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渗透到各个领域。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网络也势必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健康产生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因此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积极影响;情绪;自我控制力
一、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1.网络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发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孤独感和自我意识都在增强,他们渴望和别人交往,获得友谊。青少年时期人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人际交往的渴望。在现实世界,人与人的交往是一個极其复杂的过程,并且受制于现实关系,如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在网络上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的,自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网络则给他们一个新的相对宽松的交往环境,有助于扩大他们的交往圈子。因此,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较大,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业升学压力、人际交往的失败、对异性爱慕之情的萌发等。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许多真实情感在公众面前往往不容易表露出来上的,情绪、情感要想尽情地发泄是不可能的,总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网络上,当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公众知道,自己可以以另一种身份和假名来和别人进行交往时,会把自己最真切的思想表现出来。网络这种匿名性特点,为青少年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并且在虚拟社区的交往主要凭借文字语言,他们可以把隐藏在内心的话尽情地说出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痛苦、烦恼,他们更加赤裸裸地释放自我,使他们可以同任何人平起平坐,同时在网络中也获得以往不可能取得的社会地位。
2.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很多青少年无法从虚拟的角色回到现实生活的角色中来,以致在虚拟世界中迷失了自我。究其原因,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把人们抛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秩序的轨道,由于人们不得不在虚拟与现实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活世界中来回地进行转换与过渡,由此造成角色定位的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青少年陷入了一种虚实难辨、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
将网络作为情感的寄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假想的成分在内,神秘、隐身、好奇,有时难免掉入某些别有用心者事先设计好的甜蜜陷阱。有些青少年陷入网恋不能自拔,一旦“恋人”在网上消失,便患上抑郁症。有些则不满足于网上交往,而想体验真实交往,但发现网上“恋人”和真实恋人是截然不同的两人时,于是很多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同时也给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在网络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是面对面,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的,人们交流时言谈举止都被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人的情绪都是以文字呈现在屏幕上,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这样很容易产生人际关系冷漠,人际距离疏远,造成人际交流障碍。
二、正确处理青少年网络问题的对策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自我控制力
在网络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认清信息垃圾、网络成瘾的危害性。搞好网络道德教育,对于培养网络主体健康的道德需要,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调节他们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能力,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靠成人的引导与熏陶。把网络道德融入教育系统中,在学校的道德课中增加网络操作的“网风”和“网德”教育,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判断和自律能力,使他们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2.加强对网络的使用和监管
目前的互联网管理不够规范,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对网吧加强管理,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说,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还应加大力度解决。逐步完善有关保护青少年的法律工作,加快网络环境保护等条例的出台。
3.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三位一体,齐抓共管
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态度和观念。其次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智上网,明确每次上网的目的,每周上网的次数和时间,家长都应关注并加以引导。最后家长还应注意多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内心世界,增进彼此的感情。学校除了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外,还应加强青少年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青少年运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技术的能力。家庭和学校的监管,主要靠家长和老师的配合,这方面目前实行起来比较容易,而社会监管就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网吧,无视法规,让未成年人自由出入。因此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教育与监督体系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杨鹏.文化与青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7.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市粮食技工学校)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