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2014-06-12 03:50雁,赵
关键词:心理品质教养美德

王 雁,赵 静

一、 引言

20世纪末美国塞利格曼教授率先兴起了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强调关注人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以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为目标的科学。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预防和治疗疾病相比,积极心理学提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减少和治疗疾病,更要挖掘人性中的积极因素。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尝试将积极心理学这种理念引入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2008年我国心理学研究者孟万金教授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 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孟万金教授还带领其团队于2009年成功开发研制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1],并在全国中小学展开大规模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及成果推广工作,使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关注学生心理问题走向关注学生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可见,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是很欠缺的。特别是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和成长的影响因素之研究更是缺少。

众所周知,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因而教育环境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家庭环境又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教养环境,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许多研究都表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众多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影响最大。父母教养方式通过亲子关系,进而影响着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本研究将视点聚焦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尝试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区三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410份,其中男生218人,女生192人,回收率为97.6%。

本研究采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修订的《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对学生进行测试,以了解父母教养态度与方式。该量表将不良的的亲子关系分为5种态度(拒绝、支配、保护、服从、矛盾)和10个类型(积极拒绝、消极拒绝、严格、期待、干涉、不安、溺爱、盲从、矛盾、不一致),每种类型满分为100,将原始分转换为百分位等级,最高为99,最低为0。等级越高表示亲子关系越好,即父母的教养方式越容易使孩子接受;得分小于50被认为可能存在该种不良好的亲子关系,即父母教养方式与行为有问题,百分位得分40~20之间的问题较为严重,得分小于20被认为问题很严重。

采用自编的《小学生优势心理品质问卷》,测查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本问卷包括六大美德维度(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17项积极心理品质(创造力与判断力、喜爱学习、对世界的好奇和兴趣、勤奋热情与坚毅、诚实真挚和真诚、勇敢和勇气、仁慈和善良友爱、社交智慧、公民感团队精神和忠心、公平和公正、领导才能、宽恕和慈悲、谦逊谨慎和审慎、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感恩、审美、希望和乐观感)。问卷采用五点量表的作答方式,各项因子(维度和品质)均分越高,代表积极心理品质的水平越高。该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指标。

通过对抽样的样本进行施测,将收集后的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认识。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

采用学生对父母教养态度和方式的评价结果来看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

表1. 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情况

表1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父母教养方式10个类型中除了积极拒绝型的平均分为50.39,达到一般水平之外,其他九项的平均分都低于50的一般水平。大多父母教养方式集中于40~20百分位之间,表明亲子关系存在很多问题。其中问题较为严重的即百分位在20以下的是不安型、盲从型。从教养方式由坏到好进行排位看不安型、盲从型和期待型排在前三位。此结果说明当前小学生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不容乐观。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占主导地位,家长们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力,将注意力过于集中于一个孩子身上。家长的不安焦虑,往往通过盲目追随他人与他人攀比、对孩子过高的期望表现出来。一方面处处满足孩子的合理与不合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不关注孩子的自身特点和天赋能力,一意孤行地让孩子按家长设计的路线走,结果不仅造成不良的亲子关系而且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成长。这一切又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分不开的。

(二)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

采用《小学生优势心理品质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结果如下:

表2. 小学生六大美德描述统计表 N=410

表2显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平均分为3.98,表明其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处于良好水平。六大美德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精神卓越、仁爱、勇气、节制、正义、智慧与知识。

对小学生17项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得分最高的前五项积极心理品质依次是公平和公正、仁慈善良和友爱、审美、感恩、宽恕和慈悲。即这五项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最好。得分最低的五项品质依次是公民感团队精神、诚实真诚、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创造力、领导才能。即这五项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一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孟万金教授所领导团队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相似性。[1]

调查结果还显示小学生的仁爱、感恩等品质发展较好,相比之下,小学生的创造力与判断力的发展相对较弱。前者与我国近些年来更为重视传统文化和“仁爱孝悌”美德对儿童的熏陶、感染有关,很多学校已经把传统美德的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后者是因为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很少放手让孩子与同龄伙伴自由玩耍或独自出门,这样既剥夺了孩子自己尝试与探索的机会,也压抑了孩子与人交流合作的愿望,久而久之,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就会被听从和模仿所代替,进而阻碍其创造力的发展。

(三)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

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如下:

表3.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度表

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以上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之间有紧密关系。从整体上看,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消极拒绝型和溺爱型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发展呈显著正相关;不安型与积极品质的总体发展上呈显著负相关。

具体到六大美德,可以看出:父母教养方式的消极拒绝型及溺爱型与六大美德均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的不一致型与勇气和节制两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积极拒绝型和严格型只与勇气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安型与智慧知识、仁爱、节制、精神卓越四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盲从型与精神卓越呈显著负相关。

为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能否预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又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消极拒绝型对六大美德有显著的预测力,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并且在对六大美德的预测中都是最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预测力最高的维度。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消极拒绝型对六大美德的预测力(影响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精神卓越、节制、勇气、智慧与知识、仁爱、正义。

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溺爱型对其中的两大美德具有预测力,都进入了回归方程。按预测力的大小,依次是勇气、智慧与知识。另外,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不一致型对勇气维度的美德具有预测力。

四、 讨论与建议

从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多元回归分析来看,有三种教养方式进入回归方程,即消极拒绝型、溺爱型、不一致型,说明这三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影响最大,在此进行深入的讨论。

(一) 消极拒绝型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重要影响

消极拒绝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所说的话采取忽视、不理的态度,对孩子不关心、不信任。研究结果表明消极拒绝型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六大美德维度都有预测力。

1.消极拒绝型的教养方式有碍于小学生精神卓越美德的培养。精神卓越美德主要包括感恩、审美和希望乐观的品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取得他人的信任与理解的需求,这种需求会促进个体不断积极进取,使内心的体验与感受得到不断的满足与表达。小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对父母的感情依赖性较强,希望得到父母感情上的信任与理解。对子女来说,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与信任,他们的需求就得到满足,内心随之产生积极体验,会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这种内心需求的满足和积极体验会激发他们良好的品质,懂得“知恩图报”,懂得“感谢”。相反,若父母对子女不关心、缺乏理解和信任,子女内心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也就难以产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久而久之就会对周边的人和事产生消极悲观态度,不利于小学生精神卓越美德的培养。

2.消极拒绝型的教养方式有碍于小学生节制美德的培养。节制美德包括宽恕、谦虚、自我控制与约束品质。研究结果显示,消极拒绝型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宽恕品质的形成影响最大。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父母的言行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给孩子性格以正向与负向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接纳和包容,充分地信任他们,日后孩子就会在他的性格中表现出对人的同情、宽恕并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众多的研究结果印证了父母对子女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子女宽恕和慈悲品质的发展。刘金国[2]等 (1995)研究结果发现:父母采用理解、给予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形成外向、情绪稳定、具有同情心等个性特征;黄树香[3](2010)对初中生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对子女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越多,越有利于子女发展成外向、情绪稳定、关心他人、易于适应外部环境等性格特征。相反,父母平日缺乏对子女的信任理解和宽恕,孩子无法获得内心的积极体验,情感受到压抑,人格受到伤害,日后的性格中就会形成狭隘、妒忌、缺乏同情心的心理品质。张小菊等[4](2013)对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表明: 父母情感温暖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以及总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态度与大学新生的节制和超越美德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父母如果采取消极拒绝的教养态度不利于其子女形成宽恕、谦虚、自制以及乐观幽默等良好品质与性格特征。

3. 消极拒绝型的教养方式有碍于小学生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发展。智慧与知识属于认知力量,包括对世界的好奇和兴趣、创造力和喜好学习的品质。

小学阶段的儿童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会利用自己的原认知去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并在探索过程中产生疑问。若父母体会到子女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帮助子女解疑答惑或是给予子女鼓励性语言,子女就会切实感受到需求得到满足,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就越加强烈。相反,若父母对子女采取消极拒绝的态度则不利于子女对世界好奇与兴趣品质的发展。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拒绝型的教育态度与方式是阻碍子女形成良好美德的大忌。为此,我们呼吁家长要拒绝家庭冷暴力,给孩子以充分的理解、信任与关爱;信任理解要以正确的儿童观为前提,父母要认识到儿童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是发展变化的人,允许他们犯错误,有包容之心,并给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还要学做倾听者,多与孩子交流,真正“蹲下身来”与他们做朋友,了解他们的心声,只有这样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才有保障。

(二) 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智慧与知识、勇气美德有重要影响

溺爱型教养方式是指对子女的要求、主张、意见无条件的接受,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子女的要求,替孩子办一切事情,甚至为孩子的错误行为辩护。研究结果显示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智慧与知识、勇气具有预测力。

1.溺爱型的教养方式有碍于小学生认知力量——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形成与发展。王坤等(2012)[5]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关联。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自主学习能力,即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特别是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对自主学习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对自主学习能力有负向预测作用。还有研究证明,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创造力发展有密切联系。溺爱型与压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养成依赖、服从的习惯,创造力水平低。[6](P177)我们的研究与以上的研究也是一致的。

2.溺爱型教养方式有碍于小学生情感力量——勇气美德的形成与发展。勇气美德是情感力量,包括勤奋坚毅、诚实和勇敢品质。采取溺爱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由于对子女过分疼爱,生活中事事包办,使子女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子女依赖感滋生,责任感缺失,当独自面对困难挫折时不能勇敢应对,不肯付出辛苦和努力,往往采取退缩逃避的态度与行为。由此可见,作为父母疼爱孩子一定把握好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给儿童独立探索的空间,放开双手,将孩子成长的权力交给他们自己,不要代替孩子去成长。另外,父母与孩子要平等相处,不做孩子的仆人。学会责任下放,即让孩子承担起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甚至可以给孩子主动创造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促其成长。

(三)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勇气美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不一致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一方严格,一方放纵;一方做出决定,另一方却反对。经研究发现,不一致型教养方式与六大美德中的勇气和节制维度都有相关,但只有勇气美德进入回归方程,说明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勇气美德具有较强的预测力。前面提到,勇气美德包括勤奋坚毅、诚实和勇敢品质。不一致型的教养态度主要会影响小学生勤奋、热情与坚毅品质。

为此,父母在教养子女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在子女面前,口径要一致;当意见分歧时父母先提前商议,达成共识再与孩子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为子女成长营造良好和谐的养育环境,促进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志艳.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2] 刘金国等.父母养育方式对个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2).

[3] 黄树香.初中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5).

[4] 张小菊等.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2).

[5] 王坤等.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4).

[6] 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教养美德
诚实是美德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教养方程式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