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摘 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党和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措施试图改善这一问题,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并不显著。该文从分析当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与原因入手,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生 身体素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247-01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问题近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他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足以看到国家对中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视。应当说,通过几年的努力,中小学身体素质下降速度过快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缓解,但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1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据相关的调查显示,自1985年以来,我国共组织了6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30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身体素质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特别是在力量、耐力等方面更为突出,而肥胖、近视、龋齿、脊柱侧弯、颈椎性损失问题在中小学生人群中人数的比例较高。以北京为例,2012年度,北京市全市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检出率高达62.14%,肥胖的检出率达到了20.74%。那么,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问题的发生都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1.1 家庭原因
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当前我国不少家庭在生活习惯、教育观念等方面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还有着不少误区。具体而言,一是教育目标还不科学。不少家长看到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就业难度的加大,往往将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看做是成才的唯一标准,以成绩定好坏,将智育的发展放在核心的位置,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认为只要学生不生病就是健康。二是生活条件的限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条件好转,电视、网络、手机、汽车等消费品已经将学生局限在了家里、车里,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少,出门车接送、进门玩电脑的现象十分普遍,出门活动的机会不多。三是生活习惯不科学。家长生活、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锻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1.2 学校原因
学校是学生获取体育锻炼机会,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场所。但由于主观、客观方面的因素,体育锻炼的机会少、质量低。一是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省、市都出台了文件要求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强学生的体制。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一方面是传统观念影响大,学校对学生知识能力高低的重视度远远高于身体素质的锻炼,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对于身体锻炼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有所顾忌,不敢开展正常的活动,篮球、足球、田径等等相对激烈的项目更是能躲就躲,能避就避。二是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就专业教师自身素质而言,事业心不强、专业技能不高、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十分普遍,既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更降低了体育锻炼质量。三是办学条件受限。近年来学校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提高,电脑、网络等等硬件条件有了极大改观,但就体育课教学而言,场地不足、器材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些学校缺乏球类活动场地,影响了体育课的开展。
1.3 社会原因
从社会管理层面的角度看,一方面,监管不到位。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也进行了监管,但这种监管往往停留在字面上、报告上、会议上,具体的检查和奖惩措施的落实还不到位。另一方面,重视度不高。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视度还不够,仍然将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在体育器材保障、体育教师培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方面给予的帮助不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2 推动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出路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不强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入手,真正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将智育、体育、美育结合起来,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1 提高认识,加强体育落实
学生教育的参与者要加强认识,端正对体育锻炼、身体素质的理解,将体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一是对于社会而言,特别是教育部门,要从自身开始加强对学校体育活动跟踪督导,特别是在如何更好的落实体育运动方面下功夫,在器材保障、人员培训、场地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扭转中智育轻体育的局面;二是对于学校而言,要在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落实、教师专业素质方面给予重视,同时要充分发挥校内卫生机构的职能,多组织卫生常识、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讲座,端正学生的态度,养成学生的体育意识;三是对于家庭而言,则要从自我改变做起,发挥家长的带头作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带领孩子多走出房间、走进自然,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2.2 加强沟通,丰富课外生活
在加强沟通方面,注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注重学校与社会团体的沟通。与所在地体育场所、高校、体育俱乐部等机构进行沟通,解决场地矛盾突出,专业教师数量少等问题,教授、传播的体育运动知识;与卫生部门紧密协作,将体育工作与卫生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体格检查和健康检查制度,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工作。另一方面,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体育锻炼的共识,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实现体育锻炼活动的经常性、有序性,帮助学生减少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注重发挥学校督导、家庭监管的作用,在学校和日常的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2.3 注重管理,提高课堂质量
在加强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监管,落实制度。教育部门要发挥监管职能,对所属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查,从时间安排、参与人员等方面加以关注,确保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要提升素质,注重引导。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通过体育院校、师范学院、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部门为在职体育教师培训创造条件,解决现职教师的业务提高问题。三是要整体规划,科学实施。学校在体育课安排,体育活动组织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不仅仅在体育技能方面,更要在体育观念、体育意识养成方面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周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现存问题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11(5).
[2] 崔丽敏.浅谈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J].新课程,2013(2).
[3] 邵月.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探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