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叶 焦文志 程倩倩
【摘 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所致疼痛反应的效果[2]。方法:选择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在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7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700例,对照组360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采血护理,干预组除常规的采血护理外,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对疼痛敏感程度的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静脉采血后对中等以上疼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1)。结论: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体检者采血所致的疼痛,更加顺利地接受静脉采血,更加完善体检者对我部门服务的满意度[3]。
【关键词】护理干预;静脉采血;疼痛反应;效果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高,健康意识在逐年地增加,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呈上升趋势,然而静脉采血是血液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采血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能引起健康体检者身心上的疼痛,而大多数人因为针刺引起的疼痛,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护士的服务态度、静脉穿刺成功率是导致体检人员疼痛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疼痛造成的恐惧是静脉采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恐惧会导致心悸、晕血、休克等临床反应,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体检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从而顺利地配合护士进行采血检查[ 1 ]。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现将我门诊4、5月份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7300例,其中男3740例,女3560例,平均年龄32.8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人员年龄、性别、静脉采血方法、静脉采血标本类型、采血环境、接受采血的体位、姿势等做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
1.2 方法
两组体检者均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头,用真空负压干燥试管,对照组给予静脉采血常规护理;干预组釆血前除给予以上静脉常规护理措施以外,认真做好静脉釆血准备,釆血时与体检者边操作边交谈,适度的交谈,以分散对静脉釆血恐惧的注意力,缓解恐惧紧张情绪[7],并介绍釆血的目的、用途根本依据及釆血后按压釆血部位3~5分钟,预防釆血后出现皮下血肿,耐心解答体检者提出的疑问,使其对釆血有大致了解,抽取用于化验的少量血液不会影响其健康,消除其恐惧及顾虑心理,使体检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减轻疼痛敏感度。观察两组恐惧所致的疼痛程度和晕厥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分级
根据描述式疼痛评估法:将疼痛分为0~5级,共6个级别,分别代表没有疼痛、轻度、中度、重度、非常严重和无法忍受的疼痛。
2.2 干预前后两组体检者静脉釆血中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
2.3 干预前后两组体检者晕厥率的比较,干预组晕厥0例,晕厥率为0%;对照组晕厥14例,晕厥率为0.011%;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
3 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
3.1 注重人文关怀
我们为体检者体检过程中,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体检者的需要放在首位,为体检者的利益保驾护航[2]。护士应仪表端庄,语气温和,和蔼的态度,热情接待体检者,进行情感式沟通[ 1 ],向体检者表达护士的亲切、友好和关心,表现出对体检者的尊重、安慰和鼓励,护士平时应重视心理学知识以及人际关系学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判断和实践运用能力,从而取得体检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友谊,便于准确评估体检者的心理问题并分析其诱因。
3.2 心理疏导
在静脉釆血过程中,绝大多数存在着紧张恐惧的心理,由于个人经历、职业、家庭、疼痛耐受力等不一样,对静脉釆血的理解和感觉也有所不同,初次釆血者更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体检者主要表现出精神紧张,主诉疼痛,恐惧,不配合护士的操作。护士次适应耐心倾听体检者主诉,了解其紧张恐惧的原因,给予正确恰当的解释说明,使其获得安全感,从而消除其紧张情绪,配合护士进行操作。对于高度紧张的人员、过去曾有过晕针、晕血史的人员,护士应主动倾听,热情关注其心理需求,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及情绪,使其感受被重视。同时给予安慰,保证等心理暗示,结合正确的釆血姿势,帮助其顺利完成釆血操作。
3.3 纠正认知不当
我们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体检者恐惧担心的问题,多数是因为担心多次釆血会影响身体健康或对护士的技术水平持怀疑态度,护士应给予耐心的解释,态度温和热情,切忌表现为不耐烦、生硬,耐心向其解释有关静脉釆血方面的相关知识,告知体检釆血只需几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告知其釆血时有轻微疼痛,但就一下可以忍受,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同时放松心情可以减轻釆血时的疼痛。也可使用示范法,让其观看护士娴熟的技术操作,听取其他体检者的感受,让其挑选护士,任选血管等,取得信赖,消除其顾忌心理。
3.4 淡化紧张情绪
帮助体检者取舒适体位,闭上双眼或头偏向一侧避免观看釆血过程、扎止血带,穿刺时与其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有意识地分散其注意力,使不适感减轻或消失。
3.5 安慰鼓励并情感支持
体检者主诉疼痛时,护士应持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并嘱其深呼吸、放松心情、采用幽默法、分心法等帮助其进行调节。
同时操作应轻、准、稳、熟练以减轻釆血造成的疼痛。
4 结论
以往研究认为,体检者在接受静脉釆血时自觉疼痛的相关因素有环境因素、操作时的刺激程度、釆血的体位、性别、年龄、体质、心理因素,在接受静脉釆血时,如果体检者情绪过度紧张、恐惧,会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部血流量急剧减少及脑供血不足,从而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静脉釆血引起的疼痛,除了与体检者客观因素、主观情绪及认识等复杂的心理生理活動有关以外,与护士的服务态度、操作技能也有很大关系,护士态度冷淡、操作动作不轻柔等原因都会导致体检者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而加重对疼痛的敏感度。分散其注意力作为一种减轻疼痛方式,并具有无痛苦、无不良反应、使用简单、方便,是每位护士均可以单独使用的减轻疼痛的护理措施,本文干预组3700例体验者通过护士心理护理干预,体检者自觉疼痛的敏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护士在釆血时态度和蔼、适度与其交谈,分散其对釆血恐惧的注意力,可有效地降低体检者的疼痛敏感度。因此,护士在釆血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可使体检者摆脱不良因素的干扰,从而使预防做到生理、心理上的统一,从而有效提高体检者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其疼痛敏感度,以最佳心态接受釆血检查[4]。
参考文献
[1] 徐春华.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负情绪反应病人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5,(21)1.
[2] 蒋莹.对静脉采血不良反应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10(20):5.
[3]罗云睿,刘新凤.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4,4(7):12.
[4] 孙丹.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静脉采血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09,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