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评论在热点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2014-06-13 05:30:34徐婉晴
新闻世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舆论引导

徐婉晴

【摘 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的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新闻评论 热点事件 舆论引导

我们生活在舆论构造的世界当中,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①舆论是社会意见的集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维系社会稳定与推动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力量。

社会舆论普遍反映的是群众的情绪,群众的意见有时候是感性而激动的,这就决定了社会舆论具有很强的倾向性、表层性、情绪性和非理智性。热点事件一旦引发群众情绪化的意见,点燃舆论的导火索,就可能形成舆论过界甚至舆论灾难的现象。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加强舆论引导,使其表达趋于理性,让舆论呈现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公正的一面,才能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地运行,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多元文化互相激荡,多元利益充分博弈。加强舆论的引导势在必行。②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的程度加深,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加强舆论监督能力是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评论是一种意见传播的载体,在深入剖析新闻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旗帜鲜明地进行赞扬或批判,引导受众按照传播者的意图进行思考,从而形成热定的舆论浪潮。③新闻评论是舆论引导的关键,是媒体立场的集中体现,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它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形成了对社会舆论的有效引导,能够稳定社会情绪、端正社会价值导向、规避负面新闻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社会大众能够客观认识事件、维护公共利益、营造和谐舆论环境。

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频发,与人们利益相关的事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2013年10月14日通过微博爆出的“余姚鞋哥事件”又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事件。新闻评论在此次事件中,充分发挥了其舆论引导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事件回放:2013年10月14日11时06分,网友“假装是芸陌”微博发图,爆料“余姚三七市镇某领导今日下乡视察水灾,某领导因穿高档鞋子,迫不得已由年近六旬的村书记将其背进灾民家里!”。当日16时41分,余姚三七市镇官方微博回应称“今日,我镇纪检、组织部门对微博网友反映的他人背镇干部进村走访一事进行调查。经查,当事人系我镇机关工作人员,于13日上午去魏家桥村上门走访慰问患重病村民。目前,镇纪委已对当事人作出严肃批评教育,下一步将进行组织处分,同时在全镇党员干部中进行通报,要求引以为戒。”一个小时后,此新闻即被更新:“针对当事者王某在抢险救灾中出现的行为,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免去王某同志三七市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职务,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一、事件发生,尊重民意,稳定社会情绪

在热点事件中,事件的发生和进展都会对社会舆论产生重要影响,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新闻评论来引导舆论,避免社会舆论对热点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鞋哥”事件发生后,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热议,面对逐渐升温的社会舆论,新闻评论也紧随其后,及时的传达了媒体的立场和意见,顺应民意,满足了公众的信息要求、稳定了社会情绪、疏导了公众的焦虑情绪、端正了社会价值导向。

在10月14日晚间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当中,主持人白岩松评论此事件:“这属于鞋没进水,脑子进水。当地的快速反应体现了执行力,也反映出不管你是哪个级别的干部,只要脱离群众都是零容忍。”

10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联系群众岂怕弄湿皮鞋》,文章批评了“鞋哥”脱离群众、疏离党群关系的官僚主义习气,重申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牢记为民服务的要旨,立言立行、知行合一,方能切实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流弊,不致为百姓所诟病”,指出当地政府快速反应是亡羊补牢之举,告诫其他干部要对形式主义时刻保持警惕。《齐鲁晚报》刊登的评论《余姚“鞋哥”无知无耻》,指出“鞋哥”的官僚主义作风颠倒了干群关系。《新京报》刊发评论《让人背着“视察”灾情 问题关键不在鞋》批评了官员的不当做法,强调了公务人员要慎于言行,端正行为。《燕赵都市报》刊文《“背着干部察灾情”也是一种灾》,结合当下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严肃认真的批评了这场闹剧,谴责了官僚主义的陋习。

同日,网络媒体中廉网、千龙网、中国青年网等也分别发表了评论文章《“鞋哥”,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鞋哥”被秒杀撤职,可警醒了谁?》、《“鞋哥”之丑是每个人的镜子》,呼应社会舆论对于官僚主义习气的谴责与排斥。

这些评论对于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揭露性的阐述,尊重了民意,舒缓了公众的不满情绪。旗帜鲜明的谴责性意见,让公众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防止舆论的过激和扩大。

二、事件转折,引导民意,转化社会舆论

随后,媒体挖掘出事情的真相,进行了跟踪报道。据10月16日《成都商报》报道,事件的主角王银辉在私下和背他的当事人许国庆关系要好,因为时间紧迫许国庆主动提出要背他过水,王因为要开车而没有换雨鞋穿了一双149块的老北京布鞋,并非网传的“高档皮鞋”。事件一波三折,又激起了舆论的热议,舆论的争论焦点开始由“官老爷做派”、“高档皮鞋”转向了“鞋哥被冤”、“最大的无厘头免职理由”。新闻评论要正确的引导舆论,就要乘胜追击、趁热打铁,引导舆论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10月17日,针对“鞋哥”事件的新进展,《长沙晚报》刊文《余姚鞋哥布鞋曝光 官员失仪才遭读图“误伤”》,认为基层官员随意的工作方式是此次“乌龙”的罪魁祸首。《扬子晚报》也刊发评论《“鞋哥”被冤枉,也算是一种鞭策》,文章指出:作为一名理应受到舆论监督的政府公职人员,即使受到“错批”,也应客观理性地善待监督,人们鄙夷的是那个穿高档皮鞋视察灾情,为不湿鞋而让人背的“王某某”,要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角度考量,被“冤枉”也是一种警示与鞭策。这篇文章中肯定了“鞋哥”的“冤情”,指出该事件引发舆论狂潮的原因是因为官民关系的过度敏感,人民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同时也呼吁网民不可人云亦云、听风是雨,歪曲事实,夸大影响。此篇评论语调缓和、分析客观,给逐渐升温的舆论重新降温,缓解了紧张的干群关系,引导舆论重新回到正轨,为过激的舆论“纠偏”。

同日,网络媒体也纷纷为过热的社会舆论降温。光明网的时评频道发表了《余姚“鞋哥”事件,请等等真相》,详细的梳理了“余姚鞋哥事件”的始末。华声在线评论网发表了《余姚鞋哥“皮鞋”变“布鞋”背后的故事》,用温和的语调提醒党员干部“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大河网发表了《理性为何缺席“鞋哥”事件》,指出“理性舆论的形成需要媒体与民意的充分互动”,要站在客观事实的立场上进行理性思考,不能随意盲从。

以上是新闻媒体针对事件发展进行了客观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之后做出的连续、动态的评论,阐述了事件的转折,分析了事件的敏感核心问题,减少了负面影响,澄清了偏差舆论。

三、事件总结,反思民意,深化社会认知

随着“鞋哥”事件的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舆论对于“鞋哥”的兴趣渐渐减弱。新闻追踪报道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舆论仍需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新闻评论者必须要在盲目的意见和激动的情绪中,开导群众不应该有的错误想法,重塑他们的社会价值导向,深化他们的社会道德认知,发挥新闻评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10月1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的《防范和克制我们的“灾难情绪”》一文中,认为“鞋哥”成为了“灾难情绪”的牺牲品,情绪化舆论一点就着的时候,需要保持客观与理性。文章呼吁政府和官员要重视灾难情绪,意识到公众的脆弱和敏感、不安与不满,以实际行动安抚民心。公众也要克制自身的灾难情绪,客观看待灾难。

同日,大河网发表评论《为“鞋哥”叫屈 当心害了他》,针对为“鞋哥”喊冤的社会舆论进行建议,“鞋哥”虽然被冤枉,但其身为干部在抗灾救灾的特定环境中的做法明显不妥,干部更需谨言慎行,注意形象和影响。天山网发表的评论《余姚“鞋哥”被误读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中指出“鞋哥”事件虽被误读,但是仍然暴露出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苗头,也反映了群众对于干部作风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关注,呼吁基层干部更要加强自律,端正态度,树立“公仆”形象。

10月18日,张家界在线发表了评论《“余姚鞋哥”“碎片化时代”的“牺牲品”》,文章反思了互联网“碎片化”的信息让许多事件被误读和放大,支持生活在网络时代,面对快递分散的信息,社会舆论更要慎重对待热点事件,尊重事实,客观公正。

10月21日,中廉网发表了评论《余姚“鞋哥”干部事件我们都该反思》,文章指出公众情绪容易盲从,“鞋哥”事件损害了干部队伍形象、离间了干群和谐关系,告诫社会要反思警醒,实事求是不盲从。

这些评论展开了对事件的深刻反思,提高了受众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重建了社会正常秩序、营造和谐舆论环境,为媒体建立良好形象,重塑媒体公信力。

结语

新闻评论能够抓住时代脉搏,在繁杂的舆论环境中针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刻而有针对性的说理,从而阐述科学的观点,传播正确的意见,我们要利用好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功能,促进社会舆论向全面、客观、公正的良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①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

②侯煜、杨恒,《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能力分析》[J].《社科纵横》,2010(11)

③张玉川:《新闻评论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49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舆论引导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今传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1:37:07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8:22:45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40:32
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是高度统一的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23:25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5:38:26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30:01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新闻界(2016年11期)2016-11-07 21:17:50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社会科学(2016年8期)2016-11-04 01: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