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验研究
——来自眼动的证据

2014-06-13 01:10程晓云李韵静王梦轩黄有玉闫国利
关键词:眼动实验班速度

白 柳,程晓云,李韵静,王梦轩,黄有玉,闫国利

一、引言

(一)快速阅读的含义

快速阅读是指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快速阅读要求读者不仅具有较快的速度,还要保证对阅读内容的准确理解。因此,快速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性的浏览,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运用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可以把快速阅读解释为:将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组块化的方式进行快速提取并加工的过程。所谓组块化,就是以组块为单位处理信息,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词组,单句或多句,一行或几行文字内容等。组块的划分与阅读者的已有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

(二)快速阅读训练的理论解释

古德曼(K.S.Goodmen)提出了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论模式。他认为阅读不是对字词知觉并进行系列加工的过程,而是根据阅读者本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有选择性地提取并加工阅读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的过程。首先阅读者会对阅读材料产生某种预期,形成预期线索,然后会在此基础上从自己所知觉到的信息中选择部分语言线索,以上两种线索综合形成知觉意象,通过对知觉意象不断的补充和加工,读者做出暂时性的猜测,并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得到证实、拒绝或进一步提炼,直至了解阅读材料的大致意义,即阅读是一个“取样、预期、检验、证实”的过程。所以,古德曼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有效的阅读便是选择最少的线索以产生有效的猜测的一种技能。

快速阅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它是在已有预期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提取有效线索来理解材料,即自上而下进行信息加工处理。

(三)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际意义

在信息社会中,阅读是获得各种信息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信息量大,单纯依靠增加阅读时间来获取更多信息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足够多的信息?这个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快速阅读因此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技能。如何使人们快速而有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成为了研究者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的正确率,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快速阅读训练能够为学生的阅读教学提供参考,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快速阅读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速度,节省阅读时间;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在有效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并能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为小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快速阅读训练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与阅读中的很多技巧是相通的,对阅读教学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快速阅读研究,国内外不少学者都进行过这个方面的探讨。[1][2][3][4]吕勇,闫国利以初三学生为被试,经过18周的快速阅读训练,结果发现:接受过快速阅读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成绩显著提高;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文章则不适合采用快速阅读;另外,先看问题再读文章的阅读方式比先读文章后看问题的阅读方式要好,具体表现在前者阅读速度更快和有效读速的成绩更好。[5]

闫国利等人还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训练,结果发现:快速阅读训练可以使小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并且通过训练,可以有效地减少阅读时间、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同年,研究者对小学五年级学生也进行了长达18周的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验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5]

田宏杰等人也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9周的快速阅读训练。由语文教师主持,对实验班的学生每周训练3次,每次15分钟左右。与此同时,对照班按正常进度组织教学,不做任何训练。结果发现,接受训练后,实验班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了498字/分钟,对照班则是341字/分钟,差异显著。他们还分别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选取了10名学生,进行眼动实验,发现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有效减少注视次数,缩短平均注视时间,同时还能有效地扩大眼跳距离。[6]

刘妮娜等人选取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36次的快速阅读训练。训练结束后,测得实验组学生的平均阅读速度为998字/分钟。[7]这可能是由于阅读材料难度较低,故对照组的阅读速度也达到了每分钟506字,整体都高于之前的研究结果。

以上对小学生的快速阅读研究表明:通过训练,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虽然对于小学生快速阅读的已有研究比较丰富,且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上。但是,前人研究缺乏对快速阅读的深层次探究,用到眼动技术的较少。现有的快速阅读相关研究大多是通过比较训练前后的阅读成绩来评定训练效果,很少采用眼动技术来更为精确地评定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两点:一是从宏观方面入手,验证快速阅读训练对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的作用;二是从微观角度着眼,揭示快速阅读训练对小学生眼动模式的影响。

二、实验一

(一)被试

随机选取天津某小学三年级的两个教学班,实验班共28人,对照班共29人。实验前,考察实验班和对照班上学期的期末和期中语文考试成绩,发现无显著性差异;此外,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阅读能力的前测,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由此可推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前的阅读水平基本一致。

表1. 快速阅读训练前实验班和对照班阅读速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参照闫国利等以往的研究[8](p6~7),本研究在计算阅读速度时,采用三个计算公式:

公式一:阅读速度=字数/时间;阅读速度反映了读者在单位时间内所读的字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的阅读效率。

公式二:阅读理解率=正确回答问题的分数/问题的总分数。

公式三:有效阅读速度=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率。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各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快速阅读是速度与理解的结合,因此,在计算阅读速度时,要将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率结合起来。

(二)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训练材料,另一部分是测试材料。所有实验用的文章材料均是根据被试的阅读水平,由研究者和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挑选与拟定的,而且每篇文章的字数都要控制在400~600字之间。

1.训练材料

训练材料主要参考乐连珠的《小学快速阅读教学》[9],以及各类小学三年级阅读资料,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增加知觉广度和提升知觉速度的训练材料,均为PPT演示文稿,主要是图片和词句的闪现。图片有简单的多物体呈现和看图说话类图片,词句则从2字词逐渐增加至5字句到6字句,均为单行呈现,且随训练的进行而逐步增加难度。

第二部分是快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介绍,也以PPT演示文稿为主,教授学生具体的速读技能,如加框阅读法和整体阅读策略。

第三部分则是文章训练材料,共10篇,均为记叙文,且每篇文章后都有5道单项选择题。

2.测试材料

为了更好地检验训练效果,测试包括前测和后测两部分,每次测试材料均为两篇文章,每篇文章后有4道单选题。

(三)实验过程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训练阶段,后期为测试阶段。

1.训练阶段

首先,向实验班的学生说明快速阅读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争取得到学生的配合。研究者采用自编的快速阅读训练材料,对学生进行为期14周的训练,每周1次,共计14次,每次持续约30分钟。

训练材料的编制主要参考了乐连珠的《小学快速阅读教学》[9](p10~55),其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基本原理是“眼脑直映”和“扩大视域”。基本要求包括:不回视,革除唇诵、喉诵和心诵,扩大视读广度,集中注意,回忆要点以及变速读。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的具体训练方法:包括“视点移动法”,注视“圆圈图”训练,注视“舒尔特表”训练,图片速视训练,词语速读训练,句群速读训练,还通过意群注视法、垂直注视法、斜线注视法、波浪式注视法、面式注视法来进行文章速读训练。可以说训练是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针对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体系。

具体训练计划为:

(1)第1周至第6周:速示图片及词语训练。

目的:激发学生训练兴趣,同时扩大知觉广度和提升知觉速度。

方法:在电视屏幕上闪现图片或词句,闪现前要求学生先盯住屏幕中间的红色圆点,之后对所闪现的内容即刻做出反应。图片内容从简单说明物品和个数,过渡到看图说话;词句部分从2字词一直过渡到多字词或词组,最后还会出现儿歌,要求学生将几次闪现内容一起复述。训练材料的难度逐步增加,简单材料只闪现1次,难度较高的可重复闪现2~3次。

(2)第7周至第9周:加框阅读法和加圈阅读法的训练。

目的:教授学生具体的速读方法与阅读策略。

方法:速读方法主要介绍加框法和加圈法,重点练习加框法,要求学生跟随老师的节拍一个框一个框地看屏幕上呈现的文字,重复两次后提问,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练习与运用所教策略。阅读策略方面主要侧重介绍各类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3)第10周至第14周:文章快速阅读训练。

目的:通过文章阅读,熟悉并练习之前学习过的速读方法和技巧。

方法:每次两篇文章,采取计时法,要求学生每看完一篇文章并答完单选题后记录所用时间,计时器显示在教室的电视屏幕上,全部完成后由研究者统一讲解答案并复习巩固相应的阅读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多次给学生讲解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出影响阅读速度的不良习惯,并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不良阅读习惯,比如(出声阅读、逐字阅读、频繁回视等)。实验班训练期间,对照班按正常进度教学。

2.测试阶段

在所有训练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进行快速阅读测试,计时方法同平时训练,收集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用SPSS16.0对快速阅读后测的各指标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快速阅读后测结果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注:由于测试时学生有缺席,故人数少于前测。

由表2可看出,实验班在经过了快速阅读训练后,阅读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班(p<0.01),综合实验班学生的阅读理解率发现,实验班的有效读速也快于对照班,达到了边缘显著(p=0.061)。由此得出,快速阅读训练是有显著性成效的,且在有效读速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三、实验二

(一)被试

从实验班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从对照班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参与实验的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二)实验仪器

加拿大SR Research公司生产的Eyelink2000型眼动仪,屏幕分辨率为 1024×768像素,显示器屏幕距被试的眼睛约90厘米。

(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拟定方法与实验一的文章材料相同,由两篇相同字数的记叙文构成,每篇文章后有5道单项选择题。

(四)实验过程

首先呈现指导语:同学,你好!下面我们要阅读两篇文章,阅读时请抓紧时间。文章阅读完毕后,请按向下翻页键。每篇文章后会有5道单项选择题需要你回答,每道题的答案请直接报告给老师,题目依次回答完毕后,再阅读下一篇文章。我们先来做个练习,准备好后请按向下键。

被试阅读呈现在屏幕上的两篇文章,阅读完毕后口头回答问题,由研究者记录答案。文章和问题分别呈现,记录被试在阅读过程中的各项眼动指标。

(五)结果与分析

对各项眼动指标及阅读正确率进行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两篇文章合成计算)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各项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总注视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学生的注视次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班(p<0.05),且平均注视时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注视次数表明了被试的阅读熟练程度,次数越少代表越熟练;平均注视时间的长短则反映了读者加工信息的速度,即实验班的信息加工熟练程度和加工速度都要高于对照班。同时,实验班的眼跳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班(p<0.05),回视次数的差异达到边缘显著水平(p=0.083)。

在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并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得出,在未影响阅读理解率的情况下,快速阅读训练对学生的眼动模式产生了显著影响。

四、讨论

(一)快速阅读训练对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快速阅读训练结束后,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阅读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有效读速都有了显著提高,这就证实了快速阅读训练是有显著效果的。

闫国利等对天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18周的快速阅读训练,实验班的阅读速度达到了736字/分[5];田宏杰等对天津师大附小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9周的快速阅读训练,实验班的阅读速度达到了498字/分。[6]台湾台北师专附小谭视达通过速度研究发现通过短期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分钟可读300~400个汉字。在本研究中,三年级的学生经过14周的快速阅读训练,阅读速度达到了359字/分,这一结果与台湾学者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

本研究所做的快速阅读训练正是提高了学生自上而下理解文章的技能:首先,通过扩大知觉广度来减少提取同等数量线索所用时间,增加每次提取的信息量;其次,通过提高知觉速度来增强提取线索与加工信息的熟练程度,同时提升检验预测的速度;最后,通过阅读策略的讲授与大量阅读练习来训练有效猜测的命中率。通过循序渐进的速读训练,最终帮助学生将速读技能内化并巩固。这也从侧面再次印证了古德曼所提出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理论,说明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确实存在着一个“取样、预期、检验、证实”的过程。

(二)快速阅读训练对学生眼动模式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于阅读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阅读的方法也随着科技进步而得以不断完善。眼动分析法是通过眼动仪记录并分析被试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这使得阅读研究能够进入到较为微观和更为深入的领域,能够对阅读过程中的眼睛运动情况进行精准的实时测量,这不仅是一种具备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直接测量法,而且是检验阅读熟练程度的最好指标,能提供快速阅读训练对眼动模式影响的具体数据。

从本实验研究来看,在实验班与对照班阅读理解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的前提下,实验班的学生的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以及眼跳次数都显著少于对照班的学生,同时,回视次数也有显著少于对照班的趋势。说明学生无论是从提取和加工信息的速度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就从较为微观的角度验证了本次快速阅读训练的有效性,也进一步证实了快速阅读训练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五、结论

基于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快速阅读训练在不影响阅读理解率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快速阅读训练能有效减少阅读时的注视次数,同时缩短平均注视时间;

(3)快速阅读训练能够减少眼跳次数和回视次数。

六、建议

(一)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阅读速度

本研究和前人研究都表明快速阅读训练能够提高小学生阅读速度,快速阅读训练能够让小学生迅速、准确地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了阅读效率。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快速阅读训练方法:阅读文章训练和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训练常用的几种方法有速视图片,划销训练,舒尔特表等。

(二)注意避免单纯阅读速度的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但是,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所给信息。因此,单纯地关注阅读速度的提高还不够全面,应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兼顾到阅读理解率。只有把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平衡好,有效读速才能得到提高。

如果速度过高,就要考虑是不是理解地不够到位,应适当放慢阅读速度,加深理解;如果阅读理解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则应适当地提升阅读速度。阅读专家认为,阅读理解率应该在70%~80%之间,若低于70%,表明读得过快了;若高于80%,则表明还可以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10](p82~83)

参考文献:

[1] 杨莲清. 学生快速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实质的研究[J]. 应用心理学,1997(2).

[2] 莫雷. 阅读预期对快速阅读理解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1999(3).

[3] 韩映红, 闫国利. 中小学生快速阅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心理科学,2003(6).

[4] Just MA,Carpenter PA, Masson MEJ. What eye fixation tell us about speed reading and skimming[J]. Eye-Lab Technical Report: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1982.

[5] 吕勇,闫国利. 中学生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3).

[6] 田宏杰,朱莹,韩映红,闫国利等. 小学生快速阅读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4).

[7] 刘妮娜,王娟,闫国利. 快速阅读训练对小学生阅读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1).

[8] 闫国利,吕勇. 快速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9] 乐连珠. 小学快速阅读教学[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10] 闫国利. 高效阅读策略[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眼动实验班速度
行驶速度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速度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基于眼动信号的便携式无线智能交互系统设计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静止眼动和动作表现关系的心理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