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2014-06-11 09:39蔡建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词语课外阅读读书

蔡建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习作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是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

1.重视课堂阅读教学

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少,篇幅短小,但语言规范,内容丰富,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这些都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为例,文中插图新颖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①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语言的积累。②用钢笔描红、临写,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范字,让学生扎扎实实练好写字基本功。③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④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⑤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凭借课文,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同时,渗透或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正如俗话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感受性阅读、语感的培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

因此,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2.加强课外阅读辅导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写、背,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学生会觉得单调,学习兴趣也会随之下降。《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上网浏览,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教师如果每学期布置学生诵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求读书时摘录优美词句,定期写读后感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还能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优美与博大精深。

二、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

语文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教师可以组织课本剧编演实践活动。编演实践活动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用词准确,句子完整。表演时读音准确,对话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得到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如编演《九色鹿》,文中的皇榜,里面的内容让学生来想象,还有皇妃做的梦也通过学生演出来,请求皇上捉拿九色鹿时她会怎样请求?国王无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到后面知道真相后对调达的斥责和惩罚,各是怎样的,都可以进行想象,让文章的故事变得更为具体,更加生动化。当然,没有认真分析反复推敲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是不可能编演好的。

三、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父母陪孩子阅读可以给他的一生留下美好、温馨的记忆,引用《阅读的妈妈》中的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课外阅读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

每学期开学初,我利用家访和家长会等,向学生家长宣讲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并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制订学生课外读书计划。每周一,我把一周的课外阅读内容通过家校路路通发给家长。一段时间下来,我班许多家长跟我说,孩子读了课外书,越来越喜欢语文,喜欢读书了,身上也好像添了一些书卷气。

当孩子在阅读时,父母也投入阅读之中,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读的交流”中,父母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父母还可以把读书的概念放大,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日出日落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让孩子体会书中的意境,重新认识书中所阐述的思想。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素养的体现,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好语文,学生需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专心听讲,及时做笔记,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当然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为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必须学会合理安排并利用时间,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不拖拉,不让作业占据大量的时间,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包括多练笔、多阅读、勤查工具书,多渠道学习语文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同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语课外阅读读书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