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等
摘 要:根据水利类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与实践教学现状,建立教学目标体系、架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强化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制定实践教学体系与管理体系,提出水利类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利类专业 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18-02
1 水利类专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水利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显示:21世纪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导致水利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这表明水利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近几年,由于高新技术广泛用于生产一线及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进程的加快,实践型人才、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尤其匮乏。因此,为避免水利技术实践型人才出现断层,水利人才培养模式需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以适应水利类专业的市场发展与要求。基于上述原因,寻求并创造一个系统的、优越的、机制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它需要综合考虑实践平台、教育模式、实践环境、市场变更及创新潜能等因素,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机能,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硬件与软件双管齐下,最终达成“能力本位”的目标。
2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水利类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高校在培养水利类创新人才上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1)确定与水利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理念。(2)建立与水利类专业相配套的教学平台,重点建设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建设。(3)调整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的选择等,强化水利类专业重实践的特点,多从实际案例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加强专业修养。(4)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5)完善教学管理、评价和运行机制,它的良好执行是人才培养顺利进行的保证。通过以上各种措施的开展,旨在提高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高校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实现双赢;加快高校实践与教学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达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2.1 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
正确的、完整的、系统的教学目标设立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引导[1]。水利与建筑学院根据自身结构特点与水利类专业的特性,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教学目标的设定涉及从“进”到“出”并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衡量标准取决于本专业创新型人才的质量与数量、就业情况即就业人数和反馈效果、最终达成程度与效果。
2.2 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的架构
根据水利类专业重实践、强基础及学科门类多、专业差异大的特点以及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图2构建了水利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由图2可知,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可归结为“3平台+5模块”。“3平台”系基础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活动平台,“5模块”系基础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创新设计五个子系统。“5模块”依托于“3平台”的一体化实施,最终达成具备职业素养、就业素质及探索创新能力的量质目标。
(1)基础实验模块。基础实验是水利类专业后续学习与提高的基石。其设定应满足以下几点:(1)课程设置与理论课程相配套。(2)课程开展系统化,多样化。(3)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为主线,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与方法、融会贯通科学知识、促进科学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4)旨在培养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至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模块。实习是水利类专业的入门学习,开展模式如表1所示。
(3)综合设计模块。综合设计模块主要由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开展独立的课程设计,并设立一定的评价标准,分设等级,不合格重新设计至满足要求;大三时期开展综合设计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工作阶段奠定坚实基础;大四时期进行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对专业知识整合与汇总,该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4)社会实践模块。社会实践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它主要包括第一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等)和第二、第三课堂(学术讲座、学生社团、论坛、社会服务等)。通过开展以上活动,为全面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方便、广泛的依托平台和开展空间并对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动向进行及时掌握。
(5)创新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建设,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实践主要通过开放实验、学生科研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环节实施。其中,科技竞赛特别是国家教育部等主办的学科竞赛,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
2.3 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强化
2.3.1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水利
类专业注重技能应用型的特性决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硬件设施的重中之重,它的完善和拓展是实践教学顺利进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具体开展如图3所示。
在实践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基地依托单位的专业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方面,实习师生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投入到实习基地现场,亲身实践专业知识,从中体验理论与实践的求同存异。(2)落实建设经费,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和师资培养、引进计划。(3)按功能设置实验室,增强学科专业的适应性。通过上述措施的采取,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2.3.2 加大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力度endprint
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与共享,对有效利用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针对不同功能实验室和创新实践
基地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开放共享形式,形成合适的运行机制,建立开放基金、实行开放工作量补贴等配套政策与措施,促进各级各类实验室扩大开放共享,并逐步实现面向社会开放[2]。其次,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纳入部分专业,特别是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时间,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以理论作为坚实基础的。而良好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教师的授教。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1)制定政策,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参与实验室建设,并将从事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实绩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2)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3],通过各种培训、培养途径,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高水平的教学素质、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
2.4 评价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制定
评价体系与管理体系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最后步骤和关键步骤,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实现的保障,在整个体系中起控制作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指实验、专业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学生评价体系以及教师评价体系。管理体系是整个方案实施的保证。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专业教研室负责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而确保教学秩序有条不紊。
3 结语
通过以上“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平台→加强实践软硬环境→管理、评价和运行”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水利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咏梅,祝钧,戴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2009(2):13-14.
[2]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86-87.
[3] 郑春龙,蔡信海.我国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材料类专业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2.endprint
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与共享,对有效利用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针对不同功能实验室和创新实践
基地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开放共享形式,形成合适的运行机制,建立开放基金、实行开放工作量补贴等配套政策与措施,促进各级各类实验室扩大开放共享,并逐步实现面向社会开放[2]。其次,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纳入部分专业,特别是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时间,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以理论作为坚实基础的。而良好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教师的授教。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1)制定政策,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参与实验室建设,并将从事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实绩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2)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3],通过各种培训、培养途径,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高水平的教学素质、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
2.4 评价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制定
评价体系与管理体系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最后步骤和关键步骤,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实现的保障,在整个体系中起控制作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指实验、专业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学生评价体系以及教师评价体系。管理体系是整个方案实施的保证。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专业教研室负责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而确保教学秩序有条不紊。
3 结语
通过以上“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平台→加强实践软硬环境→管理、评价和运行”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水利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咏梅,祝钧,戴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2009(2):13-14.
[2]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86-87.
[3] 郑春龙,蔡信海.我国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材料类专业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2.endprint
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与共享,对有效利用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针对不同功能实验室和创新实践
基地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开放共享形式,形成合适的运行机制,建立开放基金、实行开放工作量补贴等配套政策与措施,促进各级各类实验室扩大开放共享,并逐步实现面向社会开放[2]。其次,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纳入部分专业,特别是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时间,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以理论作为坚实基础的。而良好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教师的授教。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1)制定政策,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参与实验室建设,并将从事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实绩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2)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3],通过各种培训、培养途径,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高水平的教学素质、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
2.4 评价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制定
评价体系与管理体系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最后步骤和关键步骤,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实现的保障,在整个体系中起控制作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指实验、专业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学生评价体系以及教师评价体系。管理体系是整个方案实施的保证。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专业教研室负责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而确保教学秩序有条不紊。
3 结语
通过以上“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平台→加强实践软硬环境→管理、评价和运行”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水利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咏梅,祝钧,戴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2009(2):13-14.
[2]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86-87.
[3] 郑春龙,蔡信海.我国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材料类专业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