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
【摘 要】经济全球化导致媒介文化的多样化,文化的多元碰撞固然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创新,但也会给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以文化扩张的机会。大众传播媒介在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作用尤其重要。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者作为媒体出声露面的新闻工作者,对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方面理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 文化安全 有声语言
经济全球化引领的全球化风尚已经成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球化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整体化、互联化、依存化。”①它已经开始并或多或少地渗透到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媒介文化全球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谓媒介文化全球化,是指“随着西方媒介文化产品在全球的普及,各地的媒介文化内容和风格都发生了变化,西方制造的某一种文化成了一统天下的文化,而本土文化则渐渐从媒介上消失。”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的全球化共享,媒介产品无国界已经成为现实,于是有着雄厚的经济和文化实力的美国借助其文化传媒产品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皮下注射,宣传其美国式的价值观念。②
媒介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电视和互联网为主导的传播界正在重构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全球被村庄化,人类被世界化,大众传播媒介深深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③中国传媒大学曾经在2009年做过题为《我国广播电视传媒公信力研究》的调查,当受众所获得的某一新闻或信息来源在不同信息渠道中有所区别,甚至在大众媒体的报道中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受众对不同信息渠道的可信度的认知呈现为:最信任的信息渠道是电视,其次为互联网、报纸、广播和其他媒体。④
可见尽管网络社交媒体以及其他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中国广播电视媒体仍然是国家的主流传播媒介,代表着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推广、外来文化引入、创新文化普及等方面发挥着先锋作用。广播电视媒体一方面是国家宣传、普及文化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是广大受众获取文化滋养、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场所。
广播电视媒介、文化传播、语言传播三者构成了一个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提下的文化转换传输系统,而有声语言天生的音声化特质就在这样一个文化运转系统内得以显现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⑤一方面,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工作者在节目行进过程中利用其音声化特质的语言承载着文化的输出与传递。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传播过程,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过程,无论是文字稿件转化成有声语言,还是内部语言外化为外部语言,都渗透着创作主体个性化的独特感受,不可否认的是完成一次艺术创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建构过程,它既能实施一定的社会影响,也能成为某一时代的文化表征。即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不仅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具有结构性的生成能力;不仅产生现实影响,还具有历史影响,产生历史价值。”⑥
既然语言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又是国家文化发展事业的重要阵地,那么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裹挟西方意识形态的文化舶来品肆无忌惮地围攻国民意识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者应该审时度势,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践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甄别网络用语、外来用语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交流不断加深,语言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沟通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融通、不同人与不同文化间的接触,这对文化的创新发展当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的差异有时会导致冲突,有时会导致价值观念和思想形态的变化。”⑦语言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价值观传承。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始施行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推广普及工作,汉民族共同语言具有庄重美、含蓄美、融通美、质朴美的特点,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者应该切实践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的推广普及,切实做好广大人民的普通话老师,为人们的日常交往提供话语标杆,励志将国民的语言生存空间由“生存空间”提升至“规范空间”,进而由“规范空间”向“审美空间”导引过渡。⑧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方式变得更加自由开放,传播速度更是瞬息万变。一方面,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由此乘虚而入,使得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语言、文化思想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从线上发展到线下,充斥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作为媒介文化的代言人,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者既要加强文化自觉,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节目中传播给广大受众;同时在节目之余也要利用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号召力矢志不渝的进行民族文化的推广工作。另外对网络流行语要谨言慎用,这一点特别是广播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注意。
二、提高有声语言传播质量和语言文化品位
西方价值观念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各种快餐文化一如鸡肋、味同嚼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主流媒体的文化产品不能或不足以满足受众需求和文化审美品位。具体到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就是语言传播质量和语言文化品位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高品位不是“指那些面貌正统严肃,内容阳春白雪,高深莫测,不可亲近的节目。”“坚持文化品位并不是要求所有节目都传播高雅文化。有品位的文化也不都是严肃文化。”⑨怎样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保持节目的文化品位,对于增强主流媒体自身的文化话语权和传播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有声语言传播者业务能力的考验。语言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⑩语言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传播就是一种文化传播,语言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节目文化品位的提升。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大众文化应当“树立精品意识,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打造品牌,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追求精良制作,主观上不应该以快餐文化自居,追求表达的经典,力争使之成为精品。”⑾
三、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优秀民族文化
有学者把主流价值观称为民族的脊梁、国家稳定的基石,它包括“意识形态、历史传统、民族精神、宗教信仰、道德风尚和生活方式等。”⑿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言人,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工作者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的意识和责任应该明晰。具体来说,艺术性是我们的重要属性,但新闻性这个本质属性始终不应违背,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应时刻萦绕耳畔,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始终坚守。同时应具有文化自觉精神,自觉抵制低俗内容的传播,维护好媒介文化生态。张颂教授谈及传播观念时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不能自发产生的,必须‘灌输,必须‘教育,然后才能进入人们的‘自觉,并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广播电视的宣传报道,实际上不能不是一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灌输、‘教育。”⒀
优秀的文化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与社会关系的调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都需要民众输入大量文化信息。广播电视是一种文化事业,它生产出的产品是一种文化产品。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者应当自觉承担起弘扬优秀文化这个责任,以自己的有声语言为载体,裹挟着优秀的文化要素娓娓道来、沁人心脾,如春风化雨般的浸润到广大受众的脑际心田。
四、具备大格局意识,增强有声语言创新能力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时代,所要维护的是国家文化安全,这客观上就要求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者要有大格局意识,即视阈开阔、眼界长远,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根基,博采众长、取精去粗、去伪存真,凸显有声语言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时代感和创新性。
时代感是播音语言特点之一,“所谓时代感,是一种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的心理把握。”⒁张颂教授解释到“时代精神是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时代氛围是说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然,在东西方思想文化愈益猛烈的相互交织激荡下,时代感有其新的内涵,即广泛学习各种文化的优势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便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构建易于国际间交流和推广本土文化的谈话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有声语言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创新性,首先是传受模式的创新,其次就是传播技巧和方式的创新。当然这些都归结于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者传播理念的创新。一言以蔽之,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人文关怀。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壮大,主流媒体的传统垄断地位式微,受众了解最新事态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如何抓取受众的眼球?应该依托于先进科技的传播技术、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与媒体公信力,应该依托于传播者人性化个性化的表达和其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前两个因素是“物”的因素,是相对客观和恒定的;后面两点是“人”的因素,是相对主观和可变的。明确这些对于提高传播效果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全球化语境下,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者在节目制作、行进过程中,在维护本国语言文化安全方面,在推广本国民族共同语、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既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工作者的新闻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有声语言传播者的艺术属性和文化本质所决定的。增强这一责任意识并切实践行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工作者和研究者矢志不渝的职责。□
参考文献
①③张国涛 主编:《传播文化 全球化与本土化》[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3
②陈龙:《传媒文化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④雷跃捷、沈浩、薛宝琴,《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受众认知调查与研究》[J].《现代传播》,2012(5)
⑤李洪岩、柴瓃:《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文化品位及审美趋势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⑥张政法,《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J].《现代传播》,2005(3)
⑦姜鑫、王颖,《浅谈中国的语言文化安全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⑧张颂:《朗读美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⑨⑾娄可伟,《中国电视主持人传播文化品位提升战略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7(6)
⑩李凤辉:《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构》[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⑿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54
⒀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73
⒁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190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