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绘
【摘 要】目的:分析107例围产儿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6年期间的107例围产儿的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干预措施。 结果:6年间围产儿数为14340例,死亡10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7.46‰,其中2011年死亡率最高于9.92‰,2013年死亡率较低,为3.88‰。2013年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母亲疾病。流动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市孕产妇。结论: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和孕期保健,减少出生缺陷,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尤其是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对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早发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干预措施
The analysis of death cause of 107 perinatal infants and intervention studyW a n g t i n g
S u n s h a n g h u i
Hefe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Hefei, Anhui, 23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perinatal mortality and the cause of perinatal death, and to investigate interventions, so a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ducing perinatal mortality rate. Methods :According to Perinatal I standard, the causes of death of 107 patients in this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ggesting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Results :The total number of Perinatal is 14340 in six years in the hospital, 107 perinatal have been dead and the perinatal mortality rate is 7.46‰. The highest perinatal mortality rate is 9.92‰, appeared in 2011. There is a lower perinatal mortality rate in 2013, it is 3.88‰ and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2008 (P< 0.05). The death causes of the perinatal babies are congenital deformity, the diseases of newborns, the factors of mothers. The perinatal mortality of migrant expectant moth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ocal expectant womens.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reducing perinatal mortality rate ar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services and antenatal care, reducing the birth defec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high risk pregnancy and migrant maternal women, identifying pregnancy coexisted diseases and complications early and launch a targeted interventions.
[key words]perinatal infant; Death;Interventions
導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母亲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目前,国际上已将围产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因的构成比作为评价群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的一个敏感指标[1-2]。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5年期间的96例围产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3-5],2013年围产儿死亡率较低,为3.8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监测报告,对每个死亡围产儿进行个案调查。
1.2 方法 按照WHO围产期I标准,即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内所发生的死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围产儿死亡原因以临床诊断中的首位死因为依据,不计伴随死因[6]。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我院2008至2013年围产儿死亡原因构成情况(见表1)
2008至2013年,我院围产儿数14340例,围产儿死亡107例,围产儿死亡率平均7.46‰,与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围产儿死亡率10‰[7]左右相比较,已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指标范围内。从表1可以看出各相邻年份间的围产儿死亡相比无差异性,但2013年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9 ,0.03
2.2 2008年至2013年围产儿死亡原因构成情况(见表2)
从表2中可以得知2008年至2013年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情况。其中,出生缺陷占围产儿死亡的23.36%,居第一位。所以,降低畸形儿发生率,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8]。2.3 不同属地产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比较(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流动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市孕产妇,这与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保健意识、流动性大以及等多种原因有关。
3 讨论
3.1 预防先天畸形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先天畸形导致的围产儿死亡居首位。全世界每年有500万出生缺陷儿诞生,85%是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0~120万出生缺陷儿出生,占全部出生人口的4%~6%[9]。因此,我们要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对于孕产妇年龄超过35岁的应当做到早孕、中孕的唐氏筛查和孕20周后的大畸筛查,尽可能在24周前确诊先天畸形,28周前终止妊娠,尽量减少因先天畸形引起的围产儿死亡。
3.2 加强围产期监护,积极预防早产 我院注重围生期监护,特别是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与监护,设立高危门诊,对于高危孕产妇及时进行跟踪,对于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在保证孕妇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孕周。对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应用促胎肺成熟的药物,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必要时适时终止妊娠,避免早产儿和孕妇自身因素引起的死胎发生。另外,胎儿宫内窘迫常常是导致新生儿窒息、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正确处理产程,在产程中发现胎儿有宫内窘迫存在时,应根据胎儿及母亲双方情况进行分析决定分娩方式。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特别是早产儿的复苏。我院在2013年6月,对全体产儿科医生及助产士进行了六版的新生儿复苏技能的培训,加强产儿科的协作,确保复苏成功,以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3.3 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孕妇学校的宣教工作 从表3可以看出,流动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市孕产妇,这与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保健意识、流动性大以及环境污染[10]等多种原因有关。因此,我们要关注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报纸、网络、宣传窗、宣传册、孕妇学校等途径使健康教育提质扩面。从婚前保健开始,婚检是预防围产儿死亡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婚检可以排除遗传性疾病引起的死胎及出生缺陷,同时进行孕期保健宣传与指导。我院孕妇学校每周两次小课、每季度一次大课,向孕妇提供科学、合理的孕期保健常识,指导孕妇在规定检查的同时,学会自我监护,识别妊娠期高危信号,不断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 1 1 ]。
3.4 积极开展尸检 本资料中有14例死胎(13.08%)为死因不明。因此,要积极开展尸检工作,尸检在确定胎儿或新生儿死因方面有重要意义。另外,胎盘及其附属物的病理学检查可弥补部分不足,为死胎的发生原因提供线索[12]。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院围产儿死亡尸检率一直很低,尸检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围产儿死亡原因的分析。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动员产妇及家属进行尸检,特别是原因不明的围产儿死亡,我院自2013年开始实行了免费尸检,积极寻找围产儿的死亡原因,积累经验,提高诊断水平,指导再次妊娠。
参考文献
[1]Jelka Zupan, M.D.Perinatal Morta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N Engl J Med, 2005; 352:2047-2048.
[2]周華,蒋健. 124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0 25(2):199.
[3]蒋利红. 2007-2011年围产儿死亡分析及干预措施[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78.
[4]孙艳. 11697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与干预措施[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74.
[5]梁宏,要跟东,栾玉杰. 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0(15):2787.
[6]徐丽梅,徐艳. 275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 12(3):216.
[7]杨幼林. 111例围产儿死亡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901.
[8]刘亚兰.北京市东城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2):94.
[9]吴玲霞,李丹. 485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5):727.
[10]Andréa Paula Peneluppi de Medeiros, Nelson Gouveia, Reinaldo Paul Pérez Machado, et al. Traffic-Related Air Pollution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A Case–Control Study[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 es,2009,117(1):127-132.
[11]Adi Y. Weintraub, Amit Rozen, Eyal Sheiner, et al. Perinatal mortality: a sporadic event or a recurrent catastrophe? [J]. Arch Gynecol Obstet,2009,279(3): 299-303.
[12]赵瑞芳,李素芬. 死胎11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