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海
【摘 要】目的:研究肾癌的CT临床表现,深入认识其产生原因。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26例肾癌患者进行CT诊断检查,研究其临床表现以及CT临床表现。结果:26例患者中透明细胞癌19例、乳头状细胞癌7例。其中小肾癌12例。CT平扫显示低密度15例、等密度5例、高密度1例、密度不均(囊变、坏死)5例其中钙化3例(呈沙粒状或环状钙化)。突出于肾轮廓外的14例,其中小肾癌7例。增强扫描:皮质期不均匀明显强化9例、不均匀皮质样强化5例、环状规则皮样强化2例、均匀强化3例、中等强化2例、轻度强化3例,实质期均表现为迅速消退。其中2例因强化不明显,CT未能明确诊断,经手术证实为肾癌。出现远处转移的2例,包括:肺、肝、骨等转移(其中一例体检时发现出现肺转移,经全身检查,从肾CT检查中确诊)。结论:采用CT检查对肾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回顾;肾癌;CT诊断;认识
由于影像学检查诊断肾癌的符合率高达90%以上,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肾癌的价值有限,所以通常不做肾穿刺活检检查[ 1 ]。但对影像学诊断难以判定性质的小肿瘤患者,可以选择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或定期(1~3个月)随诊检查[2]。笔者回顾了26例肾癌病例,加深了对肾癌的CT诊断的认识,结合了大量的书籍、刊物总结出如何更加准确诊断肾癌确诊,更好地为患者延长生命,提供影像保证。与各位同仁共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病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57岁,肿块大小18~84毫米,平均30毫米,发生于左肾、右肾的差别不大
1.2 诊断方法
检查前头一天禁吃晚餐,口服甘露醇100毫升,采用120V、320AmS扫描,先平扫,后静脉注射优维显250ml,分别在16秒、60秒、180秒扫描。
1.3 鉴别标准
①肾囊肿:无论其平扫密度高、低,在增强扫描时皆不强化,囊壁规则且薄,与肾癌的鉴别不难。
②灶性肾盂肾炎:其临床表现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尿检有异常炎性细胞。
③错构瘤:观察病灶时仔细辨认有无脂肪成分,当发现脂肪密度时鉴别就不困难了。肾癌很少有脂肪成分。
④嗜酸性细胞瘤:此瘤小时难鉴别,较大时,其间可出现瘢痕。
⑤肾素瘤:多为女性,临床有血压升高、醛固酮增多症状,为少血管性肿瘤,增强扫描多不强化。
⑥淋巴瘤:多双侧受累,往往伴有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脾内也有低密度病灶。此瘤肾脏明显增大,当出现肾功能障碍时,肾增强延迟或无明显强化多见于淋巴瘤。
2 结果
26例患者中透明细胞癌19例、乳头状细胞癌7例。其中小肾癌12例。CT平扫显示低密度15例、等密度5例、高密度1例、密度不均(囊变、坏死)5例、钙化3例(呈沙粒状或环状钙化)。突出于肾轮廓外的14例,其中小肾癌7例。增强扫描:皮质期不均匀明显强化9例、不均匀皮质样强化5例、环状规则皮样强化2例、均匀强化3例、中等强化2例、轻度强化3例,实质期均表现为迅速消退。其中2例因强化不明显,CT未能明确诊断,经手术证实为肾癌。出现远处转移的2例,包括:肺、肝、骨等转移。(其中一例因出现肺转移,体检时发现,经全身检查,从肾CT检查中发现。)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大多为40岁以上,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早期一般有腰背部不适、隐痛,以后逐渐出现血尿、腹部可触摸到肿块。肾细胞癌可诱发副肿瘤性内分泌综合征,包括恶性高血钙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和男性女性化等內分泌失调症状。如有远处转移则出现相应的症状[3]。
3.2 CT表现
CT对小肾癌(<3cm)诊断非常重要。小肾癌平扫多为均匀低或等密度,少数为高密度,多位于肾轮廓外围,突出肾轮廓外。故平扫见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病变,突出肾轮廓,应提高警惕,需要增强扫描。小肾癌坏死和囊变、钙化少见,本组1例直径2.5毫米肿瘤出现环状钙化。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少数可均匀强化。呈“快进快退”的典型征象,增强扫描大多边界清楚,少数不清的恶性程度高。小肾癌周围假包膜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增强扫描尽量在皮质早期完成,30秒后有些血供丰富的肾癌已减退到低于肾皮质的密度,给诊断带来困难[4]。
大于3cm肾癌常使肾轮廓局部隆起,多数呈侵润生长,边界不清,因出血、坏死和囊变呈混杂密度,病灶内可有沙粒样钙化或边缘钙化。多数增强扫描出现“快进快退”的典型表现。肿瘤内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肾周间隙,尤其肿瘤边缘的改变,对肾癌是否突破包膜的判断至关重要。肾癌突破肾包膜,侵入肾周脂肪和肾筋膜,表现为肾周脂肪层模糊、消失,肾筋膜增厚。肾周间隙的改变有不规则线状、棘状、网状、云雾状及片状影。如出现包膜外壁结节或肾周间隙内肿块,则可肯定包膜或肾周间隙受侵。淋巴结大小不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可靠征象,病理有时淋巴结不大而有肿瘤侵润;有时淋巴结肿大而无肿瘤侵润,为炎性反应增大。但淋巴结>2cm及淋巴结强化则提示有转移[5]。
肾癌的生长方式是对肾实质的浸润和破坏,因此多数突于壁外,且肾皮质呈双侧“鸟嘴”样交角,而非膨胀性生长的钝角。对于静脉的瘤栓主要看是否进入下腔静脉,确定瘤栓最高是否位于肝静脉以下,若位于已肝静脉以上,还应扫描心脏,看是否达到右心房;是否侵犯静脉血管壁。
参考资料
[1]冯晓莉,何 群.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3.
[2]李清海.16层螺旋CT肾脏皮质早期扫描及CTA在肾癌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12(4):256.
[3]周康荣主编.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34.
[4]李松年.中华影像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7.
[5]谢忠伟,袁友红.肾癌的CT诊断与分期.湖南医学,1998,15(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