讲解到常见天气系统这部分知识时,为使新课能够顺利导入,可以首先播放同飓风相关的视频资料,同学们可以跟随教师在视频资料中看到狂风伴随着乌云呼啸到来,冲天巨浪无情地扫向陆地,成排的树木多数被连根拔起,房屋被吹倒,物体随风飘……当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雪灾、洪灾情况。看到这些视频资料以后,学生会受到很大震撼,教师便可在此时顺势提出问题:这属于什么天气,这种天气所造成的危害是什么,天气能产生多大施加于人类的影响。当学生讨论完这些问题以后,教师正式导入新课:天气同所有人都有密切关系,我们现在就正式开始学习常见天气系统,以及与各种天气系统有关的知识。如此一来,学生积极积极性得到了调动,气氛也变得相当活跃,给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导入时是信息化环境对于教学情境的辅助营造能够起到作用,正式授课时也是如此,比如用软件实现对多媒体的控制,达到地图随意缩放的效果,既可以通览全图,也可以突出图中细节点,点面结合非常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把握。
二、教学难点的帮助突破
传统式的高中地理学一般都会在重点与难点教学上下很大功夫,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又极为有限,因为一些教学内容非常抽象,即使教师已经多次讲解,但是学生依然无法真正获得深刻的感知,容易出现学习疲劳感。信息化环境下的高中地理课堂突出重点的有效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是密切相关的,大量的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拥有动静结合、具体形象等优势,如果加以恰当应用,必然会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乏味为有趣的良好效果,彻底解决教师不易讲清、学生不易听懂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重点突出、难点化解的目标。例如,在讲解到地球公转这部分知识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均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在传统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确实感到特别棘手,不管是用模型教学,还是用挂图教学,都无非是教材插图的简单复制,因为欠缺立体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易被激发出来,学生自然无法形成完整深刻的感性认知,而以相关地理素材为基础,形成一个精美的Flash教学课件,并使之投射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先看到展示出来的黄赤交角,再看到地球绕日运转的模拟影像,看到太阳真射点与昼夜周期变化,并在学生观看课件的同时思考太阳直射点与昼夜变化规律,并通过旧知识和新知识的串联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真正走入到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去,使学生能够初步在头脑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三维动态立体地图。接下来教师还可以据此鼓励学生自主创建地球绕日转道平面图。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讲解与提供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引用生活实例,借以帮助大家加深对知识的领会与把握。
三、教学质量的反思提高
传统式的备课多数都是每位教师处理自己的教学内容,独自完成而缺少交流,集体备课机会不多。因为地理教师能力差异性很大,面对同一项教学任务时,不同教师所展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差距。随着国家在教育上的投资增加,各学科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很多高中均已经为地理教师配备了专门的计算机房,这就给教师的集体备课创造了机会。同一年级的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共同编写教案,寻找到同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相关联的优质素材,由擅长课件制作的教师统一制作,其他教师共同参与以形成质量水平一流的课件。当课件制作形成以后,所有教师均可以用该课件进行授课,达到资源的共享,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如此,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亦应当有统一的反思过程,虽然说多媒体课件能够起到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是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地理教师必须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尤其要熟练掌握Power point与Flash之类软件的制作方法。此外,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师也要学会处理多媒体课件同传统地理教学工具间的应用关系,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视、听、触觉全面统一的新型地理思维引导方法的迅速应用。
应当说,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加入信息技术因素,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此外还能起到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氛围、改良教学效果的作用。所以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信息技术的优质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及时更新观念,掌握必要的多媒体技术,以使高中地理教学呈现出更为丰富、生动和时代化的特点。
(贵州省兴义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