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锋
教材分析能力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提高对教材的分析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实践中,很多年轻教师缺乏对教材的分析能力而导致很难顺利完成教学设计。
案例:高二年级,羽毛球选项课,年轻教师刘某,内容是正面正手杀球(第一次课),基本部分分为六步:
1.引导学生击打高远球,提醒又高又远等;
2.调整击球位置、角度,提醒鞭打动作;
3.讨论如何将球扣杀,并示范;
4.无球模仿正手杀球;
5.两人一组,一人挑球、一人杀球;
6.杀球计数游戏,以教师和学生骨干挑球,小组计杀球成功数。
表面上看,本节课的流程顺畅,也较好地践行了新课程理念,探究学习、合作学生都有所运用,并通过游戏来有效调动课堂的氛围,但是很多学生击球动作错误,特别是不少女生连握拍、引拍等基本动作都是错误的,与正手杀球的动作相去甚远,一节课之后并没有多少提高,所以,整体来说,这节课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课。
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的不够准确,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导致学生看似很快乐的参与了运动,参与了“高超”杀球技术的演练,实质上只是一节比较“热闹”的课而已。练习之后,学生对正手杀球的动作理解仍然很模糊,并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其间不但没有体验到成功,甚至会因为击球动作和效果差而产生挫败感,降低参与兴趣。从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其效果是不理想的。
案例中,该教师的技术动作分析还是比较准确的,他认为重点是掌握正确的扣杀姿势,难点是鞭打动作;欠缺之处在于,他没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从自身出发想当然地定义教学的重难点。对于正手杀球的动作来说,教师的理解没有问题,但对于几乎没有一点基本功的初学者来说,这个定位就勉为其难了。这些学生接触羽毛球比较少,个体差异很大,对于他们来说要掌握正手杀球还是有很大难度的,特别是对于第一课时,把重点和难点定位在完整扣杀球动作上是不恰当的,颇有“揠苗助长”之嫌疑,尤其是对那些连握拍、引拍都做不正确的学生来说,离真正掌握正手杀球更是差之千里。案例中的情况特别容易在年轻教师身上出现,他们经常不顾学生的真实水平,把教师对动作的认识想当然地强加到学生身上,再根据这些认识去设计教案,换句话说,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的时候,往往把技术动作分析与教材分析相混淆,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差。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材分析能力呢?
一、强化个人技术,提升专业素养
这是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的基础,从一个专业教师的角度来说,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相关分析的能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本例中的刘老师虽然是一名年轻教师,而在给学生做示范的时候,由于技术规范,动作到位,引来了学生的一片喝彩。
二、有效分解教材,把握教材顺序
通过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分解,找出不同阶段的关键点和用力顺序,并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是体育教师必备的能力。比如羽毛球正手杀球时“引、蹬、转、揮”,投掷实心球时“蹬、转、推”等,都是我们需要的动作分解,教学时也需要根据动作的分解来安排教材的教学顺序,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样下来,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将会慢慢得到提升。
三,据实出发,把握关键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运动技术并非都是教材,只有适合学生的内容才能成为教材。本例中的年轻教师就是因为缺乏对学生的清晰认识,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动作分析,即学生的现实水平是什么样的、学生有没有基础、有没有兴趣、学习的难度在哪里等等都是教师教材分析所必须要考虑到的。把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只是定位在学生最后完整杀球动作上而忽视学生是初学者的现状,难免产生效果不好的情况。因此,只有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解,最后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才是教材分析的核心。
四、课后反思,亡羊补牢
教学如同打仗,战前计划得再缜密,也难免百密一疏。一堂完整高效的体育课,也可能有玉璧微瑕、美中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重新梳理教材、分析教材、进行反思,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反思并重新梳理教材之后,我们会发现哪个地方在课前没有考虑到,哪个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经过对教材进行了第二次分析,以后将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对教材分析产生了新的困惑。新课程提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运动技能只是五个学习领域之一,但是这些技能学习的项目、学习的目标并不具体,这对教师教材分析能力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的相关配备,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教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这是教师提高教材分析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 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高中部)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