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无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4-06-13 19:21:09吴公雪
新闻世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纸媒无纸化数字化

吴公雪

【摘 要】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催生的各种新媒体将报纸推到了悬崖边,面对全球范围内纸媒行业的萎顿,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老一代拥有读报习惯的忠实受众的失去,报纸将不得不考虑数字化转型问题。新闻的无纸化,不但拥有技术的支撑,更将获得政策上的支持,这是纸媒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纸媒 数字化 无纸化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纸媒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纵观国外,仅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之间,美国就有200家纸媒停刊;日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秋田魁新报》的晚报、《南日本新闻》、《冲绳时报》和《琉球新报》相继停刊,《名古屋时报》、《札幌时报》、《日刊岩见泽新闻》等地方报纸也相继休刊;2012年年底德国的《法兰克福报》和《德国金融时报》在不到一个月之间先后停刊,《商报》等几家报纸仍在亏损中挣扎;2013年英国的日报销售也遭遇危机,几乎所有的全国性日报发行都呈现环比下降,《太阳报》、《卫报》也不例外。我国报纸,情况虽未如此严重,但是经营困境也非常明显,纸媒的广告投放量有降无增。

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将纸媒推上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随着一系列老牌报纸的停刊或者停止印刷版,人们对纸媒还能“活”多久的疑问就一直盘旋不去,报业发展遭遇“拐点”,“纸媒贬值论”、“纸媒边缘论”等消极言论顺势而生①,更有学者直言,“纸媒要死了”或“报纸已死”。

不过,仍有不少学者认为报纸不会死去,就像广播和电视没有终结报纸的生命一样,网络同样取代不了报纸的优势。一直以来,报纸的优势来源于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新闻从业者。②在信息垄断时代,人们对新闻接触的方式有限,不得不依赖于这些职业新闻人从世界各地每个角落寻找、汇集、呈现新闻。这些记者凭借敏感的新闻嗅觉和前瞻性的新闻预测能力,使报纸成为新闻的代名词。然而,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人都能成为信息源,成为新闻的发布者。越来越多的新闻或者新闻线索出现在微博、博客、论坛、贴吧等平台或社交网站上面。网络的共享性和网络通讯的及时性使得以往报纸所自持的独家、时效等优势荡然无存,甚至现在没有哪一家报社的记者不是坐在电脑桌面前,紧盯屏幕,在各个网站寻找新闻线索。

一旦某条新闻,尤其是重大新闻出现在网络上,便会立刻遭到微博和论坛、贴吧的互相转载,网上的轰动则必然带动广播、电视以及报纸记者的关注,如此一来,独家新闻肯定难以实现。与此同时,报纸的滞后性在信息时代劣势毕现。以雅安地震为例,地震第二天,国家行政学院法学博士张效羽整理出一份震后三小时微博上各方反应时间表,指出在此次地震中,微博用户发布信息最快,地震后一分钟,即8时03分,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发布自动测定消息,测到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5.9级左右地震,但说明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获知消息后,行动迅速的电视台和广播都可以及时播出相关新闻。但是,纸媒即使获得了这则新闻,经过排版印刷,即使是刊出号外,也要几个小时之后,甚至可能是第二天。而当第二天报纸出现时,雅安地震已经不是新闻。

“直把旧闻当新闻”的尴尬,使得纸媒在面对这样的大新闻时不知如何自处。有意思的是,官方媒体对于地震最先发出的声音是《成都晚报》,地震发生当天,8时06分成都晚报官方微博发布“地震了?吓死了!”。

纸媒的第二大优势在于其与电视、广播、网络相比所具有的深度。一方面,这一优势正随着网络新闻专题的出现被逐渐打破;另一方面,在这个人人浮躁不安的社会状态下,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人们很难能安静的坐下来看几个小时的报纸或者书籍,大多数时间都在紧盯着手机或者在键盘上飞舞手指。这是一个信息饥渴的社会,显然,报纸有限的版面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大量渴求,所以人们对报纸的依赖性已经不那么强。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只有33%的美国人认为报纸消失之后会“很怀念”,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会怀念报纸,另外16%的人表示报纸消失的话对他们来说“没什么”,26%的受访者甚至表示“一点也不怀念”。

与信息饥渴相对,人们对信息的追求只停留在浅表层面,并不会进行深度阅读,只求对某个信息有一面之缘,不求甚解。人们喜欢的是文化快餐而非高、精、深的精神美食。学界认为,浅阅读作为一种社会趋势,兴起于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即阿尔文·托夫勒所提的第三次浪潮之后。第三次浪潮呈现出的弹片文化特征,即碎片式的、非线性的快餐式娱乐化的文化是浅阅读流行的社会背景。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报纸这种媒体已经不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它的深度与综合性并不符合时代的需求。

还有学者称:“和互联网、手机报等其他新兴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不同,报纸有一个版面视觉感。互联网只有上下之分。报纸的版面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所提供的信息中,判断出新闻的价值。这其中还包括标题的浓淡、大小、报道分栏等。”③也许在2006年,这一论点还能得到人们的认同,然而,随着报纸电子版的产生,报纸的版面视觉已经完全可以呈现在电子阅读器上。无论是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还是其他可以联网下载的阅读终端,都可以将新闻以版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且,电子版为受众省去了翻页的麻烦,只要用手指轻轻一划,就可以轻松翻页。

可以说,将报纸上网的技术问题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甚至如果读者迷恋报纸的手感,可折叠的电子纸也已经得到开发和生产,这种电子纸非常轻、薄,却有着普通报纸所不具备的高容量和高清晰度。想象一下,如果报社不用每天专人派发报纸,而是将电子纸阅读器卖给用户,每天以无线传送的方式将报纸推送到阅读器上,所节省下来的人力成本、纸张成本和印刷成本,将会为报社节省多少开支(有专家称这些成本是报社日常支出的一半),而且对于用户来说,也省去了每天打开门到邮箱取报纸的麻烦。

假如电子报纸能够被报社普遍应用,那么正常情况下,报纸原有的出版周期可以不被打断;在有突发事件时,也可以迅速的做出反应刊出号外。在采编无纸化的今天,将已经在电脑上排好版的新闻,重新印到纸上,本来就是一件滑稽的事情。

当前还有着订报、读报习惯的是哪些人?或者说,报纸的忠实粉丝还有多少? 2012年10月24日至26日,第五届中国报刊广告大会暨2011-2012中国报刊广告价值排行榜发布会在天津举行。CTR监测60个城市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1年,仅仅1年的时间,报纸读者流失了350万。更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渐渐离开了报纸。监测显示,35岁以下人群读报的比例2005年为47.6%,2011年下降到了31.3%。其间,“50后”、 “60后”的读报比例几乎没变,“70后”下降一点点,而显著下降的是“80后”这一年龄段的人群。④还有统计显示,2010年间,在18到24岁年龄层中,只有7%读报,这是该比率首次降到个位数。他们主要通过社交网站或推特取得消息报导,是各年龄层比率最高的。这样的数据让我们感觉到,即使最新的电子纸技术得以在报社应用,要想留住年轻的读者也是困难重重。

相比之下,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⑤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新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事件从网上酝酿、发酵。如果传统媒体不能迅速占领网络这一舆论的主阵地,那么其意识形态作用也将受到威胁,从而失去行政力量为其护航的砝码。目前的情形甚至更加严重,网络上众多对报纸新闻的“反解读”,已经威胁到了一些主流报纸媒体的公信力。

可以说,报纸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吸引新生读者的重要途径。美国的情况自不必说,不单单是进军网络,现实中的纸质版已经停刊的不在少数。中国的情况,各大报社虽然没有停刊纸质版,但是向网络进军也已经深入其心。门户网站、电子版、官方微博等等都已经陆续建立起来。

当前,纸媒的优势并不是一点都没有。首先,纸媒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的、敏感的新闻记者仍然不可或缺。即使日后纸质版不再发行,这些人才仍然是获取线下新闻(指非互联网提供信息的新闻)的重要资源。虽然网络发达,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自动汇集到网上,还是会有部分信息需要有人进行收集和梳理。这些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信息的判断和解读都是权威的。

其次,当前我国对于互联网站从事新闻登载业务,有着严格的规定。⑥这无形中是对纸媒的一种强大保护,纸媒必须借助这一优势,迅速在互联网上巩固其主流媒体的地位,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目前情势下,报纸已经不能再以“皇家御用”的身份自居。说到底,“报纸只是一个载体”,报纸之所以没有被广播和电视“革命”,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报纸确实有着这两种传播载体无法取代的特点。然而,随着技术的革新,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传播载体得以开发和运用。在某些新媒介的面前,报纸的特色已经淡化了。

“未来的发展, 一定是数字化阅读的天下。在线付费阅读的大势或在不远的将来到来, 那时成功实现产业转型的纸媒定能大有作为。适应发展潮流, 并能在网络数字化时代实现合理化经营的纸媒,也将会越走越远!”⑦□

参考文献

①③尹明华,《纸媒的生命力》[J].《传媒》,2006(12):41

②郭学文,《新媒体冲击下报媒的生存环境略论》[J].《新闻世界》,2013(1):42

④《中国报纸一年流失读者350万》,http://www.askci.com/news/201211/02/10033_53.shtml

⑤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05

⑦李嘉卓,《付费阅读能让纸媒走多远》[J].《新闻前哨》,2013(3):79

(作者: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纸媒无纸化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大力推进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11-25 14:25:06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11-25 14:25:06
无纸化入学报名多多益善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4:54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4:52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出版广角(2016年14期)2016-12-13 01:42:26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33:39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