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珒晶
摘要:“双因素理论”指出了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在职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一系列提升员工管理效果的策略。这一理论在大学生管理这项工作中也有着借鉴意义。当代大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可以用这一理论进行解释并且优化。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大学生管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4-0022-03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1966年出版的《工作和人性》中提出。这一理论提出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赫茨伯格认为管理者解决好被管理者的外部环境的问题,只能够消除职工问题的部分,使得他们能够安于工作,然而只有使得工作富有成就感、自身的业绩得到认可,才能够起到激励自我的作用,能够提升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这一理论广泛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在高校中,对于大学生的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一理论进行解决,以提升大学生在学习、活动方面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地成长。
一、双因素理论的来源、内涵及其对于大学生管理的意义1双因素理论的来源、内涵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赫兹伯格和他的同事在匹兹堡地区,对一些工厂企业中的200多位工程师和会计师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和访谈。学者们按照满意与不满意两个维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通常是由工作本身引起的,后者多是由外界工作环境引起的。在此次实验的基础上,赫茨伯格在1966年出版的《工作和人性》中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沦。赫茨伯格经过调查后发现,能对企业职工产生激励,使其感到满意的因素有两类,即满意因素和保健因素。所谓的满意因素,有时也叫激励因素,是指那些如果该因素得到满足便可使人产生很大的激励力量的因素[1]。
属于激励因素的有: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晋升、发展等。这些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保健因素是指对职工满足的效果与卫生保健所起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如果满足这些因素,就能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却很难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动。但这些因素的满足可以预防职工的不满、减少意见和消极因素。属于保健因素的有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环境。在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的观点之前,企业的管理者关注的主要还是保健因素,然而在双因素理论的视角下,需要从工作本身的合理化与丰富性着手,重视员工对于工作自身的满意程度,从而对员工进行激励。
2双因素理论对于大学生管理的意义
双因素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管理,重要的是引入双因素的理念。无论是保健因素,还是激励因素,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都是具备的。对于大学生管理来说,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予学生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保健因素。在激励因素方面,大学本身就有奖学金制度、助学金制度等一系列的奖惩措施,这与双因素理论也是十分契合的。因而,在大学生管理上应用双因素理论,就是将大学生看作企业的职工,因而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用的机理也是一致的,所以双因素理论能够为大学生管理提供诸多的策略支持。
双因素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就是“工作丰富化”,意思就是要丰富工作内容,增加工作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励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在大学生管理方面,管理者就应当考虑对于大学生生活、学习管理的丰富化,打破模式化对于大学生的束缚,充分调动起积极性。双因素理论重视保健因素对于员工的支持,那么在管理中,管理者也应当注重学校的大环境,以及相关的支持力度是否符合学生自身的需要,从物质与精神上都要进行考量[2]。
二、当代大学生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当代大学生管理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流转,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产生了新的特点。首先,当代大学生大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于物质生活、学习环境等却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如希望宿舍和教室中都装有空调、覆盖局域网,食堂菜品品种多样等。因而在进入到大学之后,保证其自身基本生活的成本就比较高,这对于大学生的家庭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也给高校的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当代大学生的眼界开阔,接触的知识十分广泛,充满着自信与活力,他们性格一般都比较开朗活泼,容易沟通。当前大学生自身的各方面的基础较高,因而内心希望直面挑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大众、社会、学校等多方的肯定,获得内心的满足感,他们对于成功以及被认同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
另外,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而这些课余时间如何填满,成为了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从高中的紧张生活过渡到看似闲适的大学生活,学生们需要在心理、生理层面进行的调适是比较多的。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他们生活在网络时代,将社交、娱乐、学习等都放置在网络平台之上,有的学生甚至沉迷网络难以自拔,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管理者需要面对的客观情况。
2当代大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诚如上文所述,当代大学生身上,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提出了挑战。在如今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首先面对的就是大学生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不适应的问题。从客观条件上来看,部分大学的硬件条件确实比较差,宿舍、教室、图书馆都没有安装空调,使得大学生在夏季和冬季都感觉到十分不适;某些学校有少数民族学生,在饮食上有一些忌讳,然而食堂却一直是让学生“吃大锅饭”,让学生极为尴尬。在奖学金、助学金的分配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奖励或者资助,因而生活上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从沟通渠道上看,目前大学生与学校管理者的交流渠道也是十分有限,虽然在学校内部能够通过网站、BBS、校长信箱等渠道反映问题,然而却很难建立一条沟通的通路,经常是信息传递出去了却没有反馈。这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容易造成问题的堆积,大学生本身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被打消了,内心的不满会滋长起来[3]。
对于大学生各方面积极性的调动方面,在方式方法上也显得较为陈旧。在众多高校中,采取的激励大学生的方式主要是各种荣誉、奖金等,这些方式虽然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满足感,然而由于激励的方式大同小异,主要还是由一些成绩突出、社会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获得,久而久之,获奖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就消退了。而对于一些学生的成就,比如说在网游大赛中、代码设计比赛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却并没有划入学校奖励的范畴,管理者无法进行奖励。这种校园激励方式的局限性导致了学生诸多值得奖励的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使得学生的努力与学校的奖励在两个层面上渐行渐远,这也是大学生滋生对于管理不满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目前大学生群体自身已经出现了新的情况与新的变化,然而学校管理者还是用陈旧的思想与方式来进行学生管理,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从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两个方面来看,高校管理者在管理思想和具体策略上都有提升的空间与必要。
三、双因素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管理策略
1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
社会在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在发生着变化,然而学校管理者却容易墨守成规,难以发现这些变化,因而导致保健因素的缺失,使得学生对于管理产生不满。重视保健因素的核心在于“与时俱进”,要用当下的眼光来解决当下的问题,用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解决问题,才能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心理环境。
目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外部环境既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学校的一些政策、条例等。在硬件环境上,诚然诸多高校可能由于年代久远、经费紧张、思想落后等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落后。然而,现代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日趋完善,大学生们在进入学校之前亦或者在家中、社会上所接触的环境已经使其形成了一些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若大学目前尚不具备,则需要考虑自身是否应当转变思维、进行改变了。例如,目前许多城市在公共场所已经设置了wifi网络,方便快捷,大学校园也应当进行wifi网络的架设,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习惯了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学校也应当考虑到这一方面,给予一定的硬件上的支持。这些保健因素已经是社会上常态化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是迎合时代潮流的,是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迎合大学生的需求,这一点学校需要转变思路,加以调整。在政策、条例上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夜间熄灯、禁止晚归的规定对于一些“夜猫子”学生来说十分尴尬,学校应当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基本诉求,采用修改条例或者开设夜间自习室等方式满足他们的需要。
而在心理环境的建设方面,则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应当建立一些直面学生管理者甚至是学校管理者的沟通渠道,以定期面谈、座谈会的形式实现学生、学生代表与管理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以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亦或者可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以即时通讯软件、手机软件、学校政务管理系统等建立交流的渠道,改变学生与管理者之间信息不通的情况。以上这些方式,不仅使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上传,更是体现出了一种对于大学生的尊重,能够为学生接受管理塑造良好的适应心理,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理解管理者,能够更好地配合管理者。
2不断拓展对于学生的激励机制
大学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助人成才的园地。保健因素能够使得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心态进行学习,而激励因素则能够激发学生向上有为的精神,促使其勇攀高峰,取得一定的成绩。而在现阶段,拓宽激励范围,对于现有的不适合的激励机制进行改变都是极为重要的。
目前高校中对于学生的激励,基本上是以奖学金、大型比赛奖励为主。从激励的考评机制来看,主要是以学生的各方面的成绩为标准。激励标准较为狭隘的情况使得激励成为了针对部分学生的奖励,而一大部分学生就被排除在外,而获得激励的学生由于本身拥有诸多的“光环”,对于荣誉与奖励也容易不以为然。因而,拓展激励机制,分散激励项目,扩大激励面,或许可以成为完善激励方式的一种方法。以奖学金为例,目前的奖学金机制是以学期或者学年为时间段,按照全班或者本专业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与平时获奖情况等进行综合排名,大学四年期间一个考评集体内获奖人员的变动都不是很大。其实,完全可以将奖学金的考评机制分散化、动态化,变学期考评、学年考评为半学期考评、月度考评,化全部成绩考评为各个学科的单向考评,将数额巨大的奖学金化整为零,分配到一个学期的各个科目、各个时段当中去。这样就使得考评的动态性加强、随机性加强,能够获得激励的学生的数量增多、覆盖面变广,也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性。另外,除了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在校表现、比赛表现、活动表现的考评之外,学校也更应当重视大学生在校外的发展,不仅是专业学科、理论学科中的发展成绩,还应将学生的社会表现也纳入到考评范围体系中来,进一步增强激励效果。除此之外,对于一些与大学学习本身无关,但是体现学生自身个性、能力的成就,也可以考虑纳入到考评体系中来,如学生在街舞比赛、编程比赛等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也应当受到学校的肯定与激励。“全面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理念之一,“丰富化”是双因素理论的重要论点之一,因而学生管理的激励机制也应当符合以上理念。
3不断丰富对于学生的激励手段
从对于学生的激励手段来看,目前高校的激励内容主要是钱、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够丰富。尤其是在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之时,给予其大量的物质上的奖励反而会使其在思想和行为上容易把持不住,误入歧途。因而,在激励手段上,管理者也要做好深度的考量,尝试进行一定的转变。
一方面,要丰富激励的形式与内容。在长期的制度苑囿之下,高校学生的激励被局限在物质上,然而对于学生真正需要的个人的发展的重视程度却不是很够。如果一定要对于高校学生进行激励,完全可以根据激励的缘由对症下药。如学生若是参加了创业大赛,则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创业的机会,通过资金的注入、团队的组建,使得他们在创业大赛中的构想能够付诸实践;若是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则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其前往相关高校的课题组中进行观摩与体验;若是学生在学校的宣传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则可以考虑奖励其到本地的媒体中进行实习。除此之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奖励其参加相应的培训、讲座,如针对大四的学生可以奖励其一次职业规划咨询。以上都是具备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比起物质刺激来说,这些更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的需求。
另一方面,则要尝试进行一定的授权激励。对于一些热心学校管理工作的学生来说,自身话语权有限,在校园工作中发挥的余地也比较小,他们通常感觉难以发挥出自己的价值。那么,对于这一类的学生,则要尝试着给予一定的授权激励,也就是当学生在某些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可以将其安排到相应的专业岗位上进行锻炼与学习。这种授权,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外部对于其工作的肯定,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同时提升士气,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授权的岗位上,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信任,通过授权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自己的工作具备话语权,同时建立起与上级的信任,对于工作的开展和今后迈入职场都是有益的。
四、小结
本文以双因素理论为视角,对于目前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策略建议。诚然,双因素理论对于大学生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多方面也是十分契合的,只要将两者衔接到位,就能够为大学生管理提供良好的策略支持。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的问题,诸多管理手段虽然已经有了明文规定,但在实践中还是落实不到位。这就需要校方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落实大学生管理中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一方面要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状态和实际情况,对于保健因素、激励因素进行动态化的调整;另一方面要建立起相关的监督机制,保障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妥善实施。最后,要将一些条例、规定内化成为学校内部的学风、校风,在获得学生认同的条件下形成常态,使得其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映曈.和谐校园环境下的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王云海,武丹丹,李峰.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研究与对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王平风.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