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

2014-06-10 23:42林艳
课外语文·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记叙文作用

【摘要】本文从文章布局谋篇的重要性说起,以语文版初中教材的课文为例,详细论述了常见的和创新的结构形式、作用以及写作时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醒写作者不要被形式所累,“不拘一格”著文章。

【关键词】记叙文;结构的重要性;结构类型;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把精美华丽的建筑和废弃颓败的建筑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同样的材料以特定形式结合在一起效果却迥然不同。前者可以给人雄伟神奇之感,后者却是破败不堪。其实,作文的结构就和建筑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杂乱无章、言之无序,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废弃的建筑一样毫无用场。这说明结构对于文章是多么重要!

作文除了讲究高格的立意和优良的素材,还需要精巧的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说“结构”要像山路一样曲折迂回才好,要像山坡一样陡峭不平才好。

一、结构的重要性

结构到底如何重要,我这里举一个例子让大家实际感受一下。写《妈妈的生日》这篇文章采用哪种结构好呢?

结构一:

第一步:妈妈快过生日了,“我”想为妈妈做点事。

第二步:妈妈快过生日这天,“我”亲自为她做了一碗生日面。

第三步:妈妈吃着“我”做的生日面,很开心。

结构二:

第一步:小时候,妈妈做生日面给“我”吃,“我”很开心。

第二步:长大后,“我”发现妈妈自己总忘了过生日。

第三步:妈妈生日这天,“我”亲手为她做了一碗生日面。

两相比较,就会发现“结构一”中记叙的事件平铺直叙,侧重于表现我的懂事、能干方面;而“结构二”因为有两步的铺垫,使得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侧重于表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显然后者更胜一筹。可见,一篇文章,结构精致巧妙,就会给人以美感。同样的作文素材,只因结构安排不同,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表达效果。

二、常见的结构类型

结构既然重要,写作文就需研究文章的布局谋篇,下面我主要谈谈记叙文中常见的结构方法。

(一)时间领航(时间顺序)

中学课本中有写一个中心事件的,如《空城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写多个事件的文章,如《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等。无论是写一件还是多件事,有这样一类文章是采用时间顺序来结构材料的,如《鲁迅自传》的前半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个人的生活、求学、工作的经历的。又如考场作文《爱与时间同行》,小作者仿《乡愁》按三个时间段来写,贯穿不同时期的生活画面,作者以“爱”为线索,生动清晰地反映了作者心路成长的历程,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的,要写清六要素;艺术作品一般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写结构全篇。用时间领航的记叙文脉络清新、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二)空间转换(空间顺序)

有时间的推移,也有空间的转换类为主的文章。写一个中心事件的《巴东三峡》,用游踪的变化结构材料;写多个事件或景物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体部分主要写了两个处所,一个是百草园,一个是三味书屋,前后对照,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此类空间转换的文章,主体部分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分出几个“点”,然后一个点、一个点地逐层描述,把不同处所中的不同事件或景物细致地表现出来。

此外记叙文的结构形式还有并列式,如朱自清《春》的对比式,如《范进中举》的层层推进式;如《小溪流的歌》的总分相映式……

朱自清的《春》,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作者把春景分为五幅图画,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层层描写,用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春天的特点。全文则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即“盼春、绘春、赞春”。《背影》的结构亦然。当然,结构存在多重和交叉现象,一篇文章可以运用多种结构形式。

三、创新的结构类型

“文似看山不喜平”,人们不断追求创新的结构,如排段式、标题式、镜头剪贴式……究竟新在哪里?让我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一)排段式

有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妈妈的唠叨》是这样结构全篇的:

妈妈的唠叨,让我懂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最真诚的回报。

妈妈的唠叨,让我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学会孝顺。

妈妈的唠叨,让我懂得:一个人不可以没有诚信,诚信是做人之本。

像这种就叫排段式,即把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成几个方面来写,每段开头都使用结构相同的句式,使之构成排段,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思路清晰,读者一目了然。

(二)标题式

课文《滑铁卢之战》,文章由若干个小版块组成:“滑铁卢的上午”“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滑铁卢的下午”“决战”“尾声”。《“两弹”元勋邓稼先》也是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这类结构叫标题式:把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列出来,使每个段落既独立成章,又紧密相连。写作时对标题的要求是:要提示内容,体现文章脉络;要围绕中心,体现独特个性;要格式相仿,体现整齐优美。

(三)镜头剪贴式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用“温情”二字统领全文,分别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先写冬天的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的远山”,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

所谓“镜头剪贴式”就是一系列有关联的独立画面并立连接。画面涉及不同时空,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的人和事都可入文,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所写内容生活气息浓郁,画面感强,有利于思维纵横驰骋。

用这种方式写作时要注意两点:

(1)围绕文章中心,做到“断中相连”。 每一个镜头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断,抑或是景物描写片断,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就是拟小标题也要围绕主题。endprint

(2)要使画面具体,用描写的语言。作者应该将自己的眼睛作为镜头,摄下多维时空的画面;将手中的笔作为工具,艺术地再现精彩瞬间。用画面感强的语言再现场景,营造氛围,使人身临其境。

那么,结构创新的好处是什么呢?结构创新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内容跳跃性大;减少过渡性文字,突出重点;可以让文章提纲挈领,条理清晰;可以变换叙述角度、主体和人称。这样的写法最适于考场作文。考场作文的读者很特殊,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完同一题目的成千份作文,在每一篇文章的停留时间不能过长,文章写得过于含蓄、隐晦肯定吃亏,所以要写得明白晓畅,写那种吹糠见米的文章,所以巧妙点题、画面优美、结构精巧的文章尤其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总之,创新的结构类型就是主体部分打破时间、空间顺序组织材料,只从内容的表达上来分类,然后逐层描述。除以上三种,还有日记缀连式,就是将若干篇日记缀连起来,既可以迅速勾起我们对精彩生活画面的回忆,又可以避免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的现象出现。另外还有对话式、诗歌串联式、论证求解式、记者采访式、剧本式、实验报告式、论坛发帖式等。

文有法,但无定法。形式固定就会被吐槽,像“元芳体”。大家可以大胆尝试新的结构,只要能更好地表现内容,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也不能一味求新求异而忽视了主旨,造成“形式新颖、内容空洞”的恶果。

“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当然,记叙文曲径通幽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设置悬念 ,如《明朝那些事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铁骑兵》;可以运用伏笔 ,如《伤仲永》;可以借助渲染,如《我的老师》;可以欲扬先抑,如《白杨礼赞》(或欲抑先扬,如《故乡》);可以时空交错,如《阿炳在1950》;可以铺垫蓄势,如《美猴王》;也可以一线贯穿……总之,布局谋篇的方法不胜枚举。

四、恰当地运用结构形式

最后,我要送给写作者一句话叫:“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何谓“入乎其内”,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所有的技巧都源于积累——阅读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正所谓“含英咀华悟其神”。何谓“法乎其外”,就是要摆脱结构技法的束缚,因为写作需要心的感悟,爱的浸润,唯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

作者简介:林艳(1973-),女,山东莒县人,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中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17年,教学成绩优秀。曾经作区公开课,获一等奖,全国录像课一等奖。沈阳市和平区骨干教师,和平区系统先进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在省市语文竞赛和全国作文竞赛中获奖;校本教研的课题获全国参与奖。教学随感在《和平教育》上发表。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叙文作用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