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世芳
〔关键词〕 语文教学;收集信息;阅读能力;教学资源;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8—0075—01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和运用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拓宽阅读渠道,丰富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节选自历史名著,如果学生对节选课文的历史背景、作者背景不了解,就很难对这些课文进行深入的学习。只有让学生通过看课外书等渠道搜集、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在教授《完璧归赵》一文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点,让学生阅读《负荆请罪》这篇课外材料。学生在阅读了两篇同主题的材料后,进行了对比、整合,迅速准确地归纳出了廉颇、蔺相如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由此可见,教师应改变过去“画地为牢”,死盯着教科书,从里面“深挖”的数学方式,应“另辟蹊径”,让学生开阔眼界,启迪学生思维。
二、挖掘教学资源,打造开放课堂
挖掘现实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是打造开放语文课堂的重要途径。文学名著、社科读物、广播电视节目、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以及生活中的鲜活事例,通过筛选,都可以成为语文阅读探究学习的资料。教师必须学会利用各种渠道去获取信息,逐步教会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访问等途径收集信息。如,学习《赤壁之战》一文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提前做好收集信息的准备。有的学生阅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有的学生回看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有关内容,有的学生通过访谈了解到其他人对这一段故事的看法和见解,有的学生从网络上查阅了不少的资料,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上,学生结合相关信息谈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与想法。由于缩短了认知差距和情感距离,无形中降低了阅读难度。
三、随时收集信息,养成收集习惯
读书是一种学习,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同样是一种学习。可以说,这种学习更是一种轻松愉快,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既能帮助学生形成收集信息的意识,也能锻炼学生独立收集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以课文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赏自然风光、去参观文物古迹、去了解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资料,开阔视野、丰富见闻,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兴趣盎然地获取新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眼里、心里、嘴里有无穷多的稀奇事、新鲜事,让学生充分发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使他们养成通过实践自觉收集、梳理、利用信息的习惯。
四、及时给予评价,提高学生素养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说说哪些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通过带领学生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查找,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得很快。
实践证明,学生对信息的了解越多,越能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越能激发学生对收集信息、获取信息的兴趣。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阅读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
?笙 编辑:马德佳endprint